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仕妖娆-第4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道旨意,恭王赵,尊失德,行不据位,贬为恭安郡王,除去开府仪同三司一职,坐镇荆湖南路常德府,出任潭州知州,非旨意宣召不得入京。

    第二道旨意,太中大夫、秘书监、开国子李凤梧,贬去一切官职待制。

    第三道旨意,庆郡王赵恺,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第四道旨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张杓,贬去右相之职,除东府左散骑常侍。

    第五道旨意,参知政事周必大,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

    五道旨意连下,整个朝野都轰动了。

    恭王赵,在即将登上储君入主东宫的时候,忽然被贬,从王降到了郡王不说,还去掉了开府仪同三司一职,更是被贬到地方担任了一州知州。

    而且还没有旨意不能进京!

    完全没了立储的希望。

    这俨然是从天堂坠落到地狱。

    他的尊失德,他的行不据位究竟有多严重?

    竟然能一下子被打落到万丈深渊!

    李凤梧又犯了什么事,官家的旨意中,根本没有说及他被贬的原因,就这么一下子去掉了所有职位待制,只剩下个阶官和开国子的爵位。

    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士大夫,作为一个天子宠臣,究竟要犯多大的事才会被官家如此重罚?

    右相张杓也是,同样是没有理由的被罢相。

    然后给安置了个左散骑常侍,这个职官和魏杞的太尉一般,基本上都是等同于闲置不用。

    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一个天子近臣,一个大宋右相,忽然间都被重罚。

    这两人今日在垂拱殿里,究竟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能让一代明君,一手打造出盛世的当今官家,连处罚理由都没一个,就如此大肆的贬官……除了文字狱,除了谋反,似乎再也找不出理由。

    但是精明如李凤梧、如张杓。

    一个大宋雏凤,一个天骄之子,会做出被人拿捏的文字狱事情来?

    断然不可能。

    至于谋反,更是毫道理可言。

    这两人都是文臣。

    又不掌兵。

    如何谋反?

    那么,究竟是怎么贬官的?

    除了李凤梧、张杓、赵、赵和赵恺,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朝野震惊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恭王赵被去了开府仪同三司一职,这边庆郡王赵恺虽然没有被加封为王,却转手就除开府仪同三司,这里面的门道意味深长啊。

    其实也用不着意味深长。

    赵被降为郡王,又去了开府仪同三司一职,更是被贬到地方担任一州知州,非旨意不得进京,这储君的人选,便只能是赵恺了。

    除了几个当事人,没人知道真相。

    然而当事人不会说。

    于是,干道六年的这几封影响大宋未来的旨意,成了史上最为悬念的封赏和谪贬。

    数史学家想去探究其中的隐情都查找不到任何线索。

    而赵,也成了史上最莫名其妙丢掉皇位的人任何史书,任何野史,都找不到一点关于此次事件的资料。

    反正他就是这么丢掉了储君之位。

    不提大内,垂拱殿里的赵,等来了上皇和吴太后,君臣父子二人,在垂拱殿里发生的争执,也不说汤思退听到旨意后在相公府邸失神落魄了半日。

    青云街的魏府之中,魏杞知道消息后,来到东篱院,笑呵呵的对女儿魏蔚说道:“小蔚啊,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啊,你那未来相公被贬官了,起用遥遥期。”

    魏蔚只是羞涩的笑,说了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魏杞哈哈大笑,很是快意。

    同样是青云街的张府,张杓面表情的接过旨意后,并没有过多的神色,反而面有哀戚刚刚接到长兄张拭的家书,父亲张浚病重……

    父亲恐怕要看不到恢复江山的那一日了。

    而自己,怕也是要丁忧三年。

    发生了这种事,自己回去丁忧,官家绝然不会夺情。

    张杓叹了口气。

    终究还是惦记父亲,回到书房,开始写折子,准备请假回四川老家。

    忠孝难两全,但终究是要见父亲最后一面。

    枢相公蒋芾,听闻诸多旨意消息后,站在院子里的树下,望着西北方向,朗声大笑,“魏公,汝之望成矣,大宋雏凤已鸣,天骄之子终成,我大宋江山将迎来千秋盛世,您看见了吗?”

    蒋芾笑得很是快意,旋即出门。

    陈俊卿,你小子可在,我要找你,大醉三日不归!

    梧桐公社,李凤梧接了旨意后,也有些悲戚。

    不是悲戚自己被贬官,而是回到梧桐公社后杜仲卿给了自己一封从四川绵竹送来的信,一封叔公张浚亲手所书,行字徒有形迹而神韵的信。

    看字迹,叔公张浚执笔的手已然难以发力。

    这意味着叔公张浚即将油尽灯枯。

    这位大宋枢相公,这位仕途轨迹却是一生戎马的文臣,终于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然而他却再也看不见官家打造出盛世之后的北伐了。

    又想起了叔公那一句词:

    卸下铜甲,尽一世苍茫,跨马枪挑落日轻纱。

    讨来白衣,谱一曲沧海,落笔轻书万骑奔流。

    为臣者,当如张浚!(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储君,而居安思危

    成王败寇,是历史舞台上永恒的主题。

    然而这而一次,除了赵恺,所有人都是输家——赵恺这货,竟然躺着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想来这段时间,他睡着了也会笑醒。

    张杓是输家,因为他被罢相了。

    李凤梧是输家,因为他被一捋到底,秘书监这个位置也没保住。

    当然,太中大夫和开国子爵位还在。

    而且官家还算不,罢去了李凤梧的秘书监,并没有让秘书少监王挷谷保绦谜飧鲋肮倏兆拧谏嘀嗌俚拇笏危兆耪饷匆桓龇嗜保攀等萌擞行┠巧丁

    但李凤梧又算赢家,因为赵惇再也没有入主东宫的机会,而赵恺却即将迎来人生巅峰。

    李凤梧回到听雪楼三楼。

    看着叔公张浚的亲笔手书,感慨万千。

    “吾不知汝等何计,然恭王将入东宫,汝与定夫策乎……”

    “吾不知年岁几何,然盛世之下,憾不见王师北上。”

    “愿汝与定夫,使吾之瞑也,此善心知,望汝勉之……”

    叔公的心愿,怕是难以实现了,至少王师北进,今年是不可能的,可看叔公这行书的笔力,显然油尽灯枯,熬不过这个春天了。

    李凤梧叹了口气。

    亲笔写了封信,唤来管家杜仲卿,“你亲自送到青云街张府,亲自交给张杓。”

    叔公张浚病危,张杓又被罢相,于情于理他都会回一趟四川老家,叔公至少可以得知一件事,自己和张杓联手,搞倒了赵惇,扶龙了赵恺。

    至少他能安心,自己这个侄孙在大宋,再危险。

    杜仲卿去了。

    李凤梧开始思忖接下来的事情。

    最先要考虑的赵惇,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贬成了郡王,这个对于皇子而言,并不算很绝望的事情,毕竟赵恺这货都两次被贬为郡王,现在虽然还是郡王,但却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非旨意宣召不得入京,这个比较狠。

    基本上告诉了全天下的臣子,恭安郡王赵惇,已经不可能再成为储君人选——

    但是,有个前提。

    那就是赵恺还活着。

    如果赵恺忽然暴毙,那么大宋的储君只能交到恭安郡王赵惇手上。

    唯一的可能就是赵昚这一两年再生个皇子出来。

    真正让李凤梧介意的是,赵惇被贬为恭安郡王后,坐镇金湖南路的常德府,出任潭州知州,这是个让人需要去揣摩的外放地。

    荆湖南路宣抚使是李道,赵惇的老丈人。

    官家赵昚如此安排的目的,很明显是在担心,所以将赵惇放到了荆湖南路。

    赵昚担心的是,赵惇步了赵愭的后尘。

    毕竟赵恺将要成为储君,为了保证唯一性,即将成为储君或者已经入主东宫的赵恺,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让赵惇横死暴毙。

    虽然赵惇做的事情让赵昚伤心,但终究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因此将赵惇放到荆湖南路去,有李道保护的话,就算是太子赵恺,也拿他没办法。

    李凤梧并不担心这一点。

    赵恺的心里,终究还是有着仁厚的一面。

    如今太子之位虞,应该不会去取赵惇的性命……况且有李道一家坐镇荆湖南路,赵恺也没有那个能力能取得了赵惇的性命。

    李凤梧担心另外一件事。

    荆湖南路位处大宋版图的中心地带,南临广南东路,东邻江南西路,北边是京西南路。

    虽然不如淮南东路的战略地位,但淮南东路的战略地位,是针对于退守和进攻金国而言,如果但刨去大金的版图,仅从国内的版图看,荆湖南路的战略位置重要性又要比淮南东路更为重要。

    尤其是京西南路那边的光化军,还是李道亲家林宗棠的节度使。

    而广南东路、江南西路本来就没什么兵力。

    如果赵惇一不做二不休,兴兵造反的话,以光化军和襄阳的兵力扼守住川陕咽喉,阻断四川那边的兵力回援,再以荆湖南路的兵力,配合李睿调教出来的天逐军,将可以碾压江南西路,进入一望际的淮南平原,只需要几日功夫,兵锋就能在长江三角洲上直指临安。

    官家难道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转念一想。

    以官家至孝重情的性格,打死他都不会相信,赵惇会造反。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再恶,赵昚也不会用最大的恶意去猜度他。

    但是作为臣子,尤其是自己,却不能不防这个问题: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的成功,历史上可是记载得很清楚。

    如果赵惇造反,兵锋漫过临安,官家和上皇大概不会有事。

    但赵恺必然要死。

    而赵惇登基为帝的话,自己能有好下场?

    死都是简单的事情。

    恐怕到时候自己的妻妾和女儿,甚至妹妹李长生,都可能成为他人的禁脔。

    这是自己不可承受之重。

    想到这些之后,李凤梧坐不住了。

    虽然恭安郡王赵惇还没有前往荆湖南路,虽然赵惇现在根本看不出异常,但自己必须未雨绸缪,确保不会出现这种万一的情况。

    立即亲自磨墨,然后写了四封信。

    再找来李巨鹿,让他找张三,将这四封信隐蔽而绝对安全的送出临安。

    如今大家的眼光都聚集在立储之上,倒是没人注意到梧桐公社。

    这四封信,一封送往四川利州路,收信人是都钤辖卢震,卢震如今的品秩相当于一军之副都统制,也算是手握兵权的中高级军官。

    一封是送往安丰军,收信人是武功大夫、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的辛弃疾。

    这货文武并封,安丰军更是驻扎重兵。

    绝对是个不可轻视的人物。

    第三封信送往淮南东路,收信人是老师,淮南东路宣抚使陆游。

    第四封信是也是送往安丰军,收信人是安丰军制置使——李凤梧不确定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