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时代-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非袁氏莫属,谁也不要想染指。
袁氏在国内政坛的强势,是与其对列强软弱作为代价的。事实上,由于陈华的搅局,袁世凯在卖国的路上越陷越深。而这一点,更是陈华没想到的。当这些卖国协议逐渐公诸于世时,陈华也曾为自己的作为而后悔过,因为此时袁是全国“选”出来的总统,各国也给予了承认,陈华自己也没反对。那么,袁签订的协议即便陈华当了“一把手”也没有理由不承认,所以,后来的陈华在国际上被称为“流氓政治家”,名声很不好。
好在陈华也没想过想在国际上搏一个好名声,他的出现,注定就是列强利益与地位的终结者!要收回这些权益,只是多费一些口舌和子弹罢了。
陈华还未回到四川,北京的会议已经结束了。袁世凯很喜剧地将各省的代表名额全部变成了“国会代表”,而且四川的代表赵尔丰还被先为“国会副主席”。赵尔丰发电报来确认如何办理,陈华回电说:国会副主席也好,国会代表也好,总是多一个平台表达四川观点的机会,不能放弃。
原则就一个:“听调不听宣!”
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梁启超竟然当选“国会主席”。
而蔡锷也没出乎陈华的意料,被袁世凯留在了北京,不过,职务似乎变得好了点,为“国防军参谋总部副总参谋长”,只是,袁世凯任命的副总参谋长一共有三名。
与历史上的相似会议相比,这次会议其实是一次倒退。历史上的会议,民党在代表席会中占据多数,而这次的“党派”力量根本就没体现出来,如果硬要说体现,那就是“立宪党”人形成了一股力量,虽然“国会代表”中,也有陈华的“华夏民族复兴党”,但那也是私人身份进入的,并不是各党选举进去的。
由于孙和南方势力的战败,在“副总统”一职上,南方根本就没有人物能够取代历史上“黎元洪”的地位,所以“副总统”便成了段祺瑞的头衔,政府总理为唐绍仪。其他各部长、次长,被“立宪派”分了几个不太重要的职位外,余者全部被北洋一系收归囊中。
PS:朋友们,早上好。今日第二更高。有细心的朋友也许发现了,千殇安排的更新时间全是在上班之外的时间。是的,因为千殇周一至周五,上午、下午几乎是工作全满,偶尔有教研活动提前结束的时候,才可以提前上传稿子。请朋友们继续支持千殇,一个在起点明确表示不签约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转站,不断更,不太监”的叔叔辈非签约作家!呵呵……
第143章 “歼-1”试飞(求推荐收藏)
更新时间2011…4…29 16:26:27 字数:2270
西元1912年10月10日,上午,成都,黄田坝。
秋日的阳光格外暖人,而秋日的风也格外和煦。陈华、赵尔丰、朱庆澜、蒲殿俊及“华夏民族独立军”众多高级军官一行二十余人,在数百人的簇拥下,正静静地观看着机库门前停放着的一架飞机。
今天,是“歼-1”型歼击机正式试飞的日子!
早在半年前,冯如带着他的研发与生产团队从广东来到四川时,只见过陈华一面,就急匆匆地投入到了“歼-1”型歼击机的研制之中。
飞机的图纸早就是有的,但其中也有一些错误(陈华故意的),冯如等人就是找出这些错误,并让图纸变成现实。
冯如不愧为“华夏航空之父”,其中上百项错误他自己就独立找出并完善了近一半,其他的错误则是由智能机器人陈飞及冯如带来的助手完成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熟练、提高的过程。
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这架凝聚着陈华和众多人物的心血与希望的“歼-1”,终于要飞起来了!
前世,陈华是什么飞机也坐过。在《太空争霸》的游戏中,陈华甚至还驾驶过“歼-20”,但是,这个有如新生婴儿一般的“歼-1”所代表的意义绝不是前世的那些经历所能比拟的。即便前世的“歼-20”,与美国的最新最先进的作战飞机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现在这架“歼-1”,绝对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最先进的作战飞机。虽然它仅仅相当于1920年左右的飞机制造水平,但现在不才是1912年么?
而且,陈华并不打算大规模地装备“歼-1”,这款飞机,陈华对它的定位就是“练习机”,练习制造技术,培训技术工人;练习和培养飞行员;练习空地协作、管理等。如果条件合适,陈华准备在恰当的时候,向德国推出这款性能良好的作战飞机,想来,欧洲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这款飞机一定会在欧洲战场上大展身手的。
陈华可是记得,在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各国飞机的总数只有几百架,而且很原始落后,但在一战快要结束时,参战各国的飞机总数已经达到了8000架以上,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在是让陈华很是羡慕。
当“歼-1”型歼击机试飞成功,定型生产后,陈华瞄准的目标是“歼-2”型歼击机。
对于“歼-2”型,智能机器人陈飞给出的数据是:发动机功率:398马力;时速:450公里;武器:20MM航炮1门,7。62MM通用机枪1挺;升限:8400M;作战半径:800公里。
“歼-2”型歼击机,其性能直指二战初期的各国战斗机,这才是陈华想要的空战利器。同时,陈华还将以“歼-2”型为原型,研发攻击机、侦察机、轰炸机、舰载机等机型。当然,这是后话了。
“报告总司令,‘歼-1’型检验完毕,请准予起飞!”冯如向陈华等人敬了一个军礼。
“同意起飞!”陈华大声说道。
“准予起飞!”冯如向前方传达道。
只见飞机前方的跑道两边,两个旗兵将手中旗帜用力一挥,然后就听到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响起,一股深蓝色烟雾迅速从机后窜出。
发动机轰鸣了大约三十秒后,只见银灰色的机身轻轻一摇,机身后窜出一股更大的烟雾,这架聚集着无数人希望的“歼-1”开始慢慢向前滑去。
在机头前的仪表盘内,5公里……10公里……30公里……60公里……速度指针不断向上跳动。
当仪表盘指向“120”这个数字时,只听试飞员轻轻呼了一声:“起!”远处观看的陈华只感觉机头一昴,整架飞机就像全身充血一样,沿着20度左右的坡度迅速向空中窜去!
“啪啪啪……”一些随员不自觉地鼓起掌来。特别是总设计师冯如,更是一脸热泪。
是的,冯如并不是试飞员,试飞员由另一个更加牛B的陈飞担任。而且,陈华基本上不准冯如参与任何试飞活动,他一定要改变冯如的“宿命”,哪怕给冯如更多的荣誉,更高的地位。
是的,此时的冯如非常感动。想曾经,他的飞机研制生涯是多么的艰辛;看现在,作为总设计师的他又是多么的自豪。冯如也知道,这架飞机他所作的贡献并不算多,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咱们华夏人自己研制出来的飞机,而且是比美国人先进得多的飞机,想当初他要近距离参观美国人的飞机试飞而被美国人从现场赶出来时,冯如只得默默地忍受那种屈辱。
也许,这还不是让冯如最为感动的。最让冯如感动的是总司令对他的关心。当决定谁当“歼-1”首次试飞的试飞员时,冯如自告奋勇,但被陈华给否决了。陈华的理由是现在的试飞员危险性很大,生命没有保障,提出由陈飞试飞。
冯如怎么会不知道现在的飞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冯如能够退让吗?所以,当冯如以陈飞的飞机设计水平比他更高,华夏的飞机事业更需要陈飞时,陈华将两人带到一个悬崖旁,“冯如,你如果能从悬崖上跳下去而分毫不损,这试飞员就让你当了。”
“这怎么可能?”冯如看到那至少有七层楼高的悬崖,心里想道。但就在这时,陈飞却纵身而下!
当两人看到陈飞在悬崖下确实没有受伤时,陈华说道,“陈飞从小就受到过这方面的训练,比这更高的高度跳下来也最多是轻伤,所以,你就不要争了。”
最后,陈华很神秘地告诉冯如,“陈飞,包括陈康、陈雷、陈剑几人,都受到过特殊训练,而且,他们的知识绝对不比这个世界上任何大科学家差,在飞机设计方面,你要向他多多学习,而陈飞也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冯如很迷惑,但陈华并没有再说什么。有些事,得冯如自己去体会。
几十年之后,当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人们所接受的时候,冯如终于想到了,“也许,陈飞和总司令他们,都是跨越时空而来的吧。”不过,这话他对谁也没有说过。
PS:鞠躬感谢“书友110223163204197”投下的评价票,让您破费了。另,“猛老虎”书友在书评区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千殇深以为然,即关于打不打内战的问题,就千殇的想法,主角应该是内战的终结者,内战要打,但要一战而定乾坤。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去讨论区讨论哈……
第144章 让大炮去寻找真理(求收藏)
更新时间2011…4…30 0:08:28 字数:2371
陈飞在空中大约飞行了半个小时左右,终于通知地面:“飞机所有数据正常,请求降落!”
“同意降落!”冯如手拿无线对讲机说道。
是的,“歼-1”诞生的时候就装备了空地对接的无线电。陈华不但可以从“次元兵工厂”内具现最先进的无线电设备,而且已经在现实中建立了一个无线电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直接属于华军司令部管辖,具体负责人就是冯仁。在陈华的系列技术研究中,其保密级别最高。在未来的战争中,通讯,绝对是胜利天平上的重要砝码,谁拥有更先进的通讯技术,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甚至直接获得胜利。
通讯、电子、雷达等技术的应用,标志着“超视距”战争时代的到来!陈华作为穿越者,必须在技术竞争这种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
当“歼-1”在陈飞的操控下平稳地停在跑道上,现场沸腾了!一些机场服务人员不顾有关规定,冲上前去与陈飞拥抱,机场电台的几个美女也拿着鲜花扑了上去,陈华恶意地想道,面对美女,不知智能机器人怎么对付!
虽然“歼-1”首次试飞成功,但并不表示“试飞”就结束了,接下来还要进行至少十次以上的试飞,不但要测验飞机的各项指标,还要检验不同的天气、风力下飞机的适应能力,还要检验搭配武器的性能等等,真要等到“歼-1”定型生产,至少还要两个月。按理说,“歼-1”作为“次元兵工厂”的技术,不需要这么麻烦。但前文已有所述,陈华不可能永远依靠“次元兵工厂”吧。
“歼-1”首次试飞的成功,让陈华手下的一众人等很是兴奋,纷纷在陈华这里讨酒喝。现在,陈华已经年满18岁,完全可以享受成人的生活了。
陈华也借此照开了一次“华军高级军官会议”,会议检讨了华军成立两年多来各方面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难。
部队早已整编满员,5个主力师每个师16000人,绝没有人敢吃空饷;而且,不但整编完成,而且其战斗力也是空前强大,各营团干部问得最多的,就是何时去打仗。
自从“华夏民族复兴党”成立后,部队够条件的士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