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发明家-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俊指挥着新进研究所的几个队员在一棵杜仲树上开了一个口子,想用收集松树树脂的办法收集杜仲树脂,不过这办法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验证行不行得通。这是王浩然的第一个方案,还有第二个方案,那就是通过碾压或者是研磨的办法,这些办法的具体流程还需回去后慢慢研究,目前的话,只能先考究出杜仲树各部位的树脂含量有多少。虽然王浩然还不确定树脂的具体含量,但以眼前的杜仲树再加上王浩然之前研究所得的数据来看,开发杜仲胶的项目确实大有可为。
无意间,王浩然发现旁边还有一棵矮小、树叶却相当茂盛杜仲树苗,他上前摘了一片叶子,叶子断口处的树脂能拉成很长的细丝。
“小少爷,这小树苗是我家孙子种的,种了差不多有一年了。”王浩然留意到什么东西,族长都能及时的上前解说上几句。
“一年?”王浩然嘀咕着,若是种植杜仲树要等到它长到十来米高再提取树脂的话,那可得等上近十年,若是眼前这树苗也能提取树脂的话,不就只需一年时间了吗?于是王浩然把陈俊叫了过来,让他顺道研究一下这树苗里树脂的含量。
等研究人员取好样本,天色也差不多暗了下来,回到住处,负责做饭的大婶们便开始上菜了。族长还真拿来了一罐酒,一点都没考虑到王浩然才十五六岁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乱施于人吧?
这里的饭桌是八仙桌,做工粗糙,应该是其它商家仿制王浩然木工房制作出来的八仙桌。族长把王浩然请到上座,并吩咐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给王浩然倒酒,而他自己却是不敢入座的。
“不用了,我不喝酒,你去忙你的吧。”王浩然说道,“老爷子,你也坐下一块吃吧。”
“我不饿,你们吃吧。”族长说完又示意小姑娘给其他人倒酒,他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用这个小姑娘搭上王浩然这条线,就算是这里的其他人也行,他们能跟驸马爷同座吃饭,必然是深受重用的。然而在座的都不喝酒,那小姑娘便只能呆呆的站在那里无所事事,族长都有些心急了,他没想到,他孙女美若天仙,而这群人竟然更愿意盯着桌上的饭菜……不能这样下去,族长决定把自己的老脸豁出去了,对小姑娘说道:“兰儿,愣着干嘛,快给小少爷夹菜啊!”
“不用不用,老爷子,你们去休息吧,我们自己来就可以了。”王浩然连忙说道,他可不习惯让人伺候着吃饭,不过,同时他终于留意到了旁边的小姑娘,长得确实貌若天仙,朴实的穿着表现出来的美貌就像是还未雕琢的美玉一般。
族长留意到了王浩然那一刹那间的失神,心中一喜,赶紧介绍起他的孙女来:“小少爷,这是我家孙女,不懂得规矩,让你见笑了。”
“老爷子多心了,我们向来都是自己吃自己的。老爷子你还是回去休息吧,我们都不是娇生惯养的人,不需要伺候。”王浩然隐隐能感觉到这族长是在憋大招,想在族长出招之前先把族长支开。
………………………………
第169章 与县令斗心思
“不急不急。”族长满脑子都是让孙女攀上这群人的事,根本就没去多想王浩然的心思,“小少爷,其实我还有件事想请您帮忙。你看啊,我这孙女长相还算不错,不过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夫家,如今都十六了,可把我急的啊!而小少爷您家大业大,听说也就娶了两个妾室,这哪里够啊!要不小少爷把兰儿带回去当个小妾?”
“……”王浩然一听,差点被呛到了,心想这个老爷子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两个妾室怎么就不够了?想想家中的三位夫人,各个精力旺盛,特别是晚上到了床上,更是如狼似虎一般,要得王浩然都不要不要的了,若再来一个,王浩然非得被吸干不可。
在座众人忍俊不禁,盯着王浩然怎么说。而一旁的兰儿,满脸通红,但依旧站在那里,看来是做好了为永录村献身的觉悟了。
王浩然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回答道:“老爷子,你孙女长得这么漂亮,干嘛让她屈身为妾呢?要不这样,我在我们那研究所里找找,看看有没有合适人选,行不?”
“那当然好了!”族长顿时眉开眼笑,“小少爷的研究所个个都是人才,这是世人皆知,我们家兰儿若是能找个研究所里的人当夫家,那真是烧高香了!我先在这里谢过小少爷了。”
“我看啊,把这姑娘介绍给玄安就不错,玄安每有来信,都抱怨说他一个人在那边无聊得很呢!”陈俊笑道。
“陈公子,你说的玄安可是现在在杭州的许玄安许公子?”族长惊讶道。
“哦?老爷子你认识他?”陈俊问道。
“当然认识,我们这些农夫有哪个不认识许公子的,只是未能谋面而已。老百姓们都知道小少爷把杂jiao水稻的研究交给许公子去研究后,许公子为了加快研究进度,十来岁的他便孤身前往南方做研究,我们老百姓敬佩得很呢!”
“原来如此!”陈俊笑道,“哈哈……玄安之前还抱怨自己还没混出名堂来呢,没想到如今的他比我们都还有名气。”
“玄安怕是不成了,前段时间我去杭州,谭老板有意把他的千金许给玄安,让我替他说合。后来我跟玄安一说,把他高兴得什么似的,原来他早就跟谭家千金垂涎许久并有所交流了。”
“我说怎么玄安这么久都没再来信发牢骚呢!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陈俊问道,“谭老板可是那个杭州富商谭孟德?”
“还能有谁?”
“那他们现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
王浩然等人聊这话题聊得正浓,族长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干着急。好不容易等到没人接口这话题时,王浩然又提起永录村和永安村的事,要族长详细说说情况。在大局面前,族长只好搁置他孙女的事,对王浩然的问题一一详细作答,丝毫不敢含糊。
次日,王浩然让族长安排了两个人带他到周围看看,查看开荒情况的同时也了解一下这边的地形,如果杜仲树的研究结果理想的话,王浩然可就打算在这里建立杜仲树种植基地。
永录、永安这两村地处偏僻,是因为他们先祖为躲避战乱才搬到这的。这里四面环山,去县城得翻过好几座山才能找到平坦些的大路。而田地,除了山脚下零零散散的一些外,其余的都离村庄较远,两村相争的就是那些较远的地方,那里只要朝廷兴修水利,把水引过去,那里将有不少地方能开垦出良田。
在山上,王浩然发现了不少杜仲树,而且长得相当茂盛,他在随同的农夫那里了解到,杜仲树可以通过插枝的办法种植,如此看来,在这些山上大面积种植杜仲树还是可行的。
待王浩然等人回到村中,没过多久就有村民跑过来告知王浩然县令老爷。王浩然知道这县令十有八九是冲自己来的,来得正好,王浩然有许多事还要跟这县令谈谈呢。
不久,族长就带着一位身穿官服的人进来。
“县老爷,这位就是小少爷了。”永录村的人虽然憎恨县令老爷,但民不与官斗,族长在县令老爷面前还是卑躬屈膝的。
“下官顺昌县县令马向荣拜见王驸马爷!”来人急急忙忙给王浩然行了个礼,“王驸马爷大驾光临敝县,下官照顾不周,还望王驸马爷恕罪!”
“免礼了,坐吧。”王浩然本来没想让马县令入座的,因为在他的印象中,马县令就是公报私仇的坏官。不过刚才王浩然留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族长介绍完之后,马县令还朝族长点头示意了一下,在这等级森严的朝代,马县令还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值得点赞的,这才改变了想法,让马县令入座。
马县令谢了一番才规规矩矩的坐了下来,小城小县的县令可不比京城的县令,马县令可不敢像王启宏的老丈人那样在王浩然面前摆架子。
“老爷子,你跟乡亲们先出去吧,我跟马县令商量点事。”王浩然担心等下谈话,有永录村的人在场,马县令不好直言,故而先把他们支了出去。
(各位抱歉了,请允许我说件事,我一好哥们的父亲重病入院需很大一笔手术费,下面是“轻松筹”的链接,请各位爱心读者支持一下,谢谢!!
“马县令,想必你应该知道我要跟你谈什么事吧?”能当上县令的,一般都是老油条,在揣度人心方面定然有所心得,于是王浩然干脆直奔主题,不给马县令揣度自己想法的时间,这样套出来的话,要么是呆板易被看穿的腹稿之词,要么就是仓促中不得不老实交待的实话。
“下官愚昧,还请驸马爷明示!”马县令确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他能猜到王浩然的来意,但还是装了下糊涂,争取一些时间让自己进入状态。
“就是永录村和你那老家永安村争田地的事,这两村同是顺昌县百姓,而你身为顺昌县父母官,却如此重此薄彼,有失为官之道吧?”王浩然可不想让马县令有时间去整理思路,直接道出话题的同时也给马县令施加一些压力,把马县令的脑筋搅混乱一些。
“下官失职,还望驸马爷恕罪!”面对当今皇上的大红人,就算不是官身,马县令也不敢得罪,更何况这王驸马爷亲至永录村,要搜集他的罪名易如反掌,他没想到永录村还真能找来靠山。如今抵赖是抵赖不掉的,还不如索性认罪求饶,争取宽大处理呢。
………………………………
第170章 调解矛盾
“那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处理?”王浩然没想到这马县令这么容易就认罪了,坏官应该会想尽办法推卸责任才对啊?
“这……”马县令为难了,惭愧道:“此事虽是下官所为,但事态发展至此,下官……下官也没有应对之策。永安村村民已经拿到了田契,他们到手了的东西,若又让他们交出来,在他们看来,就跟抢夺他们的家财无异。就算出资购买,若是只支付人工费用的话,他们断然还是不肯的,因为等水路修建好后,那些田的价值肯定不止那点钱。”
“这是你自己弄出来的事,你总不能等着别人给你善后吧?反正马县令你身家丰厚,干脆你自己出资把那些开荒出来的田买一半过来给永录村的村民,至于人工费,永录村村民在我这里立有大功,那我替他们出这笔钱便是。”王浩然并不知道马县令的底细,说马县令身家丰厚也只是猜测而已,当坏官若是身家不丰厚,名利两不收的话,那还当什么坏官?
“驸马爷,下官不知道永录村村民跟您说了什么,虽然下官利用职务之便公报私仇,但下官绝非贪官,家中余财无几,确实无力支付田钱,还请驸马爷明察,切勿听信一家之言。”
“那好,那我来听听你的说法。”
“说起来,永安村和永录村的恩怨由来已久,在前朝之时就颇有纠纷,不过那时纠纷不大,可闹过几次天灾之后,所波及的田地越多,两村几次交恶之后,由于永安村人心不齐,皆败下阵来,被永录村夺取甚多田地。当时适逢战乱,朝廷无暇顾及这等小事,永安村村民无处申冤,也就只能认栽,当时永安村村民因饥荒饿死的人不知凡几!当时下官家中亦是饱受饥寒之苦,为求生计,下官便背井离乡,跟随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