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工程师-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睁开眼睛,问道:“怎样?”

  王承恩说道:“不如调李植兵马到洪承畴处接受调遣,然后细细和洪承畴说清楚,若是形势有利,就不调李植兵马出战,让其他边军立功。若是形势不利,不得不用李植,就让李植的兵马上去杀贼。”

  朱由检愣了愣,看着王承恩,没有说话。

  王承恩拱手说道:“皇爷,若是形势紧急,还是要用李植的。即便让李植再跋扈一些,也胜于把十几万边军全折在鞑子手上啊。”

  朱由检转过了头,细细考虑起王承恩的方法。

  想了很久,朱由检才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如今之计,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朱由检站了起来,沉吟许久,才说道:“调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中协总兵白广恩、蓟镇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官吴三桂及副将以下官员,步骑十三万,支援锦州,统归蓟辽总督洪承畴统筹。”

  “再调天津总兵李植入援锦州,归洪承畴节制。密诏给洪承畴,不到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调用李植兵马杀奴!”8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条件


  十月底,李植没什么事情,稍微改进了一下硝化棉的生产工艺。? ?

  为了让子弹在枪管中得到持续的推力,需要控制射药的燃。在黑火药时代,可以通过控制火药颗粒大小来得到满意的燃。如果使用硝化棉做射药,则可以通过改变硝化棉的含氮量来控制射药燃。

  在后世,含氮量12。5%以上的硝化棉被称为爆炸品,就是因为含氮量太高燃太快。而含氮量12。5%以下的硝化棉则没有这样猛烈的燃,被称为是易燃固体。当含氮量降到一定程度后,硝化棉甚至无法在密闭的枪膛内燃烧。

  控制硝化棉的含氮量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通过控制硝酸和硫酸的比例实现,当然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改变混合酸液中水的含量。李植穿越前看过一篇论文,知道混合酸液中水含量达到2o%的时候,硝化棉中的含氮量会大幅下降到11%。

  含氮量11%的硝化棉,不但不会爆燃,甚至会被用来生产赛璐珞塑料。

  当然,以李植现在的工业水平,根本没法测定酸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李植所能做的,只是试验各种浓度硝酸、硫酸生产出来的硝化棉威力,寻找一种最适合于范家庄米尼步枪的工艺制程。

  忙了十几天,试验了无数次后,李植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工艺制程。在这种工艺制程下,李植的步枪能用最少的射药达到可观的子弹破坏力。李植把这种工艺制程定下来,开始按此大规模生产硝化棉。

  新的火药保存不易,但是实战效果是很好的。

  十一月,李植的士兵们已经开始使用新式火药训练。老兵们稍微练习,就很快习惯了这种新火药。新火药燃烧后不会产生残渣,不需要清理枪膛,让士兵们的射击度极大提高。原先一分钟只能打三子弹,如今士兵们一分钟可以完成四次齐射。

  十一月十九日,李植从韩金信的线报处,得知了鞑子开始屯兵义州,攻打锦州。

  韩金信的线报经过几年的展,如今在大江南北都有线人。虽然韩金信还没有渗透到鞑子内部去,但在大明的宁锦一带,韩金信都是有眼线的。只要前线有什么动静,韩金信立马就能得到消息,汇报给李植。

  韩金信如今已经成为李植的第三只眼睛,时刻监视着全国各地的动向。

  李植得到鞑子围锦州的消息后,还是比较吃惊的。李植之前听说鞑子在关外训练火铳兵,也不知道练多少人。如今既然鞑子杀了出来,想来是这一支兵马已经练成。

  李植粗知历史,知道明末满清和大明有一场大决战叫松锦大战,似乎就生在崇祯十四年。李植知道,历史上那一场大战的结果是满清大获全胜,明军溃不成军,从此再无能力和满清对战。松锦大战之后,大明灭亡便成为一个时间问题。

  李植暗道清兵既然重兵包围了锦州城,大明肯定要派兵去救。这一打起来,大概就是历史上的松锦大战了。只是这个时代如今有了自己这个变数,不知道历史会走向哪一个岔路。

  但这必然是一场决定历史的大决战。

  其实李植不知道,原先历史上的松锦大战生得更早一些。而因为李植的穿越,历史已经生了许多变化,松锦大战晚了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无论李植是否穿越,明军的孱弱都没有改变。大明这一年的四海靖平,只是因为李植一支孤军的南征北战所致。李植相信,松锦大战一旦开打,明军一定无法取胜。估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要征调自己上阵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植坐在三堂里,和自己家的家人说话。

  李植的女儿已经一岁了,已经长出了乳牙,上个月刚刚断奶。李植把女儿抱在怀里,笑道:“我家女儿真好看,像妈妈。”

  女儿听到李植的话,仿佛听懂了,在李植怀里笑了起来。

  李植的长子李欢见妹妹有人抱,爬到崔合的跟前要妈妈抱他。不过李欢已经四岁半了,崔合又有身孕,哪里抱得动他?崔合抱了李欢一会就把他放了下来。李欢无奈地在原地站了一会,就走到李植旁边抓着李植的衣角,似乎希望李植也抱他一会。

  李植没有搭理李欢,而是说道:“我家漂亮女儿要娶个名字了。”

  李欢大声叫道:“爹爹!我来取!”

  李植笑了笑,说道:“你认识几个字?也敢给人取名字?”

  李欢说道:“教书先生天天教我,我已经会写两百个字了!我妹妹就叫李圆圆!”

  李植没搭理李欢,朝崔合问道:“夫人有没有想好的名字?”

  崔合愣了愣,摇头说道:“我不会取名字,夫君给想个名字吧!”

  李植沉吟说道:“女孩子要贤良淑德,就叫李淑吧。”

  崔合点头说道:“夫君说得是,就叫李淑吧。”

  李植正和崔合说话,却看到一个亲兵从外面跑了进来。

  “伯爷,门前来了几个传圣旨的太监。”

  李植点了点头,知道这是征调自己上阵的圣旨来了,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没一会,一个高举圣旨的太监带着几个宦官走进了总兵府三堂。那太监看到了李植,先把圣旨交给身后的宦官,朝李植鞠了一躬,说道:“咱家见过兴国伯!”

  李植定睛一看,现又是上次来宣旨的黄姓太监,拱手笑道:“黄公公有礼了!”

  那个太监见李植还记得他,笑了笑。他接回圣旨,大声唱道:“兴国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天津总兵官李植接旨。”

  李植拜倒在地,接受圣旨。

  那个太监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东奴七万人围困锦州,战事紧急。天津总兵李植部兵马强盛,不可不用。现调李植兵马出关杀奴,一个月内奔赴宁远,归蓟辽总督洪承畴节制。”

  李植听完了太监的唱颂,站起了接过了圣旨。

  那个太监笑着朝李植说道:“兴国伯,国事危急,全赖兴国伯戎马征战了!”

  李植笑了笑,朝太监说道:“黄公公不知,天子调我兵马出征,我是有条件的。”

  那个太监被派到天津来传旨,怕的就是这一出。他脸上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讪讪问道:“什么条件?”8



第四百二十三章 妥协

  李植侃侃说道:“这一次出征,本伯要求不高,只要能在山东一省发行报纸便是。”

  听到李植的话,黄姓太监十分尴尬,说道:“兴国伯,不是天子不让你发报,是各地的士绅阻拦兴国伯的报纸流通。即便天子允许你在山东发报,山东的士子也会破坏你的报纸,打砸茶楼酒馆的念报人。”

  李植答道:“确实如此,所以本伯不能单单把报纸送入山东,而是要驻扎一支巡防队在山东,就驻扎在济南吧。天子要给我这支巡防队便宜行事的权力。如果有士绅或无赖打砸报纸,巡防队有权力入城抓人。”

  黄姓太监听到李植的话,脸上激动得一红,讪讪说道:“天津总兵驻兵济南,这算什么事。。。”

  李植说道:“若是此事不成,李植就没法提兵出征。麻烦黄公公将本伯的条件转告天子,看天子答应不答应。”

  那宣旨太监十分为难,说道:“兴国伯,奉旨出征是人臣本分,讨价还价,不成事理啊。。。”

  李植正色说道:“区区发报小事,我相信天子会同意的。黄公公不需为难,只需要原话转告给天子,便是完成任务了。”

  宣旨太监听了这话,苦着脸说不出话来,立即带着身后的宦官转身离去,便要去向天子汇报了。

  ####

  养心殿书房内,大明天子朱由检听到宣旨太监的禀报,愤怒地一掌拍在圆桌上,发出好大的一声“啪”响。

  “放肆!怎能如此放肆?”

  “李植知道什么是圣旨吗?”

  朱由检愤怒地拍桌,吓得养心殿里的太监和宫女们,包括黄姓宣旨太监,扑通扑通全跪在了地上,匍匐在地不敢说话。王承恩也慌张地跪在了地上,大声唱道:“圣上息怒,怒火伤身,圣上保重龙体,切莫过怒。”

  朱由检却冷静不下来,骂到:“这李植商贾出身,当真是以为什么都可以讨价还价的么?朕调他的兵马出征,他就觊觎山东一省,要朕拿山东的舆论换他出力?”

  “封疆大事,岂是儿戏?”

  “今天要天津,明天图谋山东。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他李植就是一个大诸侯,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前唐藩镇割据之祸,可以卷土重来矣!”

  朱由检气鼓鼓地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走动。

  “圣上息怒。。。”

  走了好久,朱由检才慢慢冷静下来。他深吸了一口气,坐在圆桌边上,讪讪说不出话来。

  王承恩看了看天子的脸色,说道:“圣上,李植只是发行一份报纸。并未说要在山东如何啊?此事说起来,可大可小。。。”

  朱由检喝道:“这事能小吗?以李植的作风,今天报纸发进去了,明天就要用报纸攻击对他不敬的官员。那么精彩,传到山东去肯定是家喻户晓,到时候山东的舆论便完全在李植手上,李植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李植在天津收取商税,只上缴给朝廷十万两。收取田赋擅自加了两成,这两成也全入了个人腰包。他的地盘越大,能养的兵马就越多。养的兵马越多,就更得陇望蜀地觊觎新的地盘。”

  “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王承恩跪在地上,不敢在天子的火头上和他争论。

  王承恩对李植的印象不差。倒不是因为李植送了一千两银子的财货给他,而是因为李植这些年确实为天子立下汗马功劳。要不是李植在范家庄、青山口两败东奴,重创了鞑子,说不定鞑子又要入关劫掠,残破无数京畿州县了。

  更别提张献忠、李自成了。没有李植,恐怕四川、湖广和河南的州县全部要遭殃。遭殃就罢了,就怕献贼和闯贼还要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张献忠几千兵马造反,一年时间就发展到五万大军,携裹饥民十几万。李自成几十骑入河南,几个月就携裹三万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