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风帆战舰-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若腾心中也暗暗对比着郑彩、郑联的士兵,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他对郑成功的重视又高上了几分。

    走进营帐,分主客坐好,

    在郑成功的安排下,军中的士兵很快将茶水送上来。

    郑成功喝了一口茶,才说道,“不知诸位前来,有何事?但有相助的,明严必不会推辞。”

    卢若腾三人听到,忙站起拱手说道:“久闻大将军有反清复明之心,我等不才,愿随大将军匡扶大明!”

    郑成功心里虽然有些准备,但亲耳听到素有贤明的卢若腾来投靠,还是薇薇吃惊。

    看来老子这两年辛苦积累下来的名声终于开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了。不单是那些武将赶着来投靠自己,连这些文臣也开始争着要归俯自己了。

    郑成功忙拱手施礼、言辞诚恳地说道:“诸位千里来相投,此严明之幸,大明之幸。有众位贤士相助,何愁大业不成!来各位快快请坐!”

    几个人重新坐下,闲聊了几句。郑成功问道:“当今乱世,鞑子气势多多逼人,大明危在旦夕。明严当如何进取,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听到郑成功提出见解要求,知道这是在考验他们的能力。

    为了不让郑成功看轻,卢若腾三人认真思考起来。

 第四十七章 文士来投(下)

    叶翼云、陈鼎两人还在思考时。

    卢若腾到底干过几年高层,在政治上有着不俗的见识。

    他开口说道:“大将军忠义,至今仍念念不忘隆武帝恩德。只是隆武帝不幸,惨遭奸人所害,而中道崩殂。而今满清步步紧逼,大明危急存亡之时,幸得大将军等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才能让大明得以保存。今为大明大业着想,还请大将军舍小义,改奉永历为尊。如此天下志士必称赞将军高义,愿追随将军共举大业。”

    言外之意就是,隆武帝可算是给你父亲害死的,你也就不要再假惺惺地,快点改个旗号吧,这样文人志士才会愿意跟随你的。

    听到卢若腾的话,郑成功有些脸红。

    也是,拥立了隆武,转头就将他卖了,自个投靠满清,郑芝龙可算是将隆武坑死了,现在做儿子的还一直死皮赖脸地打着他的旗号。

    在一些文人眼中,那就是做人太无耻了!

    怪不得武将来投靠的比较多,文臣贤士来投靠的人就少的可怜,原来有这个原因。

    隆武的旗号是不能继续使用了,但鲁监国的旗号,郑成功也不想使用。

    这种情况下,永历的旗号是郑成功唯一的可以选着的。

    永历天高皇帝远,就算侍奉他,他也无法对自己的政令做出干涉!

    打他的旗号也无所谓。

    想明白的郑成功立马就接受了改奉永历的建议。

    郑成功忙拱手说道:“多谢卢先生指点,明俨近日即派人前往广西上尊表。”

    听到郑成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宽怀地没有介意自己对他父亲的讽刺,让卢若腾心里陈赞道,不错,虚怀若谷。是个可以投靠的人选。

    叶翼云此时也说了自己的见解:“鞑子趁大明内乱,偷窃神器,席卷北方,可算占天时。大将军拥有海险,占地利。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今之世要想有所作为,在于人和。今乱世以起,用人在即,大将军应广设招贤馆,以纳贤才。”

    对叶翼云这个建议,郑成功那可真是深有体会。

    原本还凑合,现在地盘一增多,自己手下一分,还真不够用的,现在都有点捉襟见肘了!

    郑成功忙拱手说道:“谢敬浦兄提醒,明严这段时间更在为人手烦恼着。如果敬浦能早些时候就来提点,明严这几日也不用这么辛苦。”

    叶翼云忙站起身说道:“不敢,只是老生之言,当不得大将军称赞!”

    看到别人都发言了,陈鼎组织了下文字开口说道:“大将军,大明戡乱未平,科举将近四年没有举办,学子文士久不进学,草民怕他们会荒废学业,沉沦堕落,沉迷于犬马声色中,于国于民无益!满清鞑子为收买人心,于隆武二年重开科举,选拔人才。故此恳请大将军重开书院,同时上奏永历皇帝恢复科举,以收天下学士之心!”

    如果文人学士都去满清那边报考科举,不单是会让这些学士认同满清的统治,日后多半也会在满清担任职位了。

    那样的话,以后老子去哪里寻找人才。

    郑成功想到这,忙拱手说道:“如果不是重器兄,严明险误大事。明严必会重开学院,到时还请重器兄不辞辛苦,担任院长一职。”

    陈鼎忙还礼说道:“学生替天下学子谢大将军!”

    看到这三人虽然在不擅长军略,但政治行政管理还是有一套的。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待如上宾,每遇重大事情都征求他们的意见。

    郑成功听从卢如腾的意见,派路振飞、江于灿等人携带郑成功亲手写的表文乘船由海道前往广东,向永历朝廷报告自己在福建沿海抗清的情况,表示愿意在永历朝廷领导下东西配合,共谋复兴。

    路振飞要去参见永历,郑成功任命卢若腾接替路振飞,管理海澄。

    随着地盘的增多,郑成功就越发感到人才的匮乏。

    政务上,卢若腾、叶翼云等人治理一县,甚至是一省都不是问题,但让他们参谋军略,就抓瞎了。

    军事上,甘辉、陈辉等人担当先锋还行,施琅放心不过,林习山要掌控水师,分神乏术。郑家军里面没有独当一面的人才。

    科技上,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时代的文士只会八股文,连看过《齐民要术》《农政全书》都没有几个。能用的也就冯澄世一个。

    人才的匮乏问题很让郑成功头疼,为了更多的招揽人才,郑成功设招贤馆,发布求贤令,广求贤才。

    郑成功委任叶翼云为同安知县,兼招贤馆馆主,招揽四方投靠的贤士。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郑成功特意叮嘱叶翼云道:“现在天下大乱,大明危在旦夕。严明虽不才,却也不敢妄自菲薄,当以自身之力,救助天下苍生,重振汉室江山。然严明虽有匡扶社稷之心,却苦少贤士相助。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听到郑成功想仿效曹操用人不注重品德,叶翼云忙说道,“夫之用人,才高者为善,善之大也。才高者为恶,恶亦大也。故用人为官,德为先也。还请大将军三思。”

    郑成功和颜悦色地说道:“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于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叶翼云可不敢诋毁先贤,急忙告罪道:“敬浦错矣。敬浦只是想提醒太尉大人不要忽略德政,绝无诋毁先贤之意。”

    陈鼎被任命为同安教谕,开设同安学院,招收童生,为科举重开做准备。

    听到郑成功招揽四方贤士的消息,王忠孝、辜朝荐、沈全期、费宏福,明末大儒吴学研等众多人才陆续到来投靠郑成功。

    与至于时人称赞:“成功振臂一高呼,天下英雄尽归附。”

    这些人与路振飞等人逐渐形成了郑成功一个政治上参与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

    郑功成尊重卢若腾等人的行为,在手下文士的宣扬下,顿时为郑成功赢得很大的声望。

    自此之后,原本只在东南沿海有名声的郑成功的大名就出现大江南北各路抗清人得耳中。

 第四十八章 宋应星

    有着这些人的帮忙治理,郑成功总算从繁琐的政务中脱身。

    郑成功回到同安临时庭院,听到自己一直渴望的宋应星已经被自己的手下请来了。

    郑成功顿时大喜,跑着冲进府内,一看到一个有着山羊须,六十多岁的陌生老人时,知道眼前的这个就是宋应星了。

    老子的17世纪的百科全书终于有了,老子的火炮改良技术终于有希望了,老子打铁冶金技术终于能改进了……

    不是说宋应星的物理水平有多高,郑成功更加看重的是他对技术经验的归纳总结。

    华夏古代那么先进的技术,很少能传承发展下来,一个原因是没有好的传承方式,另一个就是没有系统的归纳。

    古代文人大多都是感性大于理性,讲究随心而为。

    兴致来了,可以为了见友人一面冒雪而来。

    兴致没有了,都到他家门口了也可以立马返回,不见面了。

    对于这种感性的心怀,吟诗作乐到是挺好的。

    但科学是最严谨的,最需要理性思考的。

    古代手工业铁匠之类的,可以凭着经验和技巧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但没有多少知识的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手艺归纳总结记录下来。

    而一般的文人要不就对“农工商”鄙视,不愿意去了解。

    要不就是对“农工商”不了解,根本不能归纳总觉这些技术经验。

    没有文字的记载,只凭着经验和记忆,一旦出现了意外,手艺也就随之失传了。

    而且没有文字的记载,根本不可能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去知道了解这门技术。

    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华夏的科学技术需要发展,就必须需要有人去归纳总觉这些前人的技术经验,让后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的更远。

    而宋应星就是这样的文人,他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他编写过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所以郑成功才会如此看重他,希望他能带领那些手工业铁匠们归纳总结火器制造、金属冶金锻炼的技术和经验,从而改进发展。

    郑成功上前一躬到底说道:“长庚先生,明严久仰先生大名,盼星星盼月亮,今日终于能见到先生,真那明严之大幸!”

    郑成功如此大礼,原指望宋应星能感动到,立马纳头便拜,从此为自己效力。

    可郑成功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宋应星有什么回应,他偷偷往上一看,顿时大气。

    只见宋应星双手放在背后,昂头看着屋顶,一脸不爽的样子。

    郑成功很是疑惑,老子之前又没有得罪你,现在态度也诚恳,咋你的脸这么臭。

    郑成功小心地问道:“不知明严何事惹恼先生,还请先生告知,明严必定会给先生赔礼道歉!”

    宋应星轻飘飘地说道:“山野农夫,不值得大将军如此恭敬。还请大将军将老夫一家上下都送还!”

    郑成功听到,顿时狠狠地看着护送宋应星来同安的几个警卫,喊道:“你们几个是怎样请宋先生的?说!”

    警卫小队长张大山疑惑地说道:“也什么啊,不是按大将军说的那样,如果宋先生不肯来的话,绑也将他绑来吗?这不,他不肯来,我就将他绑来了!”

    原来,宋应星和他的大哥宋应升看到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