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时代-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通讯同时发出的,还有一篇《要进步不要倒退》的社评。社评言辞激烈地评论了立宪派人那种“老子死了又去找一个老子”的奴性嘴脸,这种把国民的幸福建立在某一个皇帝身上的主张,注定会遭到历史的唾弃,这种没有皇帝就仿佛天塌下来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状态表明立宪派人实际上是一群有人格缺陷的心理疾病患者!
社评还奉劝那种幻想皇袍加身的人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华夏的天一定是四万万华夏民众共同的天,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天;华夏的未来必将由四万万民众决定,而不是小数野心家、机会主义分子、软骨病患者所决定!
PS:今日第二更,朋友们好!
第134章 进京1(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4…26 16:30:02 字数:2236
西元1912年8月15日,上海、广州等地媒体纷纷转载《华夏日报》的通讯和社评,将立宪派在北京会议上的表现暴露在全国民众的面前。
“呵呵,没想到啊,没想到啊,这陈华虽然年轻,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处理得非常老到!”在广州的大元帅府里,孙文看着报纸的文章笑呵呵地说道。
“老到是老到,可他也把袁世凯给得罪惨了。”胡汉民想了想说道。
“展堂啊,陈华的态度至少表明我们不是孤军奋战哦。”孙还沉浸在某种幻想之中。
展堂是胡汉民的字。
“敌人一致,并不表示就志同道合。”胡这段时间也在研究四川的情况。在胡汉民看来,这四川简直就是一个“怪胎”。
四川不是怪胎,但陈华确实是个怪胎。
报纸发了文章,按理说陈华应该算出了气了,但陈华却不这么想。袁大头让自己的代表在北京吃憋,那么,自己也给他找点事情干干才好,最好能让袁世凯有苦说不出的那种。
但是,现在的陈华由于身份的不同,过去单枪匹马可以干的那些事情现在根本不便出手了,不过,不便出手也不等于就一定不出手。四川代表团的这个仇,一定要报回来。
想到这里,陈华就想到了自己的贴身卫队“影卫”。
“影卫”是“杀神”陈剑一手创立的。在“鹰眼”陈雷的配合下,“杀神”前后用了半个月时间,从警卫营(后来才改的团)和猎豹特战队里挑选了21人组成。
然后,“杀神”带着这21人从陈华的眼睛里消失了半年,也不知道这个智能机器人搞了些什么名堂的训练,总之半年回来之后,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前,这些手下,陈华一个人就可以对付五个,但这些家伙回来之后,陈华试了一下,几乎连一个人都搞不定,而且陈华有感觉,那就是与自己动手的家伙还手下留情了。
只是,“杀神”带回来的人只有19个,据“杀神”说,两人在训练中死亡了。
难道“杀神”给他们搞了个“死亡训练营”?
对于“死亡训练营”,前世的陈华也听说过。华夏的特种兵训练虽然也非常艰苦,但要说死人那绝对算是意外,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死亡的。但死亡训练营是一定要死人的,而且死多少人训练初期就制定了一个比例,必须死够那么多。
“所有人都可以死,惟独司令不能死!”杀神说这句话时,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一股死亡之雾。
这19个人,不只是被“杀神”训练过,而且还被“杀神”洗过脑,对陈华,绝对是死士中的死士。最重要的,可能除了“杀神”本人,在这个世界上想让他们死亡的人几乎没有。
也因为如此,陈华在进入公共场合遇到不太好警卫的时候,常常把这些人“装入”次元兵工厂的藏兵空间。
他们获得了进入藏兵空间的资格。
藏兵空间并不是简单的只能躲躲人,而是能长期在内生活的那种,生活设施相当齐全,而且还有专门存放装备弹药的空间,只是每两人一间的房间没有窗户,看不到大自然的风景,有些憋闷罢了,但躲藏一两天绝不成问题。
如果陈华有危险时,他们如何及时保护?这个问题如果是陈华来解决的话,说不定还真有危险,但这些“影卫”的控制权早就一分为二了,即陈华可以控制,“杀神”也可以控制。
陈华觉得,自己带上阿嘎邛、陈康、陈雷、陈剑、陈飞五人,再加上19名“影卫”,直接到北京去,是否可以够袁世凯喝一壶了呢?
越想越觉得有操作可能,陈华便找来武刚、黄海和陈百胜三人商量。
武刚现在专职华军副司令,主管部队训练及日常工作,黄海作为华军副司令和四川警察厅长,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训练和培训一支合格的警察部队出来,而陈百胜则是华军第一师师长、成都卫戍区司令员,负责成都及川西的整体安全。
“司令,能不能带上我们?”武刚一听了陈华的想法后,并未阻止,而是要求“入伙”。由此可见,这些家伙还没有当“将军”的觉悟。当然,这完全是建立在他们对陈华的安全非常放心的基础上的。
“当然可以,我们把五个师全部拉到北京去。”陈华不慌不忙地说道。
“切!还是算了吧。”武刚放弃了自己的主张。他也知道,此时,司令是不可能将军队拉出四川的。
“司令,去北京打算给我们带点什么礼物回来?”黄海知道阻挡不住陈华,便想套问一下陈华的具体想法。在四川“反正”之后,四川境内有几个不听话的人士,陈华豪不客气地动用特战队,装扮成土匪给全家灭了,抢回来近百万各类物资。而这事,就是司令部集体决定的。
“到了北京再说,我想,那些王公大臣的家里应该有好东西吧。”陈华隐约露了一点消息。
将手下三员大将搞定,陈华便把尹昌衡、张澜、宋科等人找来,说他要下去秘密视察部队,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就行,有急事可给自己发电报。
众人又哪会有不同意见,自然是一再保证把工作做好,不让都督操心。
像一只长久关在笼中的鸟儿一样,陈华终于放飞了。陈华旅途的安排是坐汽车从成都到嘉州,这条长150公里的路经过大半年的施工,已经勉强可以通车了;然后,再坐小火轮从嘉州到重庆,到了重庆后换客轮,一路到汉口;到了汉口之后就乘火车到北京。这样走下来,大概在15天左右就可以到达北京。
当然,陈华也可以选择坐飞机去北京,虽然沿途没有机场,但由于有陈雷这个超级雷达的存在,要想找一个简易停机坪也非常容易。
陈华的飞机还在设计图上,但大家别忘了,陈华是可以从“次元兵工厂”具现1940年以前的飞机的。
不过,陈华最终没有出这个风头,还是老老实实地坐车、坐船、坐火车的好。
PS1:可能有朋友喜欢看国内战争,但千殇此前说了,国内部分不会安排过份激烈的战争情节,一般来讲除非必要,否则一带而过。到了国战部分,再看千殇的表现吧。千殇对军事虽然外行,但千殇会努力的哈。
PS2:特别感谢“书友110426132048404”的评价,虽然他给的评价很低,但也要花6元人民币不是?对千殇来说也是一个鞭策,真的谢谢啦。今天第三更到。
第135章 进京2(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4…27 0:04:23 字数:2204
陈华一出动,最忙的属冯仁了。
他要求沿途的猫头鹰组织,立即对可疑位置进行必要的侦察和清理,要保证车站、码头的安静与安全,确保“一号”的万无一失。
冯仁是搞情报工作的天才。
说实话,最初陈华安排冯仁做这件事情时,也没抱多大的希望,要想找到像民党的戴老板或G党的李老板那样的人,得靠运气。
但陈华手上确实无人可用,觉得冯仁比较机灵,脑子转得快,说不定搞这东西合适,便用上他了。
前世,陈华对情报这类的只能说一知半解,给冯仁的指点多是一些特种手段方面的,但即便如此,冯仁的表现也是让人惊喜的。
要做好情报工作,需要什么样的风格?按陈华前世看过的一些资料,那就是严谨、细致,富有预见力和想象力,而冯仁恰恰就具有这样的优点。假以时日,冯仁也许会成为世界情报史上的一朵奇葩。
冯仁将情报人员分为雕、隼、鹞、燕、刺四大类。雕,是一方总负责,像座山雕;隼,属于一省一市负责人;鹞,穿行林间,属于骨干情报员;燕,燕子,属于女性情报员,根据能力、功劳等分为金燕、银燕、雨燕和乳燕四等。至于“刺”,则是特别行动队员。每个城市配备3-5人不等,由隼直接掌控。
这家伙,竟然搞出了一个燕子,与当年格克勃一样,让陈华很感觉有些好笑。
不过,这次出行,冯仁是多此一举了。也许,除了阿嘎邛等五名智能机器人,这世界上没有人能知道陈华的底牌,在某种意义上,陈华只要不是被一枪轰头,他基本上就算是不死之身。他原地消失,躲在次元兵工厂里,三两天不出来,谁能把他怎么样?
坐在最豪华的华龙牌轿车里,陈华透过车窗,饶有兴致地看着窗外的景致。此时是八月中下旬,田野里的水稻正在抽穗,清油油中带有一抹乳黄色;沿途的河堤、山岳、荒野上,林木茂密,绿色远比前世要好;只是,车窗外农家那些破败的房屋,让陈华很扫兴,同时也让陈华感觉到自己任重道远。而视野中偶然出现的高屋大瓴,绝对是有钱的地主修建的。
与前世的有钱人相比,这个时代的地主也算不了什么,陈华对此作过简单的调查,一家人在50亩土地以上的,才基本上算地主,上100亩的地主,一个村子里最多一到两个,至于像刘文彩那样上万亩的地主,这个时代可能只有满清贵族才可能了。
在一个村里,上百亩的土地值多少呢,如果田、土对半开,最多也就值1500元。按后世的购买力来说,大约就30万元左右的资产。
但在农村,这样的人只点总人口的2%左右,此外,还有约30%左右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70%左右的雇农,即完全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后面这类人最苦。在太祖那个年代,这部分人就是革命的主力。
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这是陈华的决心。但采取何种手段来改变这种现状,陈华还没想好。主要的原因是陈华比较欣赏孙的“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如何来“平均”,是强力没收,还是政府赎买?前者对一些富户是不公平的,后者却涉及到一笑庞大的开支。
以四川2500万人没有土地计算,人均分一亩水田一亩旱地,这样一个人就需要30元,而全省就需要7亿5000万元。而四川1911年省级财政的总收入才1000万元,1912年可能达到1500万元,难道陈华用50年来办这件事?如果是全国都采取这种手段呢?那陈华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做了,也无法将这件事情办好。
千万不要以为地权平均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前世太祖搞的土改,每家每户都分了地,但是,他们依然贫穷,原因是他们还缺农具,缺种子,一些家庭缺劳力……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将土地卖出去。
其实,历朝历代的初期,地权都是比较平均的,后来才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这固然有地主官僚巧取豪夺的原因,难道就没有自耕农因为自身的原因经营不下去的情形?
当然,在陈华前世的时代,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