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帆战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最难得还是这些珠子都一般大小,互相辉映,简直称的上是珍宝!

    将带来的礼物都打开时,陈永华才微笑着地说道:“王大人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看到珍珠时,王坤彻底呆住了。

    永厉比不上崇祯,可是落难皇帝。

    在郑成功、李成栋供奉下,吃穿到是不问题,但用度绝对称不上奢华。

    永厉自己衣食都只堪堪饱暖,王坤这做奴才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很多事情上,永厉都反过来需要安抚郑成功、李成栋这些实际掌兵将帅。

    会来巴结贿赂王坤,都只是些小官小史。

    王坤自从跟随永厉帝后,没有多少油水。

    现在陈永华突然拿出这样贵重的珍宝,王坤眼睛根本移不开,喉咙都口干舌燥,咽了几口。

    王坤看着那些珍宝,说道:“我素来敬仰国姓爷,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就是了,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做到!”

    陈永华听到叹声说道:“鞑虏窥窃神器,大明危在旦夕。幸好有大将军、惠国公等忠君之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使得大明如今之局面。如此大好局势,某些人为了一点的私愤,竟然在圣上面前中伤我家将军,真是令人痛心疾首!还望王大人为了天下苍生,在圣上面替我家将军前辩解、美言几句。”

    王坤听到忙说道:“此事容易,在下素来敬仰国姓爷,定会在皇上面前辩解的,令那些宵小之徒无法得逞的!”

    陈永华笑着:“如此甚好,只是王大人。我家将军拥兵二十余万人,收复闽浙。诚心供奉圣上,四时供给从不短缺。但皇上只是赏封郡王。李大人保驾有功,只是得封一个国公。反倒是孙可望这个叛贼,皇上开恩,不计前嫌收留他。他无寸功,但却是被封秦王,实在难以信服!”

    王坤忙解释道:“孙可望贼性难改,秦王是自封的,不是圣上册封的。请国姓爷明知!”

    陈永华假装不悦地说道:“孙可望把敕书誊黄布告各地,宣称是皇上册封。大将军相信又如何,闽浙百姓不清楚其中真伪,皆感言圣上处事不公,心生不满。大将军也无可奈何!”

    王坤听到脸颊冒微寒,什么闽浙百姓不服,这都是假的,郑成功这是想用闽浙两省的历史威逼皇上。

    王坤忙说道:“陈大人,不是我不像帮国姓爷。只是这封王之事,实在不是小的能做主的。”

    陈永华也知道王坤的权势有限,不是魏忠贤那种权势滔天的宦官。

    陈永华特意点出孙可望,不过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罢了!

    陈永华装出一副失望的样子,看着那些珠宝,一副犹豫的样子。

    王坤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千万不要反悔啊!

    王坤知道如果陈永华要反悔,他除了心里记恨外,根本不能拿陈永华怎么办!

    在永厉面前诋毁郑成功,别说笑了。

    永厉现在只能依仗的就是郑成功和李成栋两个人了。

    万一郑成功一发火,永厉为了平息郑成功的怒火,绝对会毫不犹疑将王坤拖出去斩了。

    千万不要反悔啊!

    王坤恨不得立马就将这些珠宝抱在怀里,只是他不敢。

    陈永华犹豫了一会儿,说道:“王大人,要不这样吧!封王之事就算了,我也不为难你。只是……”

    王坤急说道:“你说!你说!”

    陈永华说道:“大将军现在率兵北伐,事务繁多,和皇上相隔遥远。军情如火,如果事事汇报的话,只怕会耽误军机。所以大将军奏准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这样才会更好的平定地方,光复大明。”

    王坤听到低头思考了下,大明祖制无异姓封王例,要想劝说永厉册封郑成功为王。难度太大,但如果只是准许设六官,那倒是有操作的空间。

    王坤拍着胸口说道:“古代的太尉、大将军本来就有开府之权。现在局势如此,我定会向皇上进言,准许大将军设置六官的!”

    陈永华高兴地说道:“一切拜托王大人了,事成之后,定还会有重礼送上的!”

    王坤假意道:“我也是为了大明,为了皇上,陈大人,不用多礼!”

    陈永华说道:“是是,我省的。王大人,时候也不早了,我先告辞了!”

    王坤点了点头说道:“恩,陈大人,路上小心!”

    陈永华从王坤府里走出来后,又拜访了几家跟郑成功一向有往来的文官,送上了薄礼后,他们一致表示,会为郑成功说话,赞同设置六官的。

 第四十三章 游说(三)

    从名单中最后一个官史府中出来,陈永华会心一笑。

    设置六官的事情当稳妥了。

    其实大将军郑成功以前安排六官也没有向永厉汇报过的,但这样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万一哪天,永厉发疯了,赏封了别人一个官位,又刚好跟郑成功奖赏手下的官位重叠,到时也会是一件麻烦事。

    随着地盘的增大,郑成功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官史来帮自己治理地方政务。

    政法大学的那帮学子还没有毕业,就算毕业后,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有能力担任一地一府的长官。

    这段缓冲时间内,就需要旧的文士来帮忙处理政务。

    郑成功需要永厉亲自下旨给自己设置六官的权限,就是想笼络这一部分人。

    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忠于郑成功的政法大学学子毕业,大量进入到朝廷的基层担任职位时。

    大将军郑成功就可以不用再鸟那帮腐儒,也不用再鸟永厉了。

    永厉现在可没有小孩,那一天永厉碍事了,派个死士干掉他。

    到时大将军是想挟持鲁王号令天下,还是打着其他名号自立为王,都不是一件难事!

    陈永华走进肇庆城东一处不显眼的郑计米铺,在密室当中,将一个密丸交给了掌柜的。

    陈永华什么也没说,掌柜什么也没问。

    等了一会儿,陈永华就从后门溜到人群中,消失在人海。

    很快米铺就从正门走出一个伙计,推着板车运着几袋米送到了肇庆城内比较热闹的酒楼。

    ……

    就在这短短数日之内,浙江大捷的消息就在肇庆传的满街都是。

    可说是自信丰大捷以后大明所取得的又一桩重大军事胜利,肇庆城里内无不欢欣鼓舞。

    肇庆行宫,早朝。

    永安侯马吉翔上奏:“启禀圣上,大喜啊!微臣刚接到捷报,延平郡王率兵北伐,大胜清军,斩杀定南将军刘之源,收复浙江。圣上,浙江一下,南直隶指日可待。此等大功,理当重赏!”

    永厉听到郑成功又大胜清军,收复了浙江,高兴极了。

    郑成功越是厉害,自己的安全越有保障。

    永厉忙说道:“理当如此,永安侯,觉得该赏些什么好?”

    马吉祥忙说道:“郑成功已经是郡王,再往上就是藩王了。封王是不可能的,爵位不能封赏,金银之类的怕是延平郡王也不稀罕。以微臣之见,延平郡王北伐,与皇上相隔甚远遥隔,军前所委文武职衔,一时不及奏闻,恐有失时机。恳请皇上准许延平郡王有开府之权。”

    永厉听到马吉祥竟然奏请准许郑成功有开府之权,一时间难于决断。

    大学士严起恒听到反对道:“皇上,开府之权,大明从没有先例,老臣觉得不妥。郑成功名虽向正,事非革心,朝廷毋为所愚。”

    马吉翔说道:“郑成功兵强,可藉为用,何惜一祖训不以收拾人心。有功不赏,岂不是寒天下忠君之心!”

    收过陈永华贿赂的延臣钱秉镫这时也站出赞同马吉翔的意见。

    就像得到信号般,立马很多文官也站出附和马吉翔。

    严起恒顽固地拒绝赏封郑成功又开府权,引经论典逐个逐个的反驳。

    瞿式耜、袁彭年等几个人惟恐拥有庞大实力的郑成功拥有开府权后,将会削弱自己把持朝政的局面,也出言反对。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马吉翔这些人都收了郑成功的钱,这个时候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都要跟严起恒死磕了。

    一时间,朝堂上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嘴炮战。

    吵到最后,谁也说不服谁,只能退朝,隔日再战。

    一回到家,不管是严起恒这边的人,还是马吉翔那边的人都没有闲着,继续查经翻典,都作出一片锦绣文章,然后将对手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

    朝廷上两边文官的争吵个不停,让永厉苦不堪言。

    永厉以前可没有读过什么书,文官争论当中带着许多枯辟典的话中,他十句最多只能听懂一两句。

    回到书房坐在椅上回顾着刚才的对话,又时不时把文官的奏折拿起来细细再看一遍,永厉才能明白之前那帮文官到底在说什么。

    宦官王坤这个时候没让其他小太监进来伺候,只留下自己在场。

    不过此时,王坤没有急着向永厉进言。

    自己主动开口议论此事,必定会被永厉怀疑有所企图。

    但如果是永厉主动向自己询问,那就是两码事了!

    王坤完全没有任何动静,站在一旁,捧着佛尘充当人偶。

    只是时不时会用稍稍用眼角余光瞄了一眼皇帝的动静,才会体现王坤还活着。

    见永厉仍然在紧锁着眉头,仔细研究着王吉翔留下来的那份奏折,似乎是难于判断。

    王坤看到暗暗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永厉并非是英睿雄主。

    永厉当初能当上皇上,那些文官更多地是出于血统亲近的考虑。

    同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亲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孙,即福、瑞、惠、桂四藩王。

    但福、瑞、惠三王都在明末相继去世,神宗子孙剩下的只剩桂王朱由榔了。

    再加上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魁楚为了能获得更多得权利,拥护桂王,才得以让朱由榔继承大典的。

    永厉生性懦弱,对做皇帝的言谈举止一窍不通,一开始根本不敢当众坐上龙椅。

    幸好王坤的到来,解救了永厉,才让他不至于在文官面前出丑。

    宦官王坤早在崇祯年间就已经受到皇帝的信任,懂得宫中“故事”。

    在王坤指点仪注,才让永厉知道如何摆出皇帝的架势,王坤因此深受宠信。

    在等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王坤终于看到皇帝放下奏折,显出颇为为难的样子。

    王坤清楚永厉是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时候天子也肯定是会找人商议的——还能和谁呢?满屋子里就自己一个能喘气的。

    果然,在喝了几口茶后,永厉抬头看到了王坤。

    想着以前也是依靠王坤的帮助,才能震住那些文官,永厉便开头问道:“王侍奉,你觉得该不该给郑成功开府的权利!”

    王坤故作惶恐状:“皇上,奴才不知。这等国家大事,皇上应该询问那些大臣才是上策!”

    永厉听到叹了一口气说道:“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王待侍,说说你的看法!”

    王坤这才说道:“既然皇上要奴才开口,奴才只好勉强说下了。奴才觉得还是赏开府权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