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反腐败斗争中,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制度基础,最重要的是建立文化规范和政治规范,形成一整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我们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的各种“不准”和“规定”,既是政治规范、制度规范,也是文化规范。只有文化规范和政治规范双管齐下,才能养成人们廉洁自律的习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这样一种机制,充分运用政治监督的力量和文化监督的力量,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制度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培育提高领导者的政治文化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文化的建设与政治制度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
24。3 关于清官文化问题

清官,古代称为清吏、廉吏,汉代也叫清白吏。“清”,意味着操守上的清白。 “廉”,首先是“品行方正”的意思;还有廉洁不贪的意思。不管是清官、廉官或者清吏、廉吏,,其意味是相同的,首先是操守上的清白,然后附会出品行方正、大公无私、清苦朴素、不贪污、不图享受等诸多美德在内的意蕴,正如古代所谓“能吏”强调的是为官者的能力一样,所谓的“清吏”强调的是为官者的品德。
“清官”二字何时出现
一是《南史》中的“子季连,字惠续,早历清官。”
二是金代元好问的“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
三是明代李贽的《焚书》“彼为巨盗,我为清官。”
四是段宝林在其《关于公包的人类学思考》中说:“从清官的产生和流传的时间来看,清官一词与公包关系甚大,似乎可以说是在公包清官故事流传之后而盛行的。”
古代治吏以廉为本
廉政问题关系到朝代的兴亡盛衰,关系到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所以,中国各朝代有政治远见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官吏的廉洁问题,把廉洁作为官吏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在吏治中遵循“以廉为本”的思想。
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倡廉。西周时代,周王把廉洁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项目;春秋战国时期廉政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儒家从政治上强调廉洁,但真正把廉政从政治高度加以认识并视为关系兴衰存亡者,乃是法家的管子,即管仲。他把“廉”看做关系国家兴亡的四根柱子之一,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定了对官吏职守的一系列考核标准,其中特别突出廉政建设:“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勿苛,审当赏罚。”明代朱元璋更是重刑反贪;清朝也煞费苦心地给官员们树立清官榜样。但是纵观整个历史, 我们看到的现象则是——统治者越反贪污,贪污越是层出不穷;统治者越提倡清廉,可清廉者却那么稀少。
做清官的难度
皇帝并不真正喜欢清官
中国帝王表面上遵从儒术,内在的实质却在使用法家之术。常言说,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英明的帝王不约而同地“乱世用人才,治世选庸才,太平盛世出奴才;政治标准第一,道德部长第二,知识技能其三。”
法家说:君主本人要独断专行,众人称赞的人不必喜欢;众人反对攻击的人,君主不必憎恨。皇帝只是在贪风甚炽,影响政权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的时候,才反贪的。
就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也经常发现,所谓的清官,经常遭遇到明升暗降的所谓提拔重用。
当清官的经济难度
从经济角度看,当清官就有难度。明朝朱由检发出“文官不爱钱”的号召后,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就上疏发起了牢骚:如今何处不是用钱之地?哪位官员不是爱钱之人?本来就是花钱弄到的官位,怎么能不花钱偿还呢?现在都责备郡守县令不廉,但怎么能够廉?有数的薪水,上级要打点,来往的客人要招待,晋级考核都要花费大量的银子,想廉行吗?韩一良说的是大实话。
当清官的道德难度
官员想要模范一把,清官一把,从道德方面说,也是有很大难度的。要做到六亲不认。只顾自己做清官,老衬托别人都是贪官一样,所以其他官员看不惯,暗地里使绊子自然不在话下。海瑞和于成龙就是例子。最后,自己陷入不洁官吏的包围之中。于成龙就发现了那个真理:做官难,做清官更难。
当清官的体制难度
清贫的决心和道德的操守并不是做清官的充分条件,充其量只能构成做清官的充分条件。集权体制下,做清官还有很大的组织难度。
常言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表面看,看到的是清官的决心,但从背后看,看到的则是做清官的无奈。清官为民做主,谁又为清官做主呢?清官本身就没有任何有保障的安全。
海瑞是执拗的,但一个官员的执拗,抵抗不过整个官僚组织与集权体制的执拗。
清廉不是对抗体制的有效药剂,相反,一个官员的清廉程度与官僚组织的执拗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越清廉,来自组织内部的阻力越大。
如何评价清官文化与清官情结
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由于贪污形势严峻,导致下层人民对清官的呼唤,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清官文化。
把“宝”押在一个官员的廉洁上,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清官政治”的典型体现。
清官文化的民本政治内涵
清官文化里有一定的民本政治内涵——以民为本,爱民如子。但是这种内涵是无奈的选择。这关系到王权的来源。王权来源于暴力。既然王权来源于暴力,那么王者必须证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而且这种证明,会随着人类社会集体智力的增长而作适当的调节。
爱民、亲民、抚民,永远都不是民主,它只是圣明的统治者对愚昧无知的草民的赐福与驯化;从某个角度上讲,它本身就是一种愚民政策。古代的君民关系恰如现在的人类与自己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对环境的糟蹋,相当于古代君主对子民的蹂躏;人类对环境的爱护,还是出自于对环境对人类报复力量的恐惧。古代的民本思想,实际上是君主对人民所拥有的颠覆性力量的清醒认识。
也有把君主比做牧者,而把人民比做家禽的。哪有牧者不爱自己家禽的,可是,又哪有牧者不吃自己家禽的道理?这就是民本政治的真实内涵。这个内涵决定了,清官的内涵与民主法治相去甚远,一句话,民本不是民主,顶多是个“为民做主”。
百姓的清官情结
有人说,跪着的人民,才期待清官。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百姓是跪着的,不会为自己作主,所以才会成全清官。
有人说:吏治败坏的时候,清官出现。清官的所作所为实在出人意外,中国人的清官情绪,是对意外的憧憬。
人民对清官的感情越深厚,讴歌越热烈,法律的悲剧性也越沉重。
一句话,有没有清官情结是奴隶与现代公民的根本区别。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有段评说:
脏官可恨,人人皆知,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脏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复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清官身上有一层保护膜性质的道德光环,这光环导致人们不能对清官做辨证的事实评价。清官“一清遮百丑”,即使客观上有什么不是的地方,也说不得的。
宋明以后,清官文化大发展。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清官文化大发展是社会的进步,相反,清官文化越发展,越说明君权制度的腐朽与官民的水火不相容关系加深。统治者越是在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的时候,越强调清官文化,他们希望通过清官爱民清政来修补制度之弊病,创造出一种官爱民,民拥官的假和谐来。
愚民们的无奈,只好呼唤清官,御用文人们投其所好,拿清官大做文章。其实,清官文化是统治者凶恶面目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清官本人是祭台上的牺牲。这种牺牲,对无能的上帝、弱智的百姓提供了感情上的安慰,意志上的迷惑,进而也构成了本质上的愚弄。中国现代史专家李新说:清官乃不详之物。
清官意识实际上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让老百姓沉浸在一种幻想当中,因此是绝对权力的道德护身符。
海瑞从政二十多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纷。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他可以和舞台上的英雄人物一样,在情绪上激动大多数的观众;但是,当人们评论他政治措施,却不仅会意见分歧,而且分歧的程度极大。在各种争执中最容易找出的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
这样的人不会相信为人处世应该有阴阳的分别,他肯定会有他自己古怪的标准要求部下和上司。他不是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而只凭个人的判断去裁决为数众多、头绪繁复的争执,其是否能一一做到合情合理,无疑是一个极大的疑问。
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海瑞一生的经历,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然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
以抽象的道德取代法律,上自官僚下至村民,其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善”和“恶”,而不是“合法”或者“非法”。
海瑞想固守原则与信仰,可这些东西与现实和世俗又常常冲突,坚持原则信仰与周围人容易格格不入,容易被人认为迂或痴,把自己置于和别人对立的位置上,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而要放弃原则信仰,与世俗同流合污,内心又会感到压抑和痛苦。一心孝忠,却不为主子理解,真是一大悲哀。
不会变通,不讲究策略,认死理,即使是为主子孝命,主子也并不感激。想当官的那么多,谁不愿意用几个听摆布的?谁愿意专找和自己过不去的用?古人说得好: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决定一个官员升迁的不是老百姓,而是一两个当权者。有些人明明深得人心,只是由于忤逆了当权者,结果不是调离就是撤职。世上人有几个真正能出于污泥而不染。多数人都不免随波逐流,随波逐流既没有痛苦也没有人指责。
真正的官吏应该审时度势、知进知退、能屈能伸。海瑞的品格在舞台上万人敬仰,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未必吃得开。
从古至今,用人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管你过去是谁的人,只要你有本事并肯为我所用,我就用;另一种是,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你不是我的人,对国家有利我也不用。许多人就作了这种观念的牺牲品。
阳为道德、阴为利益
海瑞的清廉耿直、不畏权势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但仔细分析他的自身条件,这几乎是他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自保,进而扬名立万的最佳方式。在重科第资格的明朝,只有进士,特别是选入翰林院的庶吉士,才可能顺利封疆进而入阁。海瑞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