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工程师-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天津上下都在期待津国公李植能再次开疆拓土,如果再拿下一个辽东这样的地方,那免不了又是一次论功行赏。

  当然,月钱虽然比不上封赏的田庄收入,但月钱的多少却是一个重要指标,说明工人和士兵们对津国公事业的贡献值。月钱越高,贡献值越高,到时候分下来的田庄就越大。所以虽然很多工人主要收入不是月钱,却还是在工厂里埋头苦干发挥十二分的热情,横竖想涨一点月钱。

  这次打下辽东后的论功行赏制度,让李植麾下的员工和士兵们干劲十足。按天津日报的话说,就是“人人奋发,个个争先,都想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绩”。

  李植给未来的玻璃工厂的工人四两五钱一个月,相信工人会挤破头进来忍受高温。

  当然,李植今天来玻璃工厂不是来给工人们定工资的,李植是来看蔡怀水使用浮法制作平板玻璃的。

  以前李植一直没有发展平板玻璃,是因为纯碱原材料不足。

  纯碱是烧制玻璃的主要材料。现在大明最大的纯碱矿在襄阳。这个矿大不是说襄阳的储量大,而是开采量大。襄阳一带人口繁密,纯碱矿开采历史悠久,所以开采量在大明首屈一指,是李植以前原材料纯碱的主要来源。

  但是襄阳的矿储量有限,随着李植肥皂工厂和玻璃工厂的不断扩大,襄阳的纯碱已经供不应求了。

  而且定贼李定国在湖广闹得很厉害,襄阳的矿运到天津来越来越困难,运费节节上升。

  不过随着李植势力的扩大,李植已经可以主动挖掘各地的矿产,于是新的原材料来源出现了。

  去年初抄斩山西晋商后,八大晋商就只剩下大同王家。王朴有心投奔李植,时常跑到天津来和李植套近乎,所以大同王家随时听候李植的调遣。满清灭亡后蒙古部落都十分敬畏大明,借大同王家的手,从山西到蒙古的商路都变得十分通畅。

  山西的商路通畅后,李植多了一个从蒙古获得纯碱的途经。

  在蒙古有一个叫作查干诺尔的碱湖,拥有巨大的纯碱储量。这个碱湖的纯碱易于开采,几乎是露天的。但是蒙古人并没有使用纯碱的需求,一直以来开采量很小。偶尔出口一些到张家口,被山西人称为“口碱”。

  李兴在山西查抄晋商的时候,很巧合地得知了这个巨大纯碱矿的存在。李植得到了消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原材料来源。他年初通过大同王家,半威逼半利诱,让占领这个碱湖的蒙古部落大规模扩大了口碱的采掘量,从张家口入关大量运往范家庄。

  如此一来,李植就有了发展玻璃工业所需要的纯碱。

  李植因此就开展了平板玻璃的生产。

  玻璃工厂总管蔡怀水指着退火窑,说道:“国公爷所说的,将玻璃液倒在熔融锡液面上这种办法十分精妙,生产出来的平板玻璃又薄又平,完全透明。早在三月份,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生产出了平板玻璃。”

  李植点了点头。

  蔡怀水继续说道:“难办的是退火的控制。正如国公爷你所说的,如果不在退火窖中缓慢退火,玻璃内部的引力,哦不,应力就无法消除。”

  蔡怀水显然没明白李植所说的“应力”是什么东西。不过理论的缺乏并没有阻碍这个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消除应力。

  “我们开始时候使用和玻璃酒器一样的退火程序,成功得到了第一批平板玻璃。但是这样得到的玻璃消耗了大量的木柴,并且长期占用退火窑,成本极高。一块一米长宽的玻璃算下来光柴火钱就要一钱二分。”

  “对于玻璃酒器来说一钱二分不算什么,但国公爷你说过要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平板玻璃,那这一钱二分就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这半年反复试验的,就是摸索退火工序。做了无数尝试,后来成功把退火需要的时间缩短了一半。”

  “后来国公爷你提示下属可以在玻璃中加入铝土矿,这又提高了玻璃的强度。最后退火时间减少到原先的四分之一。这样算下来,一平方米的玻璃只需要三分银子退火成本,加上口碱成本,烧制成本,杂七杂八的其他成本,总成本不过七分。”

  蔡怀水领着李植走到仓库里,举起了一面一平方米的玻璃展示给李植看,说道:“国公爷,这就是我们的成品。”

  李植随着蔡怀水走到仓库里才感觉凉爽了些,擦了擦头上的细汗。他接过蔡怀水的玻璃仔细看了看,觉得这玻璃基本上合格。整面玻璃十分平整,在仓库的昏暗光线下也十分透明。李植仔细看了看,觉得似乎略略有一点点泛黄。

  大概是加入了不纯的铝土矿导致玻璃泛黄,不过这一点黄光不易察觉,不影响玻璃的日常使用。

  李植用力敲了敲玻璃表面,玻璃发出砰砰的闷响,却没有崩裂。

  李植点头说道:“好,蔡怀水你做的很好。我宣布你的月钱提高到四十两一个月!参与平板玻璃试制的十三名工人,全部增加一级工资。”

  蔡怀水听到李植的话,喜上眉梢。想当初蔡怀水刚追随李植时候月钱不过四两,如今已经涨到原先的十倍。

  蔡怀水这次在辽东分得了两千多亩旱田,他把田地包给了服务队,一年的地租收入就是八百多两。再涨月钱,那以后论功行赏时候得到的利益就会更大。

  蔡怀水这些年和翠儿相依为命,养了四个儿女,一个月六口人胡吃海喝乱买东西,也花不了十两银子。如今收入再涨,他已经不知道怎么花自己的巨额收入了。

  蔡怀水跪伏在地上,大声说道:“多谢国公爷!”

  旁边的几个工人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扑通扑通地全跪在了地上。

  李植不太喜欢工人们有事没事给自己下跪,不过这些工人们却习惯用下跪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李植笑了笑,挥手说道:“都起来吧。”

第六百八十九章 见识

  李兴站在天津市政厅里,看着忙碌的木匠们把门窗上的糊窗纸撕下来,用工具在原先糊纸的位置挖槽开沟,将一面面透明的平板玻璃装了上去。

  李兴站在一个工匠旁边看着那个工匠操作,冷不丁问一句:“你怎么这么熟练的?”

  那个工匠哈哈一笑,说道:“回二将军的话,国公爷的国公府已经全部装上这种玻璃啦,为天津市政厅装玻璃窗是我第二次干这个活,自然是得心应手。”

  李兴看那个工匠笑得开心,皮笑肉不笑地也哈哈笑了一声。但李兴却恼火这个木匠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一个笑脸还没完全绽出来,就猛地收住了脸部肌肉,立马换上了一张严肃的黑脸。

  李兴的鬼脸看得那个木匠胆战心惊,觉得这二将军怎么阴阳怪气的?

  不过坊间流传二将军李兴素来跋扈,什么都敢干,在工匠面前摆个怪脸还不是家常便饭,惹火了二将军说不定把自己踢出去。那个木匠不敢再和李兴多说,把头一埋,只抓紧时间装他的玻璃窗了。

  李兴吓了吓装内行的木匠,有些得意。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翘着二郎腿坐在税务局柜台的前面,托腮看着一块块被装上窗子的玻璃,沉吟不语。

  李兴坐了一会儿,正想回巡抚衙门处理公文去了,却看到陷阵师团长蒋充提着一袋子档案走进了市政厅。

  李兴经常和蒋充一起厮混,看见蒋充就高兴,赶紧把蒋充招了过来。

  “蒋充你来,来看看我大哥的玻璃窗。”

  蒋充见二将军招呼自己,赶紧走上去和李兴施了一礼,然后仔细打量了一番工匠装好的玻璃窗。

  那个装玻璃的木匠见又来了一个没见过玻璃窗的团长,抬起了头,满脸期待地看着蒋充。

  蒋充看了看玻璃窗,又用手摸了摸,摇头叹息:“如此妙物,蒋充真是闻所未闻。想不到玻璃这样的奢侈物件,还能拿来做窗子。”

  “有这样的玻璃,岂不是既能透光照明,又能阻挡沙尘?不管外面是风吹还是雨打,这玻璃都能把窗外的杂物遮蔽住了?遮蔽住了风雨还能透光进来,让屋内一下子光亮起来了。就算外面是飞沙走石,屋里都能得了阳光。”

  蒋充吸了一口气,说道:“精妙绝伦!当真是精妙绝伦!”

  李兴听了蒋充的话,哈哈大笑。他比蒋充先了解这种玻璃窗板,这让他十分有成就感。拍了拍蒋充的肩膀,李兴摆出一副“你不要大惊小怪”的表情出来,心里十分受用。

  那个木匠却是个不知道死活的,竟然跟着李兴笑了起来,仿佛也在得意他这个木匠的“见多识广”。

  李兴发现那个木匠也跟着自己一起笑,显得自己堂堂天津巡抚竟然和一个木匠一样的见识,一下子仿佛吃了个苍蝇。他十分尴尬,不得不慢慢收住了笑容。

  蒋充看了看李兴,好奇问道:“这玻璃窗户一面多少钱?”

  那个不知道死活的木匠还要卖弄他见多识广,抢着答道:“三钱银子一平方米!”

  李兴脸上更黑。

  要不是李植反复教育李兴要爱民如子,李兴早就把这个木匠轰出去了。

  蒋充托腮想了想,问道:“国公爷把这玻璃窗户卖得如此便宜,岂不是会冲击原先玻璃酒器的销售?要是别有用心的屑小买了这平板玻璃去,烧软了做成酒具,岂不是能做出十分便宜的酒器出来?”

  听到蒋充的话,那个木匠傻眼了。他勉强算是识字,虽然比李兴更早见识过玻璃窗,但哪里知道李植为什么会放弃玻璃酒具产业,把玻璃卖得这么便宜?

  这么复杂的问题,木匠是不懂的。他摸了摸脑袋,看向了李兴。

  李兴笑了笑,暗道终于有你这个木匠不懂的地方了?

  “蒋充,我和你说,这就是大兄高明的地方了。”

  “玻璃酒器一副卖三十两银子,只有非常富裕的家庭才会购买这种奢侈品,销量有限。即便大兄把酒器卖到了朝鲜日本,一年也就几十万两的收入。这些收入比起大兄在各个地方的开支,可谓是不值一提。”

  李兴一抖官袍,看了看那个木匠,说道:

  “但玻璃窗户却不一样。如今天津、山东两地的百姓大多富庶,谁家没有几十两的积蓄?我前段时间去山东,看到最穷的农民都把土坯房推倒,开始建砖瓦房子了。既然这些农民有钱盖砖瓦房子,就买得起大兄的玻璃窗户。”

  “以一个人一间屋子,每间屋子两平方米的窗户来计算,这每个人就要在窗户上花六钱银子。山东和天津一千三百万人口,加上辽东的辽民一千四百万人,每人花六钱银子买窗户,这就是。。。”

  李兴算了算,说道:“这就是八百四十万两银子的大买卖!”

  “这还只是大兄领内的生意,若是玻璃窗户的好处被外省人了解,北直隶、山西甚至江南的富户都来买了,那就是千万两的买卖。”

  “这样的生意,不是玻璃酒器可以比的。为了这样的买卖,完全可以放弃玻璃酒器的几十万两。”

  听到李兴的分析,蒋充和周围的木匠们都是一副拨云见日的表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津国公把玻璃卖得这么便宜。

  蒋充十分谦卑地拱手说道:“听二将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兴转头看了看身边那个木匠。

  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