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技大唐-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唔,倒也不是不可以。”魏征只是这样含糊的说到。

  “看着城墙的长度,估计有十里左右了吧。”魏征估摸着。

  “大人慧眼如炬,刚好十里。”这圈起的范围就是二十五平方公里,需要的城墙长度加上瓮城超过四十里。

  “这确实不是一年可以完成的。”魏征有些出神,他不相信长孙澹居然可以几乎凭一己之力在这茫茫的草原上建立起一座如此雄浑的城市。

  尽管建城的进度长孙澹每周都会制作一份详细的报告,可是任谁没有亲眼看到,都不会相信这样疯狂的想法和进度的。

  这也是魏征此次前来的原因,如果真的只是长孙澹为了出气谎报军情也好早些处理。

第四十五章 大城(下)

  第四十五章大城

  尽管魏征和朝中一干大佬没有一个相信长孙澹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座大城的筑城计划,可是摆在魏征眼前的这样一座晶莹剔透的城墙却实实在在的告诉了魏征他自己的无知。

  “真是不可思议啊。”魏征站在墙边上用随身的佩剑重重的刺向冰墙,留下的只是一道浅浅的凹痕以及剑上附着的细小的冰晶颗粒。

  旁边巡守的士卒看的眼睛都红了,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是知道城墙的作用的,一是抵御骑兵的冲锋,二就是阻挡一下凌虐肆意的狂风。

  本想冲上来阻止,可是看着长孙澹就在旁边笑嘻嘻的看着的样子,却是不敢。

  这半年的时光让他们对长孙澹的认知从“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后生能懂什么”转变为“长孙公子一定能很轻松的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有长孙公子在,这些都是小问题。”

  “这不妥吗?”魏征一转身,发现了这诡异的气氛。

  “是这样的,魏大人,这是负责巡逻的士卒,他们就是负责防止别人损坏这些城墙的。”长孙澹介绍到。

  “是我莽撞了,我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魏征问到。

  “没什么大问题的,就是浇些水,过上一晚上就可以了。”这个问题长孙澹很不好回答,这个行为可大可小,往小了说什么事都没有,可是往大了说按照五原城的规矩这是要杀头的。可是长孙澹也不至于上去就这么直说吧。

  “真的不用?我看这样不好吧。”原本以为魏征经过一次打击这性格会变化一些,谁知道还是这个样子。

  “那这样吧,这座城是用水和着沙建城的,魏大人就割下一缕头发混合些水补上就可以了。”长孙澹只好这样说道。

  魏征没有犹豫,割了很大的一揪头发交给了旁边的护卫。

  让魏征没有想到的是,这还没有进这五原的城门,就被搞了一个下马威。

  这是长孙澹可以培养的结果,他们很多都是大唐的退伍士卒,不缺乏荣誉感,长孙澹就是要将这种荣誉感转化为自豪感,一种保家卫国的动力,这是精神的脊梁,有了这根脊梁,五原就会屹立在中国的北方,游牧民族就会被压缩活动和生存空间。

  瓮城也是一样用水混合沙子浇筑而成,尽管据此不远的地方,长孙澹已经在大规模的烧制水泥,可是那还是远远不够,能在今年入冬前将这将近两万人口以及大量的马匹等安置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此地的冬天虽然没有滴水成冰那样夸张,可是坚硬的地表冻土也不是现在可以开挖的,是以这座城市的基建工作早早的就结束了。

  “贤侄,这黑乎乎的东西是何物,怎么这城中存贮了大量的这种东西?”魏征对这座新城处处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叫做煤炭,在晋阳城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这里附近不远就有一出煤矿,是以这砖石才有了来源。”长孙澹耐心的解释道。

  “是这样的啊,此物到也是一种宝贝。”魏征不在说话。

  在目前的规划中,城市只占了东北角的一角,剩余都是留作以后开发只用,是以这煤炭交易的场所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城内。

  “贤侄,为何这城里转弯的地方都会种上树苗?”魏征看着这不到二百步长的街道,出声问道。

  “大人,是这样的,这为了防止敌人的骑兵冲锋,是以这城内的街道都是这样有很多的弯折地段,不过都是种上了树木和用墙堵上的,以后如果不用防备骑兵的话,这些都是可以打通的。”这是很多人商量了许久才最终决定的方案。

  “想法倒还不错。”魏征又说道。

  “对了贤侄,你在还没有建城的时候,就向朝廷要了一道在五原和游牧部落互市的文书,可否带老夫前去一观?”魏征突然问道。

  “是这样的,魏大人。这虽然说互市,但地点却不在这里,今年我们组织了一次由边军护送的行商到草原去的互市,效果还不错。”长孙澹没有多说什么。

  “这就是你说的互市基……”魏征想了起来。

  “基地,就是一个物质的中转站,去草原的物质在这里汇聚,草原上交换回来的物质也在这里集聚。”长孙澹继续说。

  “看着隆冬时节,这五原还有这么多的人口,你说的也许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吧。”魏征没有想到,长孙澹做的比他们设想的最好的情形还要好。

  “是的,这由于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加上晋阳城生铁的大量生产,这里基本上都是用炉子取暖了。”长孙澹边说边将魏征引入了旁边的一家收购药材的铺子。

  “大人你看,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体成型的炉子,将铁融化,灌入模具中就好了。”长孙澹没有解释取暖炉和做饭炉的不同,这两种都已经在五原城大规模的应用开了。

  本来长孙澹是打算集中供暖的,可是这个设想一提出来就招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施工条件和成本问题都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魏征进城的时候还是上午时分,在这五原城中居然兴致勃勃的逛了整整一天,直到净街鼓响起的时候,才在长孙澹的安排下住进了屯田郎中府。

  这一日的游历,让魏征对这座城市的功用产生了很多的想法。

  “贤侄,你对这五原城还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不妨都说来看看。”魏征问到。

  “其实目前来说,这五原城最需要的就是设立州府。”长孙澹说到。

  对于长孙澹来说,这五原只会是人生路上一段极为短暂的旅程,这不可能是他的终点。

  如果长孙澹还有其他的想法的话,那么五原城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但这不是长孙澹的目的,现在地盘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如果长孙澹现在坐着武元庆造好的船跑到非洲去称帝,这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可是那样又有什么用处,在古代不管是哪个朝代或是哪片土地,最重要的资源都是人,所以勾践卧薪尝胆的时候才会鼓励生育。

  如果五原被纳入地方系统的话,对于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将会是最好的消息。

第四十六章 草原的那一边

  今天是个三千字的大章,由于最近事情有些多,今天暂时就只有这一更了,实在抱歉。

  魏征在去年就回到了长安,作为宰相之一,魏征能够在五原实地考察五天已实属不易,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魏征还是踏上了南下的马背。

  不过长孙澹的意见却是完完整整的被传达给了中枢。

  “你的意思是在五原设立州县?”魏征当时问到。

  “是的。”长孙澹没有一丝的犹豫。

  “这是为什么?”魏征问到。此时的五原绝对是捞取政绩的好时候,就连中枢那些大佬们都因为之前坑长孙澹有些过意不去,看着这源源不断的报喜的信函,甚至派了自己来做两手准备。如果长孙澹说的是真的,那就一定会重赏,如果出了纰漏,就想办法给弥补。

  长孙澹在晋阳的预判终于成为了现实。可是魏征却是有些为难了,如果这次是来给你补锅的,那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场景。可是现在呢……

  魏征抚这自己的额头,他能清楚的记得房相临走是交待事项时的那种无奈的感觉。

  “我现在要这么大的功劳干什么?升官还是发财,疑惑是封我个公爵?”长孙澹看的很是明白。

  “这……”魏征愕然,长孙澹这些话却是事实。

  十七岁的年纪,爵位已是开国县子,比有些六部尚书的爵位都要高,论官阶已经是五品了,论敛财的能力,这个魏征就更加的头疼了。

  当然,让魏征更加头疼的是长孙澹的豁达和智慧,没有人愿意和比自己聪明的人打交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长孙澹用李白的这联诗恰到好处的给魏征解答了疑惑。我能看透这些,是因为我不在乎。

  “还是贤侄……”魏征准备夸赞一下长孙澹的豁达,没有别的手段,我说些好听的总还可以吧,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过话还没说就意识到了不对,这诗是哪来的?

  “贤侄这诗是出自哪里?”魏征问到。

  “大人喝茶喝茶。”长孙澹赶紧打哈哈到。

  朝廷的文书在雪化的时候终于到来了。

  设立丰州,治所五原,张亮由以前的豳夏鄜三州都督转为豳夏鄜丰四州都督,治所移住五原,朔方军苏定方部移驻五原城北部阴山隘口处。

  工部屯田郎中府依然保留,转为管理当地屯垦事宜。

  长孙澹实封五百户,不在担任屯田郎中一职,回长安城另有任用。

  旨意下了,同时房玄龄的私信也到了,长孙澹此次立下大功,可以有三个月的假期。

  既然有了三个月的假期,长孙澹就不急于回到长安那个地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草原梦,既然到了这里,为什么不去阴山北部更为广阔的草原看看了。

  长孙澹这次是打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长孙澹一行六人换上了行商的服装,只是这王姑娘怎么看怎么不像。

  王玄策没有来,作为屯田郎中府的长史,他还要等待新的屯田郎中和长史的到来,而且他的品级毫无疑问会在提高一级,也许会去中原的某个县做个县令。

  这也是朝中衮衮诸公实在是想不到其它的办法后给出的主意。

  出发的时候敕勒川已是一片的嫩绿,麦苗和各种各样的野草都已展现了各自勃勃的生机。去年在路旁种下的杨树和红柳也已抽出了黄绿色的嫩芽。

  到了中午时分,一行人居然恰好走到五原北面不远的一处小村庄里。

  这村庄基本上是作为各家生产用的,也就是播种、锄草、收获的收获居住,其他的时候只留很少的人照顾,不要被牲畜毁掉就可以了,平时基本都是住在城内的。

  长孙澹这样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如果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以国家的形式存在的话,那么这样安排就会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国家机器是不分时节的。而如果是以部落形式存在的话就是有迹可循的,春天是草原的希望所在,夏天和秋天也是衣食无忧的,只有到了遭受了严重的灾害实在过不下去的情况下,才会放下套马杆拿起弓和箭向着温暖的南方掠夺。

  收回了这些纷繁的思绪,几人进了一个农家的院子。

  老母鸡咯咯咯的卧在草窝上,黄狗懒洋洋的吠了几声。

  以为包着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