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的智慧-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后,双倍月票期就要到来了,九月的前27天我们已经更新了二十万字,一部煌煌三国也不过六十万字而已,如果不论质量我们已经写完了三分之一的三国。
哈哈哈,九月的最后三天我们还要完成最少四万字,这还不算我许诺的章节。
三国的三分之一处正好是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大宋的诸位赵子龙啊。救救可怜的阿斗吧,他前面有堵截,后面有追兵,还一个赛一个的凶恶,肥肥胖胖的阿斗如今蜷缩在一堵破墙后面嚎啕大哭,您要是再不用月票拉一把,他就彻底完蛋了。
拜托大家了。
孑与拜上
☆、第一章问政(第一章求票)
垂拱殿中落叶可闻,皇帝一言不发,宰相庞籍闭着眼睛只有不断抽搐的左手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文彦博一个字一个字的在读余靖送来的文书,韩琦干脆站到巨大的窗户跟前,一把推开紧闭的窗户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大殿中气氛让他全身都不舒服,心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巨石。
“太鲁莽了,太轻率了。”
庞籍睁开眼睛缓缓地道:“原本老臣以为云峥固守乌巢和李日尊对峙这是最好的办法,没想到他竟然敢绕过李日尊走林莽,林莽可是和沙漠,戈壁同样恐怖的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古以来,进入林莽偷袭敌军的都是偏师,那里有全军压上的道理。”
“三国年间,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也派部将田章等跟进。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
这样的战例虽然成功了,但是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而且有极大地偶然性,战争说到底看得还是各自的实力,偏师偷袭已经是兵家大忌,能不做就不做,而全军突击,确实太过冒险。
云峥只要固守乌巢对峙李日尊就能助狄青拿下大理三府,让我大宋实力剧增,贪功冒进,致使大好战局毁于一旦,云峥该杀!”
韩琦脸朝外面,嘴里说着凶狠的话。全身却都在颤抖,他此时此刻担心的是狄青是否会被高智升和李日尊前后夹击。
文彦博抬起头扬扬手里的奏折道:“狄帅的战报在那里?云峥进入林莽的时候恰好是狄帅转身向北攻击的时候,微臣以为他们之间必定有默契,咱们身处万里之外。对前敌的形势不明,妄下决断有些过早了。
微臣以为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云峥在明知自己一万大军对峙李日尊的八万大军不足以做到全面的牵制,这才施行围魏救韩之策,逼迫李日尊回师挽救升龙城,这才是最彻底的帮助狄帅的法子,不管云峥能否攻下升龙城,牵制李日尊的任务都会完成,否则以云峥往素表现出的才智,不可能作出这样糊涂的决定。”
赵祯听了文彦博的话之后。精神一振,立刻命令邹同请陈琳过来将狄青和云峥这些天依靠密谍司送来的奏折全部取了出来,到了这时候,实在是没必要再顾虑那些缛文繁节了。
文彦博将这些奏折按照时间一一摊开,仔细看了良久之后笑着对皇帝到:“陛下。果然被微臣说中了,大理征战和交趾征战确实已经连为一体了。
庞相且看,二月十五,云峥派部将给狄帅送去粮草一万三千担,火药六千八百斤,弩箭十一万枝,哦。还有特制锁具六百套,酒精四百斤。
二月十八日,狄帅舍弃与之对峙的高智升掉头南下,三战三捷阵斩蛮人三部于麻栗坡。
再看云峥的动作,二月八日,遣部将调集三千骑兵大掠广源州。最远到达明江,并且试探的攻击了李日尊的三个柴垄,攻下俩个,焚毁一个,致使李日尊调往大理国境的两万人不得不折返回明江。直到三月初八,才又回到大理边境,但是这时候他们只采取了守势。
三月二日,云峥麾下的大军空群出动,挟战象一百二十余头,战马五千匹,骡马一万六千匹越过乌巢城天堑,向西进发进入林莽之后不知所踪。
同一时间,三月初五,狄帅的大军开始掉头北上,在砚山和离开高垒深沟保护的高智升开始大战,阵斩一万一千级,完成了让大宋举国欢腾的砚山大捷。
通过以上战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云峥和狄帅从一开始就是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两军各自的战争目标明确,还有非常明显的分工,一个主攻大理国,一个偷袭升龙城,这就说明了一点,云峥离开乌巢西进林莽狄青是知情的,而且没有反对。
臣是文官,对战阵之道不熟悉,但是臣清楚的明白一点,能让两位名将都不反对的作战计划,必定是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应该不是擅离职守,贪功冒进这么简单。”
庞籍仔细观看了这些战报之后长吁了一口气道:“陛下,这等战报请第一时间交付枢密院,兵部的奏报时间太慢了,如果老臣知晓这些军机,就不会连日无法安眠。”
从不在大殿上说话的老宦官陈琳忽然道:“庞太尉,密谍司乃是皇家直领,更是皇家密器向来秘不示人,官家今日让你们观看密谍司的天字号奏折已经是不合常规,您岂能要求更多。”
韩琦怒道:“天家之事都是国事,哪来这么多的*,尔等应当将密谍司交付宰辅,如此才不会误了国家大事!”
陈琳眯缝着眼睛瞅了韩琦一眼道:“密谍司乃是老奴从先帝手里接掌过来的,领到的旨意是只服从官家一人,再者,密谍司中人都是皇家家奴,韩参知政事想知窥什么?告诉老奴,老奴亲自与你分说。”
如果是别的宦官,韩琦就算怒骂几句皇帝也不会多说一句话,但是落到陈琳身上,韩琦终究强忍着怒火不能发作,这个老宦官就连皇帝都对他礼敬有加,能让他弯腰行礼的只有皇太后,如今明知道他在出言讽刺,也不得不咽下这口恶气。
陈琳见这些奏折已经被看完,就颤巍巍的走上前,亲自将奏折收好,放在一个青色的木匣子里,朝皇帝施礼之后就径直走了,看都不看气的面脸通红的庞籍等人。
赵祯笑道:“这个老奴才仗着自己年岁高就无礼于韩卿,朕代他给韩卿陪个不是,密谍司乃是朕的耳目,确实不宜托付他人之手。”
庞籍摇头道:“话不在这里,微臣之所以想要密谍司的天字号奏报,不是想窥伺陛下和诸位臣工的*,只是想快捷的了解一下前方的战事进展,比如这次,如果微臣手中有这些密报,就不会误会云峥。
退一步讲,云峥统领一万余人进入林莽,到现在还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的战略目的达到没有老臣无从得知,如果有一个方便快捷的通信渠道,老臣等人也好早日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至于处处棘手,无从下手。”
韩琦朝皇帝拱手道:“微臣请陛下容许臣整治快马驿递,如此的拖延时间,实在不是大宋的福气,待微臣整理出一套详细的方略之后再向陛下正式上奏本说明详情。”
赵祯含笑点头,几位重臣趁机施礼告别,准备再继续等云峥和狄青的下一封军报。
出了垂拱殿,文彦博将手插在袖子里看着外面的落日道:“密谍司的职权官家不容我等插手,陈琳这个老奴才嘴里说出来的话,其实就是官家想说的,我们想要做到三代之治恐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韩琦怒道:“尧、舜、禹三代贤王治理天下的时代和我们现在有着根本的不同,孔圣的有教无类自然是好的,但是法先王这种想法要不得,贤圣时代地不过中原冀州,民不过百十万,如何与我大宋万万人,地域纵横十万里相比较。
我辈后世子孙自当开前人未有之先河才不辜负胸中所学,陛下既然不愿意将密谍司和我等士大夫共享,我等就重新打造一个急脚快递,我就不信我的才能会比不过一介老奴。”
庞籍见韩琦和文彦博又争论起来,摇摇头率先迈开步子向自己的官衙走去,这两个人到现在还没有看出来皇帝的心思,如今皇帝好大喜功的心思已经完全被狄青和云峥这两个人取得的胜利给激发起来了。
今天之所以问政,其实就是想看看中枢大臣的心思而已,他不相信密谍司没有人会审核密报,而后再给皇帝一个准确的答案,文彦博所说皇帝应该早就知道。
如果云峥偷袭升龙城得手,大宋南方就会彻底的稳定下来,一旦南方稳定,大宋的压力就会小了很多,只需要尽心竭力的经营西面和北面,财赋重地只要没了后顾之忧,皇帝说不定就会对西夏动手,云峥大闹了一通西夏,已经给了皇帝非常大的信心,怎样阻止皇帝好大喜功,这才是自己目前需要干的事情,而不是和皇帝争夺什么密谍司。
大宋这些年灾害频发,流民数量在迅猛的增长,他绝对不会再容忍朝廷将流民编入厢军这种饮鸩止渴的法子,皇帝想要武勇,想要开疆拓土,就需要等国库充盈之后,百姓安定之时才能重启刀兵,这一次往南方运兵,已经将大宋的国库搜刮的空空荡荡,万万不能再有兵灾。
ps: 第一章奉上,我去小睡一会,我们一直战斗到零点。
☆、第二章断后(求票,夜猫子开动了)
韩琦和庞籍想的并不一样,他认为大宋日后的战争如果能像狄青进攻大理国一样给大宋带来战争红利,这样的战争不妨多来一些,打一些必胜的战争,不但对大宋军民的士气民心有好处,更对大宋脆弱的财政好处多多。
作为参知政事,他比任何人都希望云峥能够偷袭交趾升龙城得手,一旦真的攻破升龙城,至少可以收获大宋一两期农税的收入。
今年刚刚开春,淮南东路的宿州,毫州,寿州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往年的洪水都是在秋天,只有今年居然出现了大规模的桃花汛,让这三个富庶的鱼米之乡成了水波泽国。应天府从来都是大宋的财税重地,这场灾难让大宋脆弱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已经消失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论调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包拯作为安抚使去了毫州,到了毫州之后才发现水患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了朝廷的预计,焦头烂额的韩琦只好提前收取了蜀中的盐税,酒税,和丝绢税,这些税收直接在蜀中变成了粮食被船只载着顺长江直下,最终变成了应天府灾民的口中食。
在原来的计划中,这些钱本来是要充实将作监的,准备在金明池以西的岛上建造一座大型的火药作坊,曾公亮为此已经等得脖颈都酸了,如今变成东流水,昨日里曾公亮那张失望到了极点的神色,让韩琦羞愧不已。
寅吃卯粮啊,如果说国朝中谁最希望云峥偷袭升龙城得手,毫无疑问就数他韩琦韩稚圭。在他看来云峥这样的获取钱财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韩琦看看南面,长叹一口气打足精神准备应付辽国今年的“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云峥不缺钱,他一点都不缺钱,他是在发愁怎么才能把钱运走,李日尊终于知道自己已经攻破了升龙城。带着大军日夜不停地往回赶,他的前部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