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东北军-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1942年5月上旬,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便发布了《关于暂时动员全国全部有劳动能力的平民参加生产和建设》的命令,全苏联16至60岁的健康男子和16岁至55岁的健康女性全部要到各地居民点报到并分配参加工作,首先便是参加航空、坦克、武器弹药、钢铁、化学燃料等工业部门的建设,然后才是农业生产;全苏联的煤炭、钢铁、燃料、电力等宝贵资源也都优先使用于已经迁入高加索地区、顿河地区、伏尔加河地区、北德维纳河地区等地的军工业的生产。
当次千钧一发的生死存亡关头,尽管民族情绪使得斯大林万般不愿意又一个异国的军队踏上自己国家的国土,但他还是不断地致函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希望“美军早日在苏联的北冰洋沿海地区登陆参战,或者直接跨过白令海峡在苏联的远东地区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与东北军交战,最理想的则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直接进攻东北本土或中国的东南亚地区、澳洲地区,使得东北军首尾难顾”,另外,斯大林还数番建议“美国要早日对中国宣战,并将日本拉入同盟国,重新武装和扶植日本的陆海力量,使其对东北军继续作战。”
此时,在西线的东欧战场上,德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基本已经攻占了克里木半岛这个“黑海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其兵锋直指向莫斯科,背水一战的苏联政府愈发知晓新西伯利亚得失的重要性,助手在中亚、伏尔加河地区、顿河地区、乌拉尔地区的大批军队以及战略预备军割肉补疮地不断调拨向了那扇苏联的东大门。苏联君工部门新式生产出来的“雅克…1”、“雅克…7”、“拉格…3”、“拉格…5”型战斗机、“伊尔…2〃型俯冲轰炸机、“LI…2”强击机、“佩…2”轰炸机以及美国援助的P…47“雷电”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和加拿大生产的英式“喷火”战斗机、“飓风”战斗机等各种先进战斗机开始纷纷在西伯利亚的天空亮相,与东北军空军的“猎隼”战斗机、“战鹰”高空截击机、“金雕”俯冲轰炸机争夺制空权;另外,苏联坦克工厂出产的越来越多的T…34/76改进并安装了85mm口径坦克炮的T…85型中型坦克、KV…2重型坦克、新式“约瑟夫·斯大林…1”式重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的改进版)以及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也开始汇聚成了滚滚钢铁洪流,涌向新西伯利亚。
面对苏军在兵力和航空力量、装甲力量的不断增强,东北军最高统帅张学良当机立断,签署了第47号作战命令,命令已经休整完毕的北路集团军群立刻调动西进增援新西伯利亚的战事,东路集团军群第三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开赴哈萨克斯坦东部,预备展开进攻苏军中亚地区和高加索地区的战事;东北境内的坦克工业基地停止生产“东北虎…1”型重型坦克和“2号”中型坦克,转而开足马力以月产400辆的速度全力生产由东北第五兵工厂、东北重型机械公司、东北金属公司、东北陆军 战车研制中心等军工企业联合研制的新式“东北虎…2”型重型坦克等新式战车,以增强前线部队的装甲力量。
“东北虎…2”式重型坦克,编号“4号重型坦克”,在“东北虎”主站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来,坦克全重48吨,成员6人,坦克长7。75米,高2。55米,宽3。63米,武器为一门120mm滑膛炮以及一挺12。7mm高平两用重机枪、两挺7。92mm辅助机枪,坦克的前端可安装火焰喷射器,并携带有75发新式穿甲弹;侧裙装甲厚度40毫米。它比“东北虎…1”主战坦克的加强之处包括其坦克发动机为新式的带涡轮增压器的“冰山…2C”型大功率水冷柴油机,坦克的单位功率为17。5千瓦每吨,公路时速达到50公里,越野时速22。2公里,最大行程290公里。
与第一代“东北虎”综合性能相比,“东北虎…2”的机动性得到了极大增强,虽然重量和装甲厚度都减少了,但是这并没有削弱坦克的防护能力,因为“东北虎…2”的新式坦克装甲中添加有稀土元素和钛、铬、锰等有色金属,大大地强化和提升了装甲刚才的延展性;其次,“东北虎…2”坦克的活力更加是日新月异,120mm坦克主炮使用的穿甲弹为德国研发的碳化钨芯穿甲弹,能够在3000米的距离外击穿敌军坦克的170毫米厚的装甲,威力之强劲足以贯穿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坦克,而钨金属和稀土元素在中国南方的江西地区都有大量蕴藏,使得东北的军工部门研制和生产“东北虎…2”式主战坦克可谓得天独厚。毫不夸张地说,“东北虎”为当之无愧的“坦克之王”。
在加大新式坦克战车的研制生产时,东北军也没有放松火炮和新式战机的研制。东北军一向和苏军一样,极度青睐和重视“战争之神”火炮的研制生产,7月中旬,在得到德国方面允许和详细的设计资料后,东北军的重炮研制部门开始生产起了德军威力最强的“多拉〃型巨炮和“卡尔”型巨炮,并很快投入了对苏联的战争中。其中,“多拉”巨炮的口径为800毫米,炮长42。976米,高11。06米,重量1329吨,每颗炮弹重4。81吨,射程47公里,混凝土破坏弹的重量更是达到7。1吨,内有200公斤炸药,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惊人的;“卡尔”巨炮的口径为600毫米,威力略小于“多拉”巨炮。这是两款威力远超东北军原先的240毫米铁道炮和380毫米臼炮的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
空军新式战机的研制方面,在张学良和冯庸上将的再次敦促下,中德双方航空军工部门所联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飞机——“云雀”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德国称之为梅赛施密特Me…262“风暴鸟”喷气式战斗轰炸机)以及“火凤凰”喷气式重型远程轰炸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超越世界各国战斗机的新式“战斗机之王”也很快翱翔在亚欧大陆的天空中。
7月20日,苏军万炮齐鸣,双方战机遮天蔽日,苏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对东北军西路集团军群的大规模全面反击战就此拉开了序幕。绞肉机和血肉磨坊继续着,双方的航空兵大战、装甲兵大战、重炮大战等较量愈演愈烈。
第一百九十三节 刺刀战役(1)
凌晨4时整,勉强度过了喘息时期且逐渐恢复了战斗力的苏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开始从深藏不露中露出了狰狞,刚刚被斯大林晋升为上将的方面军副司令朱可夫集结了开战以来苏军最强大的炮兵群对东北军进行炮火打击,其中包括500多们口径75mm以上的M…1938式122mm榴弹炮、M…1942式76。2mm野战加农炮以及200多辆车载BM…12“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在苏联红军炮兵部队总司令兼苏联红军总副参谋长瓦连佐夫上将的指挥下,苏军跑群对攻入城内的东北军以及东北军后续部队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地毯式炮火覆盖;重炮部队损失惨重但死而不僵的东北军西路集团军群立即不甘示弱地猛烈还击,在东北军炮兵部队总司令吴克仁的指挥下,东北军集结了四个独立重炮团以及各个步兵部队所属炮兵营的600多门各口径火炮和120辆“天火”多管火箭炮对苏军炮兵部队展开铺天盖地的奋勇还击。世界上火炮数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国军队一口气投入了一千五百多门大炮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炮战,已经被夷为平地的整个新西伯利亚霎那间地动山摇。惊天动地的大炮怒吼声中,方圆几十公里内双方交战区所在的大地和天空统统都在这场“钢雨”中被炸入了一片火海中。
阴霾密布的氤氲天空中,双方高密度高数量火炮所轰射呼啸出的一道道赤红色炮弹尾迹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地覆盖天际,犹如血迹的天际间,密密麻麻的双方银色战鹰犹如一团团金属乌云轰鸣呼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战俘军徽和红色五角星军徽上下飞旋翻腾,新制投入战场的一架架苏军“雅克…1”战斗机、“米格…3”战斗机与东北军的Fw…190战斗机、“猎隼”中型战斗机、“战鹰”高空截击机、“猎隼…3”重型战斗轰炸机遮天蔽日地在天幕云层间拼死缠斗绞杀,以争夺制空权,空中战机密度之高甚至发生了双方战机相撞的事件;双方部队的“伊尔…2”强击机、“佩尔…2”轰炸机、“猎隼…2“火箭攻击机、”“金雕”俯冲轰炸机、“鹈鹕”中型轰炸机、”“秃鹫”重型轰炸机则在战斗机的护卫下猛烈攻击轰炸对方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地上炮群怒吼。战车咆哮,空中机群呼啸、炮弹横飞,被击落的双方战机拖着烈焰浓烟犹如流星陨石般不断坠地,被炸毁的双方火炮和坦克漫山遍野地熊熊燃烧,尸骸狼藉、黑烟冲天,一起构成了这场立体三维的空前大厮杀中。
苏军此时不但在炮兵和航空兵力量都得到了飞速加强,而且在步兵和坦克以及后勤辎重上的实力也迅猛增加。由中亚方面军、高加索方面军部分部队、伏尔加河方面军部分部队混合组编的第六十八集团军、第六十九集团军、第七十集团军以及苏军大本营战略预备队最精锐的近卫第五装甲集团正在陆续开赴向新西伯利亚,使得苏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兵元棕树增至四十八万(之前已经有17。5万苏军葬身在了战役中或受伤、残废);超过2亿5000万发子弹、100万枚手榴弹、300万发炮弹和地雷等军械辎重(极大部分由没过本土军工企业制造)以及超过1000辆最新生产的T…34/76坦克、T…34/85坦克、“斯大林”重型坦克、美制“谢尔曼”中型坦克也在源源不断地运往东方前线,投入到对东北军的反攻战役中。
7月20日下午,苏军以近卫第五装甲集团军副司令员科恩特鲁雪夫中奖率领的第22机械化军为突击力量,协同马林诺夫斯基中将的第十八集团军在炮兵和航空兵的驰援下,猛烈进攻新西伯利亚东部的卡缅卡,沃斯霍德等东北军侧翼突出部,东北军第五装甲,集团军龙云峰中将所部的第5装甲军和文盛少将所部的第25军理科果断地猛烈反击,双方旋即展开了苏军和东北军的第一场坦克大战;而与此同时,苏军第五装甲集团军总司令员普希金中将则指挥着苏军助理第23坦克军在背部扎通斯基村横渡鄂毕河,你洗向新西伯利亚城西北部凸出部的东北军第十集团军。新西伯利亚的战局顷刻间峰回路转,所有认为胜利已经指日可待的东北军高级将令陡然都感到自己低估了苏军以及苏联。在22日熊岛的苏军最高会议上,逐渐看到希望和转机的乌博列维奇上将的蓝色眼睛里射出了自信而喜悦的光芒,他听完各部的战况汇报后快步走向电话机,通过直通线了莫斯科的苏军大本营。一分钟后,乌博列维奇上将和斯大林进行了战事汇报:
“斯大林同志,我是我博列维奇,新西伯利亚的全面反击战已经打响,虽然东北军依旧进行了十分顽强的抵抗,但是战事的主动权已经在慢慢回到苏联红军手中了。”
听筒里传来了斯大林带着浓重高加索口音的声音:“对这一情况我感到十分的由衷高兴。我祝同志们取得成功,请替我向每一个红军指战员问好。”
“是,斯大林同志。由于我们事先可以隐藏实力的计划和我们炮兵、装甲兵、航空兵力量的成功秘密集结,使得我们的突然反击取得了很大战果。此时此刻东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