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东北军-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面的优秀技术人员耗时两年多联合研制出的一款新式重型坦克,我们给予的编号为“3号重型坦克”,德国军方给予的编号是“PzkpfwIII…Ausf。A重型坦克”。坦克全重55吨,乘员6人,长8。5米,高2。8米,宽3。8米;武器为一门88毫米滑膛炮,携带80发穿甲弹或榴弹;两挺7。92毫米机枪和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重机枪;正面装甲115毫米,侧面装甲55毫米,炮塔正面装甲130毫米,侧裙装甲48毫米;最大时速40公里,最大行程230公里;动力系统采用我们东北的“烈风…8E”型柴油机或者德国“Maybach…HL380P50”型发动机,功率420马力;坦克主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200毫米装甲,2300米外击穿100毫米装甲,4000米外也能击穿70毫米的装甲。其综合性能绝对是目前其他国家坦克不能望其项背的,火力更加是达到了目前这个领域技术水平的巅峰。它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过于沉重,速度和机动性不够理想;另外就是耗油量很大,每行驶一公里需要消耗7。5升柴油。”
“太好了!太好了!”看着眼前这辆综合战斗力绝对冠于世界各型坦克之首的陆战巨兽,张学良仿佛看到了在不久的以后,一股股东北军的钢铁洪流以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横在未来战场上。
“对了,这种坦克能在最低多少度的时候还能正常运转?”张学良问道。
“嗯…”张学铭思索了一下后回答道,“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来的及进行实地检测。不过按照发动机的性能和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条件要求推断,应该在零下30度时候还能正常战斗。但是温度再低,部分机器就会产生故障,一些重要导管线路和精密仪器就可能被冻坏了!”
张学良点点头,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很简单,因为东北军以后在陆地上的最大敌人就是位于北极寒带的苏联!而苏联境内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50度,有个记录曾达到零下80度。历史上拿破仑大军和希特勒大军都是惨败在俄罗斯的严寒下,自己绝对不能重蹈覆辙!
“这型号的坦克平稳度非常地高,我可以给你做个试验。”张学铭颇自豪道,然后走到远处那辆样品3号坦克前摆弄了一下,“开始!”
随着他的命令,坦克里面的坦克兵立刻发动,一股股刺鼻的浓烟呼呼从排气管喷出,如同这头巨兽苏醒了过来——接着主动轮开始启动,钢铁履带缓缓地运转,吱吱呀呀地碾压着地面缓缓地向张学良开来,地面的尘土被震颤的弹起浮绕在坦克庞大的身躯边,更加增加了浓烈的野性。
坦克在距离张学良还有一米的地方稳稳地停了下来,张学良惊诧地发现,粗大的坦克主炮炮管端部上放着一个酒杯,里面的酒水在刚才坦克的行驶过程中只微微洒出来一点点,整个杯子内还有几乎满满的酒液。
张学良表面微微惊叹,心里实际在大喊:太牛逼了!要是此时身边没有人,张学良真恨不得跳起舞来宣泄心里的兴奋之情。
坦克里钻出一个一身标准坦克兵装备的上尉坦克驾驶员,“啪”地干净利索敬礼:“第101装甲师第1装甲团第1坦克营营长甘胜向您报到!”
张学良回礼,然后伸出手:“在朝鲜干掉多少日军的坦克啊?”甘胜脖子上工整地佩戴着一枚银质战斧勋章,在试验靶场内肯定是获不到这种荣誉勋章的。
“报告少帅,我和我的坦克班战友们在朝鲜共击毁日军十三辆‘八九’式坦克和二十二辆‘九四’式坦克以及六辆其他型号的日军装甲车辆。”甘胜紧紧握住张学良的手,身躯有点激动地颤抖。
“哦,我想起你了!你就是那个在德国博登坦克学校留学最后获得毕业第三名的甘胜吧!连校长古德里安将军都夸你是个难得的优秀坦克兵和装甲部队基层指挥官,你的毕业论文叫‘论步兵和坦克的配合协同作战’,是吧?”张学良目光闪闪。眼前这个叫甘胜的装甲兵确实是个人才,不但有这么厉害的操纵坦克作战的技术,更加难得可贵的是还有这么超前的“步坦协同作战”思想,好好培养再镀镀金晋升为校级军官,以后肯定是东北军装甲部队的骨干指挥官。
“能被少帅挂念,真是荣幸之至!”甘胜一脸欣喜。
“干得很好!以后再接再厉!”张学良鼓励道,他为手上能有这么厉害的装甲兵军官感到高兴,他希望以后东北军装甲部队内能多多出现一些像历史上德国“铁甲死神”米歇尔·魏特曼那种顶级王牌装甲兵。
“是!”甘胜大声道,从他脸上抑制不住流露出的自豪感可以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毕竟能得到张学良少帅亲自鼓励并与之握手的东北军基层官兵可不多。
“我们现在能月产多少辆3号坦克?”张学良回头问张学铭道。
“就我们现在军工厂和全东北重工业基础的能力,如果一起开足马力并且停止生产‘2号’坦克专一进行生产的话,月产100辆左右。”张学铭给了一个较保守但是让张学良比较激动的数字。
“对了,少帅!这种3号重型坦克在德国那边也已经生产出了第一辆样品,德国希特勒元首看了后非常满意,并且取名‘黑虎’。少帅,不如你也给它取个名字吧!”
黑虎?张学良在心里哑然一笑,历史上德国在二战期间有两种坦克称雄欧洲举世闻名,分别是‘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现在由于3号坦克集“黑豹”和“虎式”的优点于一身并且提前了五六年就诞生了,希特勒也受到历史改变的影响,将这中德第一种重型坦克命名为“黑虎”了。张学良问道:“它身上哪些地方是我们专家的心血结晶?”
“多了去了。新式炮长指挥塔、短管榴弹投射器(可投掷榴弹和烟雾弹)、装填手用的潜望镜、加固车身前端拆掉驾驶员观察孔而取而代之的驾驶舱顶部可旋转潜望镜、履带、悬挂系统、瞄准装置、传动系统等等全是我们专家自己研制出来的。”
张学良听罢朗声道:“既然它身上有我们东北的血统,那就叫它‘东北虎’坦克吧!”
数年后纵横亚非大陆、震惊世界的“坦克之王”——“东北虎”坦克就此诞生。
“报告!”“进来!”
杨宣诚夹着一份文件正步踏入沈鸿烈的办公室内。“调查的怎么样了?”沈鸿烈急切地问道。
“忙了五天了,在安全部人的帮助下我们对基地共12588名官兵在三艘潜艇出事那天的情况进行了严密调查,共查出135名官兵曾有请假离岗等异常情况。但是深入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疑点,都是有证据证明的正常请事假。其中有六个士兵在审问的时候支支吾吾神色异常,我还以为有戏。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只是偷跑出去见他们新认识的朝鲜姑娘。那几个朝鲜女子我也调查过了,都是普通的朝鲜百姓人家,没有日本间谍的嫌疑。”杨宣诚颇丧气道。
沈鸿烈叹口气,“其实我大致已经猜到了你会一无所获,刚刚司令部又给发了一份报道给我,昨夜出海的U…1033号在新星里海域附近遭到了日军两艘驱逐舰的袭击,幸好官兵们早有防备,立刻返回了港内。这就说明你们还没有抓到我们内部的鼹鼠。”
杨宣诚沮丧道:“难道我们真的要对军港附近十多万户朝鲜百姓逐家逐户地调查吗?”
沈鸿烈一脸苦笑:“那要调查到猴年马月了!再说我们这么大张旗鼓早就给日本人提醒做好准备了!退一步说,我们调查的这么一段长长的时间内总不能一直让潜艇部队窝在港里,眼看着日军运输船在我们的领海里大摇大摆运送物资到济州岛吧?”
“唉,一点线索也没有!”杨宣诚瘫倒在椅子上,两眼通红,显然这几天的高强度审讯工作让他焦头烂额了。
“先不着急,继续挖掘总会有线索的。”沈鸿烈安慰他道,看了一下手表,“哟,都中午十二点了,我还没有吃饭呢,你也应该没有吃吧。走,我请客,去食堂。”
杨宣诚忍不住笑骂道:“你这个海军副总司令还真大方!军港食堂里面吃饭根本不要钱,亏你好意思还美其名曰请我吃饭!吝啬鬼!”
沈鸿烈哈哈笑着,拉起倒在椅子上不想动的杨宣诚,两人收起沉重的心谈笑着离开办公室下楼一路走进士兵食堂内。
“长官好!”食堂里,带着白围裙和厨师帽的炊事兵看见副总司令和情报局局长一起过来吃饭,连忙纷纷放下手中的锅碗叉勺立正敬礼。
“就两份蛋炒饭吧!再来一份大葱炒肉。反正肚子都被烦心事填满了,也吃不下什么东西。”杨宣诚有气无力道。
炊事兵们立刻忙碌起来,很快将饭菜做好端了上来。
杨宣诚埋头扒起饭来,沈鸿烈嚼着肉片看了看食堂里,奇怪地问道:“怎么人这么少?能坐几千人的食堂就百八十个人在吃饭?是不是伙食很差?”
一个炊事兵答道:“报告长官!因为部队食堂在大多数时候只能提供朝鲜式饭菜,弟兄们都说吃腻了朝鲜的泡菜和海带,基本喜欢出去到一家叫‘潜艇兵之家’的饭店吃,那里有很正宗的东北家乡菜!”
“呀!看不出来啊,我们部队的食堂都有老百姓抢生意啊!牌子分明就是吸引我们潜艇兵的嘛!”沈鸿烈笑道。
杨宣诚的脸上闪过一丝疑问:“那个饭店在哪里?”
“报告长官,就在军港北边不到一公里的小街上,饭店很大,老远就能看到了!”
杨宣诚点点头示意那炊事兵离开后,回过头低低道:“老沈,我想去看一下。”
沈鸿烈明白他的意思,眼中也掠过一丝警觉,脸上仍然是若无其事的表情:“好,我们就去看一下。不过要把这饭全部吃完,不然根据部队‘禁止浪费食物’的规定,我可要扣你这个月的津贴。”
在老远外两人就能听到那座“潜艇兵之家”饭店里面传来的巨大喧哗声,装潢的富丽堂皇的饭店门口就挂着一个巨大的潜艇图案标志,还有一串串很漂亮的彩色荧光灯装饰着,显得格外醒目。沈鸿烈和杨宣诚刚刚进去,迎面就是一股热气和各种食物混成的香味,里面十分宽敞,共五层的饭店光是一楼就有十多个大圆饭桌,墙上到处贴着大海和潜艇的图画。此时大约有超过一百个的东北军官兵熙熙攘攘挤在里面,有的面红耳赤在喝酒划拳,有的在吃着饭喝着啤酒聊天;人群中还有十来个当地的朝鲜女子,看上去应该是和身边的士兵是情侣关系。从这些官兵的制服上可以看出大多是潜艇官兵,还有少部分陆军野战部队的士兵。潜艇官兵每半个月的海上征途后便有足足一个星期的假期,他们的军饷补贴是普通陆军士兵的三倍,所以都十分“有钱”和有时间地来到这里“挥霍”。
“立正!”一个眼尖的少尉军官首先发现了进来后正在兴致勃勃观看着自己部下假日里常人生活的沈鸿烈和杨宣诚,连忙大喊口令。顿时不管是清醒的还是喝的醉醺醺的官兵,齐刷刷统统条件反射般腾起起立,接着一起高声道:“长官好!”
沈鸿烈微笑着点点头:“大家随意!现在是你们假日,不要这么拘礼。”
一个谢了顶的发福老头忙不迭地跑出来上前连连慌着赔礼道:“不知道官长光临,有失远迎,请见谅,请见谅!请问官长需要什么?”
“呵呵,老板,你生意很好啊!”杨宣诚微笑道。“哪里哪里!都是托各位长官的福!”老板连连点头。
“老板哪里人啊?”“回官长,鄙人老家在东北集安,二十多年前和家父一起漂泊到朝鲜讨生活的。”
“哦,老板贵姓啊?”“李,木子李。”
“李老板,你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