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征欧洲-第6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乎就在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秦致远就派了一个特别报道小组乘坐军用运输机飞往东京,然后各种报道就源源不断的被发回兰芳,通过覆盖面极广的《每日新闻》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
开始的时候报道集中在大地震造成的破坏上,大多数是文字报道,这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甚至还为日本组织了捐款,英国人捐款是出于和日本一贯的友好关系,美国人则是在争夺人心。
这其实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到了三月底,开始有图片出现在报纸上,这马上就激起了全世界对日本的同情,其实在兰芳和日本开战之前,西方人虽然还是打心底里看不起日本人,但从国家层面上,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日本视为“文明世界”的一部分,现在看到日本遭受到这样的重创,普通大众的同情心真是油然而生。
伴随着震后东京惨状的照片一起出现在报纸上的,是兰芳驻日司令部正在进行的抗震救灾。
《每日新闻》在图片的选择上很有深意,如果有震后惨状的照片出现,那么一定就有已经开始重建的照片;如果有东京市民正在排队接受救助的照片出现,就一定有大批身穿军装的身影正在废墟上努力工作的照片出现;如果有日本人正在军用帐篷中熟睡的照片出现,就一定有兰芳战士在废墟中短暂休息的照片。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单纯的某一张照片并不能说明兰芳政府在这次灾难中到底做了多少工作,但无数的照片和海量的资讯开始铺天盖地的冲击,兰芳的国家形象马上就树立起来。
这是一个坚强有力而又高效的政府,地震震不塌兰芳政府的坚韧,压力压不垮兰芳政府的坚强。面对敌人,兰芳军人已经在世界大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勇敢,现在面对弱者,兰芳军人再次表现出了“骑士”和“绅士”一样的友好和风度。
几乎就是在短短旬日间,兰芳政府在普通西方民众心中的形象就大有改观,兰芳政府的形象不再是某些媒体一直以来刻意渲染的残暴和充满攻击性,而是开始和同情、怜悯、友善这些人性闪光点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年头的天灾人祸真不少,因为政府的效率不够,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天灾就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这在美国表现的最明显,三四月份嘛,正是龙卷风的高发期,美国今年的龙卷风格外的多,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利福尼亚州去年冬天因为龙卷风引发的山火,甚至烧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熄灭。
和正在全力组织救灾的兰芳政府相比,为了一个尼古拉·特斯拉就能动用全国的军警,而面对山火却束手无策的美国政府表现的真的有点失败。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国家失望最多是骂两句发泄一下而已,因为他们没有改变政府的能力,也没有改变自身处境的能力,但对于很多精英人士来说,他们虽然也无法改变政府,但想要改变自身环境还是有办法的。
于是从四月份开始,向兰芳帝国大学提交报告要求进行学术交流的各大院校教授越来越多,而且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学术交流”并不意味着就是移民,可能只是对兰芳政府的好奇,又或者仅仅是对文化的向往。但无论如何,这都代表着兰芳的国家形象正在快速向好的一面转化,这些专家教授对兰芳帝国大学的向往正在累积。
这绝对是好事。
这年头,“专家教授”还是很值钱的,至少“专家”还不是“砖家”,“教授”也不是“叫兽”。
如果操作的好,想要永远的留下这些专家教授并非绝无可能,尤其是对于那些美国的专家教授来说。
美国本来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没有兰芳的出现,等再过个二十年,美国打赢了二战,那么美国确实是会成为一个让所有的美国人为之自豪的国家。
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自豪”真的没多少,哪怕是美国已经赢得了上一次世界大战,但在很多西方人甚至是美国人心中,美国还是一个由诈骗犯和破落户的后代组成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的确是让人感受不到多少自豪。
在无数份请求进行“文化交流”的申请中,有一个名字令秦致远非常兴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第927章 标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就算是对于科学没有丝毫的兴趣,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恐怕也听说过这个名字。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在开发核能方面做出的贡献,被称为“世纪伟人”丝毫也不为过。如果说尼古拉·特斯拉在发明领域被世人称为是“神”,那么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领域内的地位就无人可及。
看到爱因斯坦的申请后,秦致远马上就把东京大地震的事抛之脑后,命令兰芳帝国大学为接待爱因斯坦做好完全准备。
现在的爱因斯坦,知名度还不向二十一世纪那样人尽皆知,不过秦致远知道爱因斯坦的价值,也正是因为秦致远的特别关注,所以兰芳帝国大学才会及时把爱因斯坦的请求提交给秦致远。
这个“请求”是有一定背景的。
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成名之前,爱因斯坦先后在意大利和瑞士生活,并在1901年取得了瑞士国籍。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34岁的爱因斯坦返回德国,被德皇威廉二世任命为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如果没有世界大战,或许伺候爱因斯坦会一直生活在德国。世界大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爱因斯坦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坚定地和平主义者,爱因斯坦反对战争,虽然身处于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但爱因斯坦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
在这份“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
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爱因斯坦断然拒绝。同时,爱因斯坦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终于走出自己居住的阁楼,四处奔走努力实现法德关系正常化。
这又引起了一部分德国人的反感。
要知道目前的德国,很多德国人并不认为德国的失败是在战场上,而是因为后方文官集团的出卖,而在战争中一直反对战争的爱因斯坦,就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真是很荒诞的事实,发动战争的人不需要承担战争责任,反对战争的人却要为战争失败负责。
不过这就是现实,就在去年底,爱因斯坦受到了某些激进人士的死亡威胁,因此爱因斯坦开始了“周游列国”。
从去年底到现在,爱因斯坦先后访问了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很明显,兰芳是爱因斯坦的下一站。
对于爱因斯坦的访问,秦致远举双手欢迎。二十一世纪的爱因斯坦,几乎所有事都和美国联系在一起,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爱因斯坦和美国还没多少交集,前年爱因斯坦才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这是爱因斯坦首次和美国联系在一起,所以兰芳并不是没有机会。
相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好像兰芳对于爱因斯坦更有吸引力。早在外籍军团时期,秦致远的名字就频频和犹太人联系在一起,兰芳立国之后,兰芳更是成为犹太人在全世界唯一的庇护地,犹太人只要选择加入兰芳国籍,那么只要不作出危害兰芳的事,犹太人在兰芳不会受到排挤,不会受到迫害,犹太人具有和华人同等的社会地位。
这对于在欧洲受到全社会抛弃的犹太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在英国向犹太人开放巴勒斯坦之后,兰芳和犹太人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在耶路撒冷,兰芳军队也已经成为犹太人的保护神,正是因为兰芳军队的存在,犹太人才能在新耶路撒冷获得一个独立的居住区,爱因斯坦对这些事肯定不会陌生。
从爱因斯坦的人生轨迹来看,对于移民这件事,爱因斯坦并不排斥。
在秦致远所知道的历史上,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但后来去了意大利生活,然后成年后加入瑞士国籍,后来在访问美国期间,爱因斯坦在柏林的住宅被极端分子焚毁,爱因斯坦因此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如果没有秦致远出现,爱因斯坦加入美国国籍会在1933年。
现在估计不会拖到那个时候,秦致远已经决定,只要爱因斯坦来到兰芳,就会请威廉三世帮忙烧了爱因斯坦的家,就算是威廉三世不干,秦致远也会派兰芳特工去,哪怕从本土向柏林派出突击队也在所不惜。
为了爱因斯坦这种级别的科学家,秦致远可以不惜一切。
其实爱因斯坦在兰芳帝国大学有不少熟人,米歇尔和桑迪在法国的时候就和爱因斯坦打过交道,而身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爱因斯坦和很多人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现在正是打关系牌的时候,所以秦致远特意为米歇尔和桑迪准备了一个家宴,商量如何接待爱因斯坦。
“国宾标准?会不会太高了点?”听到秦致远的安排后,米歇尔哪怕是在政治上有点迟钝,也能感受到不寻常。
兰芳政府对于接待方面是有一系列规定的,“国宾”是规格最高的一种,通常是适用于国家领导人这个级别,秦致远准备用接待“国宾”的标准接待爱因斯坦,确实是有点出格。
“相对于阿尔伯特的成就,他配得上这个待遇。”秦致远就是要用高标准表示兰芳政府对于人才的重视。
“阿尔伯特的成就当然配得上,而且阿尔伯特肯定还有更光明的未来,只是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米歇尔和爱因斯坦是老朋友,对于秦致远对爱因斯坦的肯定,米歇尔感到与有荣焉,不过米歇尔同时也知道兰芳的“人才计划”,用这么高的规格招待爱因斯坦,在米歇尔看来,肯定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对人才的重视,进而会影响到兰芳的“人才计划”。
在秦致远的计划中,兰芳在接下来的这十年内,每年要引进十万名各方面的人才,不管是科学家还是熟练工人,这都是秦致远“人才计划”的一部分。
“应该会,但同时会引起更多科学家的兴趣,在兰芳他们能获得以前无法企及的一切,安定的生活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近乎无限的个人发展平台,谁能拒绝这样的诱惑呢?”当着米歇尔和桑迪的面,秦致远没有丝毫隐瞒。
“对,就是这样,哪怕十个听说这件事的人只有一个付诸行动,那也是咱们兰芳的胜利。”米夏一旁插话。
正常情况下米夏很少发言,但因为今天在做的都是自己的家人,米夏明显是有点小兴奋。
“这样的话,我们的计划也要做一定修改,接待晚宴的会场只能容纳300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