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青木川-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女对魏家大院的任何事情都不做评论,这点,冯小羽来到青木川便已经感觉到了,冯小羽要和青女谈论青木川的历史,就必须拿出充分证据。与许忠德不同,青女对不想说的绝不会像许忠德那样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青女的招数是“守口如瓶”。 
  青女领着孙女九菊打感冒疫苗回来,坐在板凳上给九菊缝制衣服上的小兔子,冯小羽在旁边帮她纫针。青女的眼睛花得厉害,戴着眼镜也纫不上,而小兔的缝制需要不停地换线,这给她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九菊不时地催促,希望能早一刻穿上有兔子的衣服,在外面玩一会儿就要跑回来看看“兔子”的进度,把青女搞得没一点儿办法,对孙女说,就是真兔子也不是一天就能长起来的,它得慢慢来不是。 
  九菊不管,九菊说王华的衣服上有米老鼠,张妞妞的衣服上有大象,她的衣服上必须有兔子,而且兔子要尽快在身上出现,以便去媲美。 
  这样一来,缝制兔子的工作就比缝制皇上的龙袍显得更为重要。冯小羽的参与使青女的针线轻松了不少,至少她可以不必为那些彩线细针伤神了。 
  冯小羽说这样的兔子城里小商品市场有半成品出售,只需缝在衣服上即可,如果九菊喜欢,她回去可以买一打寄来,要兔子有兔子,要狐狸有狐狸。青女说省城那样的大地方要啥子有啥子,上个月佘家买回来一个电什么灶,不冒火苗,一个片片,照样能烧水做饭,就是天上的仙女做饭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冯小羽说那是电磁灶,比电炉还方便,现在城里很多人家都用这东西。青女说佘家人说城里有种饭叫“旱宝宝”,小孩子都爱吃,一个“宝宝”十几块。冯小羽想了想说,佘家人说的大概是“汉堡包”,其实就是洋人的肉夹馍,没甚意思。 
  冯小羽问青女到没到过西安,青女说,我哪里到过西安,就是宁羌县城,也只去过两回。 
  冯小羽说,当年送大小赵回西安,您是跟着一块儿走的,同去的还有十几匹马,二十几个护兵。 
  青女停下针线呆了半晌,问是谁说的,冯小羽说是解苗子说的。解苗子说大小赵是青女送走的,青女跟着她们一块儿上了西安。 
  青女说,是一块儿走的,……可谁也没到西安…… 
  冯小羽让青女把当时情景细细说说,青女说,几十年的事了,都忘了。 
  冯小羽说,您其实一点儿也没忘,都在心里装着呢。 
  青女的确记得,记得清清楚楚—— 
   
  大小赵的忧郁症越发严重,姐俩轮换发病,魏家大院几无一刻宁日。 
  大赵自称观音菩萨座下的龙女投胎,一心到观音崖出家,将头发全部剪光,不施粉黛,灰布直缀连睡觉也不脱了,又将住房布置成佛堂,香烟缭绕,把木鱼敲得响彻终日。罗光华是魏富堂手枪队的队长,承担着魏富堂私人保镖的任务,出入内宅,被大赵碰见,每每要扯住,说罗光华是观音座下的善财童子,私自下凡,死活要将“善财童子”送回去,害得罗光华轻易不敢进魏家大院。身为手枪队长却不敢进院,作为保镖就很失职。 
  小赵不言不语,黑袍黑履,一到天黑在院中游走不歇,谁不留神撞见,能吓个半死。小赵半夜在厨房出现,说是饿了来找吃的,将厨子陈把式吓得跪在地上磕头筛糠,说家中老母尚在,无人奉养,求阎君开恩,再给三五年阳寿,待老母去了,他自去报到。原来是将小赵当做了索命的黑无常。 
  大小赵碰在一起,没有话语,生硬呆板,如两具棺材里坐起的僵尸。后来不知由谁发起,她们开始玩一种“鬼推磨”的游戏,并且越推越上瘾,成了每日的功课,不是大赵来找小赵,就是小赵去找大赵,由于“鬼推磨”,使她们成了分不开的一对。这个游戏玩得让青女这些身边丫头们胆战心惊,只要看见妖孽般的大小赵凑到一块儿,就四处躲藏,为的是逃避那个可怕的游戏。所谓“鬼推磨”,是将一碗清水放置院中平地,一个方凳四脚朝上摞于碗上,四个人站在四个方位,将手心轻搁凳脚,不一刻,那凳子就自己旋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人便跟着转。也只有在那飞快的奔跑旋转中,大小赵仿佛才成了活人,回到了人间,大赵光光的脑袋上冒出了大粒大粒的汗珠,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芒;小赵像老鼠一样唧唧地叫唤,身上的气味更浓。 
  魏富堂反感大白天在家里搞什么“鬼推磨”,将内宅所有方凳全部收藏入库,让两个赵寻不到道具,绝了“推磨”的念头。魏富堂给大小赵找过不少大夫,吃了不少药,两个姐妹的病终是日甚一日,闹得人说魏家大宅内有冤屈的鬼魂作祟,附在大小赵身上,兴风作浪。这鬼魂不是别人,就是愤愤不平的刘二泉。 
  一个大宅被搅得鬼气森森。 
  胡宗南在魏家大宅里住着的时候见过大小赵,说是两个如玉美人被疾病缠绕如此,实在可惜,让他的私人大夫给大小赵看过病,大夫说姐俩的病已经不能用忧郁症概括,应该属于精神分裂范畴,这种病不能根治,不能有后,否则有血脉遗传的可能。这样一来,问题严重了,魏富堂刻意改变魏家的基因,为此而不惜重金,长途跋涉去省城迎娶名门。这一举动显得有些得不偿失,在选择妻子、接续书香门第的同时也接续了难言的疾病,这是让他始料未及的,且不说赵家两位小姐生不出儿子,就是生出来,指望一个疯疯癫癫的后代为魏家争来光彩,为他百年之后的墓碑挣来令牌,也是妄想。他从此与大小赵极少接触,也到她们的住处去,点卯般,坐坐就走,从不多待。这一期间,魏富堂的床笫实际是呈空虚状态,精力旺盛,时值盛年的魏老爷,时时处于不安的焦躁中。知道魏老爷焦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青女,一个就是李树敏。 
   

青女不止一次看到魏老爷到小赵的房里,面对着先天高贵,后天不动人的妻子,脸上透出的失望和无奈。魏老爷坐在南窗前的桌子旁,烦躁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小赵在床上坐着,脸朝着墙,一动不动,足足有一顿饭工夫,两人谁也没说一句话。青女给魏老爷端茶,魏老爷问青女,你多大了? 
  青女吓了一跳,她也多少知道了些男女的事情,慌慌地说,十一。 
  魏富堂说,太小,你得上学,好好伺候太太,将来我送你到西安念书。 
  青女说她不念书,她就愿意伺候太太。 
  魏富堂说,把书念好了,你就是太太。 
  青女低着脑袋不敢说话,她在琢磨魏老爷话里的意思。她就是太太,谁的太太,魏老爷的太太么,要是那样她可不愿意,对她来说,魏老爷太老,比他爹还大。 
  魏富堂的身边应该说不缺女人,以他的势力,就是强迫哪个来,哪个也不敢不来。镇街上妓馆、烟馆的外来女子也有不少,但魏富堂的眼光却是太高,他睡的女人,一要有品位,二要漂亮,就是嫖妓,也得要“卖油郎独占花魁女”,这妓首先必得是“花魁”,还得由他一个独占。问题是青木川、青木川周边,找不到他想象中的花魁。馆里来了新姑娘,老鸨必请魏老爷过来喝茶,其目的不言自明,姑娘中也不乏佳丽,但魏富堂竟然没看上一个。人们观念中的土匪恶霸多是性欲旺盛,色胆包天,动辄便要强奸,便要玩弄女人,可是魏富堂却有些例外,他睡女人与娱乐无关,目的只有一个,生儿子,生好儿子。多少有些变态。后来人们分析,这可能与他当年和结发妻子刘二泉不正常的夫妻关系有关。 
  有一天,青女到前院去请示冬天给小赵房里拨炭火的事情,恰逢李五少爷来看他的舅舅,桌上照例放了蒙着红纸的核桃馍,五少爷坐在八仙桌旁边跟魏富堂讨论续娶舅母的事情。以五少爷的意思还是得在山外找,山里的女人再漂亮终归还是村气,没见识过大地方的名媛则罢,见识过了,便知道了大家闺秀的妙处,传宗接代,品种质量是第一的。 
  魏富堂闷着头不说话,只是呼噜呼噜抽水烟。 
  五少爷说外甥跟舅舅说这样的话当然很不合适,但是他娘给他下了话,让他在外头无论如何得给舅舅寻个满意的女人来,漂亮、学问、品位、门第一样不能少。 
  魏富堂说,你还有两个舅母,山外大家闺秀哪个愿意进山做小。 
  李树敏说,简单极了。 
  魏富堂说,怎么叫简单极了? 
  李树敏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青女说,把两个舅母送回西安就行了,用城里的说法是离婚。 
  魏富堂说,用当地说法就是“休”了,赵家姐俩也没啥子过错,休不得。再说,她们西安娘家大概是没人了,休回娘家就是把她们推上死路。 
  李树敏指着青女说,怎能说舅母娘家没人,她不是人? 
  李树敏说罢冲着青女一笑,青女觉着五少爷的笑里满是内容。她年龄小,还解不开,兜不住那些内容,但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大概跟大小赵是永远分不开了。 
  那年冬天,魏家没给大小赵房里拨炭,陕南阴冷的天气冻得人瑟瑟发抖。南方的冬天跟北方不同,北方是冷在皮肉,南方是冷在心里。越是需要太阳的时候越是没有太阳,天老是灰蒙蒙的,无所谓早晨和黄昏,无处躲,无处藏,躲到哪里都是阴冷和潮湿。 
  果然冬天的日子没过多久,魏富堂就安排人,要将大小赵送回西安。 
  魏老爷在西安市后宰门给大小赵购好了一院房。为这个老乌跑了几趟西安,回来给魏富堂汇报说后宰门是西安的白菜心,离钟鼓楼不远,东有车站,南有市场,居家过日子绝对方便,房子里置办了一应手使家具,雇了两个当地老妈子,两个小厮,静候着姐俩入住。魏富堂还不放心,又安排青女在内四个丫头随同前往,使回到西安的赵家姐俩保留着已经习惯了的一切。依魏富堂的设计,护送赵家姐俩的团丁走到西安骆峪山口便折回,只三两个精干,便衣短打扮,和丫头们将女主人送至后宰门。 
  大小赵是晚上起身的,起身那天下午阴云低垂,飘着微微的雪花。青女出门看了几回天,都没有晴的迹象,她不明白为什么魏老爷将出发的时间选择在了晚上,而且是这么一个糟糕的天气。她为小赵准备了狐皮斗篷,问小赵要不要带上手炉,小赵说不带,什么也不带。的确,小赵把什么都扔在了青木川,只身一人,一件单薄黑袍,轻轻松松走出了门,就像她来的时候那样简单。 
  她们离开青木川的时候,雪停了,出了月亮,月亮周围一层彩色的晕圈,映照得山色河流都影影绰绰,仿佛隔了一层。昏黄月色中,大小赵一人一领滑竿,颤颤地走过河,河边站了几个人,是来送行的丫头们的父母兄弟。四个丫头准确说是青木川第一批出外的打工先驱,是而今青木川如缕不绝进城打工青年的先辈,她们的走,在许忠德等学子出山读书之先,并且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就显着有点儿悲壮,特别是在这微雪初霁,月色迷蒙的时候。丫头们兴奋中有些惶恐,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走出寂静深山,投入到繁华都会,她们向往那里,又惧怕那里,四个人都处于矛盾中,想哭,又觉着不应该哭,脸上的表情就非常难看,跟她们的父母兄弟告别的声音就有点儿发颤。爹娘告诉她们,魏老爷已跟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