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发明家-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唐官员到了倭国后,受到了隆重的接待,舒明天皇更是亲往口岸迎接大唐使者。倭国为大唐使者购置了一座大院作为生活与办公的场所,类似与后世的大使馆。

    当然,大唐使者到了倭国总得扬扬国威吧?他们带去的丝绸、棉质布料、自行车、摆钟等极具代表性的物品让倭国百姓啧啧称奇,比起之前只在口头上所说的认知,这些东西让他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大唐的繁荣昌盛。

    苏我氏收到福田荣一郎的回报后,心中有些窝火,送去大唐的无数珍宝,换来的也就一艘船的大米,这还是大唐皇帝看在福田家族是徐福后裔的份上才给的!但这又能怎样呢?强大的大唐可不是倭国惹得起的,更何况倭国派这么多人去大唐学习,大唐皇帝都没说什么,那些珍宝就权当是学费吧。

    至于福田荣一郎的汇报,苏我氏亦从大唐使者那得到印证,看来想借到粮食也还得费些时日,可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但考虑到以后倭国会有其它问题需要大唐的支援,所以拉近与大唐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于是舒明天皇除了从官方承认福田家族是徐福后代之外,还命福田荣一郎主持考察工作,寻找徐福及与其一同东渡之人的后裔,还特意交代福田荣一郎考察之时无需太过严谨。此外,舒明天皇还出台了对汉人后裔的税务减免政策。以福田荣一郎的积极性和这政令,结果可想而知,倭国很快就掀起了翻族谱的热潮。

    福田荣一郎在全国各地都安置有登记点,第一个月情况倒还好,登记了的汉人后裔也就不到倭国总人口的一成。不过福田荣一郎察觉到后面几天登记的人口数量是成倍的翻上去的,能预测到往后会有更多的人前来登记,到时数量一旦触碰到苏我氏的底线,苏我氏必然会出手制止。福田荣一郎为了尽量登记得多一些,便提前向舒明天皇汇报情况。

    舒明天皇这个傀儡对此倒没什么感觉,苏我氏的大头目苏我虾夷却有些不满意了,虽说他也能预测到往后会有更多的人自称是汉人后裔,带着假族谱登记,但又能多多少少?怕是三成都不到吧?苏我氏觉得理想的状态是近四成的样子为佳,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对福田荣一郎说了一句话:多多益善。

    福田荣一郎心中暗喜,他可不管苏我氏的人怎么想的,在他的认知里,汉人后裔与本地人的区分其实就是福田家族与苏我家族双方阵营的区分,若是汉人后裔占了倭国过半的人口总量的话,那有大唐支持的福田家族想取代皇室就可以说是胜卷在握了。

    福田荣一郎向舒明天皇汇报完回去后,便让各地成立走访登记小组,这样一来,苏我氏派遣跟进登记情况的人只能了解到定点登记处的情况,而走访登记的情况却没那么容易了解到。

    又过了将近两个月,舒明天皇把福田荣一郎召来了解登记情况。苏我虾夷一听福田荣一郎禀报说已经登记有六成了,惊得都差点跳了起来,他没想到这福田荣一郎这么敢做,自己也就说了句多多益善,他就敢搞出六成汉人出来!若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国度究竟是大和还是大唐啊?

    福田荣一郎被苏我虾夷训得一脸懵呆,当然这是他装出来的,他就只认定是苏我虾夷说的是多多益善的。苏我虾夷也不好对福田荣一郎过多追究,一来福田荣一郎算是照自己的吩咐做的,二来,这福田家族在大和也是个实力雄厚的家族,万一福田家族倒戈相向,苏我氏就更头大了。况且事已至此,再怎么指责也无济于事了,还不如留点精力商量怎么补救呢。

    经过商议之后,舒明天皇下旨停止登记并重新核查已登记的名单,这才才六成的人数降至四成。而那些被排除的人因作假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这下好了,这些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全部怨恨都算在苏我氏头上,谁叫他们登记时都不仔细审查,让老百姓们以为有便宜可以占,这才会作假捞些好处的。

    有了倭国高层的大力支持,大唐派遣到倭国的考察队也算是完成任务了,除了倭国有四成汉人的结论外,也给倭人矮小的现状做了解释:在徐福东渡之前,倭国的原住民其实跟现在北部的毛人一样矮小,身高极少超过一米五。后来徐福等秦朝人到来之后与土著居民通婚后,其后代子孙的身高才提高到现在一米五左右的水平。

    一些倭国百姓觉得这个定论把他们和毛人扯在一起,实在是有些被贬低的意思,但他们没法反驳,据史书记载,倭国以前的人确实身高不高,现在有所增长,虽然可以说吃得比以前好的原因,但相比那些有着确凿证据证明是汉人后裔的人,这些原著民的后裔,无论高官还是平民,在身高上很明显的逊色一些。
………………………………

第180章 电灯泡雏形

    此时王浩然在中城的杜仲胶加工厂已经完工了,而且永录村那边有陆续的送来提取好了的杜仲胶,那是王浩然让那边用于种植杜仲树所剩的大树干先行提取出来的。王浩然想要让杜仲胶产品产量化,还得先做好工艺上的研究。

    自从王语凝去世后,回到中城的小玉就常常拉着王浩然要他教授关于电的知识。王浩然知道小玉是体贴自己,而且小玉如今对电已经有所了解,便决定慎重对待起来。他托隐世刘家的刘顺德帮忙找来几车石油,用于制作沥青;又找来一些壁厚比较薄的玻璃杯,这玻璃杯本来是喝葡萄酒时用的;至于陶瓷罐、铁棒、铜管、竹子等等都很容易弄到手,王浩然打算一下就准备一百套。

    因为石油没那么快送来,王浩然则先把其它东西先弄好。他把竹子剥成细丝,晒干后再碳化。碳化后的竹丝很容易断,王浩然费了好大劲才成功的把竹丝架在铜线架子上,点燃下面的纸屑后立马把玻璃杯盖在上面,再用蜡把周围密封起来,于是,用于实验的“电灯泡”算是完成了。

    等石油运回来后,王浩然就开始把石油里的汽油、煤油等蒸馏出来,工艺类似于制作蒸馏酒,而剩下来的东西便是沥青了。陶瓷罐装满制好的沥青后,再在陶瓷罐中间插入铜管,而铁棒则插在铜管中间。没错,这是就是简易的电池了,只要在陶瓷罐中浇入一些酸性溶液,葡萄汁也可以,这样电池就能发电了。不过这电压不高,或许连一伏特都没有,这就是王浩然制作一百套电池的原因。

    一切准备就绪,王浩然先把二十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以增加电压,再连接到“电灯泡”上,电灯泡不亮则继续增加电池,最后一百个电池都用上了,电灯泡却还是没亮。

    见小玉有些消沉了,王浩然笑道:“我之前跟你说过,做实验繁琐枯燥,这回你算是体验到了吧?”

    “可是现在用了这么多电池都没用,哥哥,你怎么不换个办法,用那个磁石发电呢?”小玉虽然很愿意相信她哥哥,但现在的她有些气馁,思想便消极了许多。

    “用磁石发电自然也可以,可是那转速的快慢不好控制,使得电压不稳定,这问题以后得想办法解决的。”王浩然耐心讲解道,“你要记住,做实验失败是很正常的事,做一个实验,失败个百把次,甚至上千次都不足为奇。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要轻易放弃。如果做研究有那么简单,那前人早就把能研究的研究完了,哪还能轮得到我们去做研究?”

    “浩然,红了!那竹炭烧红了!”突然,王浩然的几个老婆兴奋的叫唤道。

    王浩然连忙跑过去看,竹丝确实是烧红了,刚才他只是把酸性溶液调浓了一些,不过具体是因为溶液酸性增强了还是电池反应慢的原因,这还需日后慢慢摸索。

    小玉此时激动得很,虽然这竹丝的亮度有如萤火虫一般微弱,但她知道其中的意义却是非常深远的。

    王浩然高兴之余也不忘教育小玉,说道:“纵然实验会经常失败,但若成功一次,世界为之而改变都有可能!”

    小玉此时斗志昂扬,连晚饭都是让仆人送到她的“实验室”的,一门心思的想办法把这竹丝烧得更亮些。

    陈俊等人回来后听说了这事,纷纷赶来看新鲜,然而小玉却坚定的堵在门口不让任何人进去看。

    “小玉,我们也就看看而已,肯定不会乱动你的东西的。”余兆筠乞求道。

    “不行就是不行!这是我的研究项目,你们做好你们自己的研究就好了!”小玉坚定道,在她看来,这群人个个都是怪胎,万一他们哪个对这项目有好的见解,她哥哥把这研究换给别人做怎么办?

    这时王浩然也正好过来了,他是想来看看电灯泡是否还亮着的,见这情况,对小玉笑道:“小玉,就让他们看看吧,以后你需要做什么用得上的设备之类的都还要他们帮忙呢。放心吧,这项目我只让你做。”

    “真的?”小玉确定道。

    “这还有假?这事让你做的意义可比让其他做重大得多呢!”

    “什么意义?”

    “向世人证明女人除了相夫教子外,其它能力比起男人也是不遑多让的!”

    小玉顿时血液澎湃起来,使命感十足,虽然她不清楚她哥哥这么做有什么用处,但他不是经常做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却意义非凡的事吗?于是这才答应让这群人进去看看。

    果然这群人看见这装置后都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比如使用磁石发电、用金属做灯丝等等。王浩然并没怎么表态,只是说可以试试。这群人都很热情,表示抽时间做一些各种金属的细丝给小玉做实验。

    陈俊、陈杰倒更在意提取出来的汽油、煤油,他们曾听王浩然说过汽油发动机的设想,总希望能早点研究这东西。然而王浩然却没有同意,比起蒸汽动力,燃油动力对材料、制作所需的设备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以目前的条件来看,虽然也能制作出燃油动力来,但肯定是不具备使用价值的,或许用不了几天就要报废了。所以王浩然的打算是先积累制作蒸汽动力的经验、改进设备为主。

    李世民今天心情不错,因为刚刚征西大将军柴绍传来捷报,吐蕃已经归降于大唐,想到当年那个屡禁不止,非要去天竺取经的和尚,就觉得好笑,如今大唐都跟天竺当邻居了,而这和尚却至今都还没走到天竺……

    这时一个探子进来禀报说王浩然已经研究出一种叫电灯的东西,虽然目前亮度不高,但王浩然等人却是信心满满,想必将来或许能研究出比蜡烛更亮的电灯。

    李世民听了吃惊不小,电灯的事他是听王浩然亲口说过的,当时王浩然想以此谋得铜矿开采的特权,李世民还以为王浩然夸大其词了呢!没想到几年后还真捣鼓出一些动静来了,看来这小子并未撒谎,当时他才多大啊?这时李世民又想起虞世南说的事,就是五六年前王浩然用素描换得虞世南和阎立德两兄弟给学院授课的承诺,李世民隐隐觉得这绝非是王浩然无的放矢,以这小子的妖孽程度来看,就算当时他才十岁,也必有所图!

    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连自己都被自己的猜测吓得毛骨悚然,难道这小子自己都没上几年私塾时就开始计划自己开办学院了?!仔细一想,还真有可能,看看现在的研究所吧,方方面面都有安排人手去研究,绝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