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德经新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人们内在的心灵。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礼教统治下,尽管都是表面现象,但是还必须学,必须做。不知“礼”就会遭到别人的侮辱。在“有礼”的社会里,说话做事须时时小心,步步留神,稍不注意,碰上
“懂礼”的人,就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甚至要了你的性命。不行“善”就得不到外界的赞誉和认可,因而一生无名无利。但是,倘若你“懂礼”、“知善”,只要有了“礼”和“善”的面具,哪怕是十恶不赦之人,名利也会向你招手。于是,人们为了追求名利,都去学“礼”、行“善”,反正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管它真和假。在无道的社会里,只有无理霸道、奸诈机巧的人才吃得开、行得通,真正的善人却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欺压的对象。因此,人心不古,社会纷乱,道德日趋没落。处在这样的社会里,谁还关心内在的心灵呢?于是心灵荒芜了,像是无边无际的沙漠。这正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的缘故。人们所害怕的是无名无利,也正是名和利,才使得人们荒芜了心灵,而心灵的荒芜才是真正可怕的呀!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熙熙:欢乐、高兴的样子。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猪、牛、羊。儽儽:在道境中飘浮不定的感觉。
众人熙熙,是欢乐于名利,他们一旦取得了一点点小名小利,就沾沾自喜,那种高兴劲儿,就像是吃了帝王赏赐的大肉——乐于利;又象是陪伴着帝王在春天里登台观景一样——乐于名。尽管他们时时在遭受着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反而不知不觉,醉生梦死,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众人皆追逐于外,而我独守于内,像一只小船,停泊在心灵的港湾,没有远航的征兆。又像一个还不懂事的婴儿,天真烂漫,无忧无虑,遨游于宇宙,像是找不到归宿——沉浸于大道之境,是最美好的精神归宿;众人都欢乐有余,只有我独处于心灵的家园,像是连自身也遗忘了——观赏妙景,享受心灵的无限自由;我是多么的愚昧呀,总是和大道混为一体,不敢有一点私心杂念——一切按规律办事,不敢偏离大道去随意发挥。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
俗人:功利主义者。昭昭:明白一切的样子。察察:对于名利斤斤计较、精于算计。
俗人都能明白一切,唯名唯利,只有我对此糊里糊涂——俗人聪明于小事,而我明于大道。俗人都精于算计,只有我少私寡欲——俗人心在名利,而我志在真朴。内心深沉得像大海一样,遨游于宇宙若无止境——心怀高远,自由无待。众人都有人生的目的,唯独我与众不同,个性孤僻,以致于被众人看不惯——众人皆求“有”,我独求“无”。得道之士的价值观念及其独特的个性是不为众人所理解的。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只有我与众人不同,众人皆以“有”为贵,而我以“无”为贵。孔子说:“民以食为天”,贵在以有形养有形。而老子却强调以“无”为本,以无形养有形。这是老子完全不同于世人的养生之道。道家有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炁补。”由此可见炁的重要性。“食母”,即“食炁”,是道家养生的重要环节也即辟谷服气术。《黄庭经》说:“神仙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炁。”由此看来,这里的“母”就是炁。不仅如此,也只有蓄养真气,才能开启大道之门,这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智慧源泉。
本章是老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有道之人和俗人、常人的反复对比,说明有道者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伟大。昭示人们不要舍本逐末,背道而驰,“昭昭”、“察察”于外在的名利,而应该以反朴归真为人生之根本。
19章 智慧的源泉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瞳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品德完全可以根据他的目光作出判断,目光是心灵的折射。“惟道是从”,是说一个人的目光,完全显示了他对大道的体悟,也就是说,意境决定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道的境界越高深,对世界的认识越深刻,他的目光就显得越深邃、睿智、慈善。这是总言德与道的关系。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从道的物质性方面来讲,其存在形式是不停地旋转运动的。“恍惚”二字皆从“心字旁”(),表明它属于心灵的直观。恍,从“光”,表现为微观粒子的运行具有光波性。惚,从“忽”,表现为光波运行速度之快出乎意料,含粒子性。“惟恍惟惚”,大概就是现代物理学所说的“波粒二象性”。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如果从粒子的角度看,粒子是以光波的形式运动的。光波即物质波。象:镜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如果从光波的角度看,运动的光波具有粒子性。物,是实物微粒。
这说明世界的本原即道,具有波粒二象性。现代科学证明,波粒二象性是一切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窈、冥:大道的境界深远、幽明。精:精微物质,大概就是今天所说的基因。信: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阅:认识、考察。众甫:万事万物。
在深远、幽明的境界中,还有更加精微的微粒,这些微粒最纯真无杂,并携带着信息。自古及今,这些信息符号永远不会消失,可以用来考察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这说明微粒携带宇宙信息,只要具备了获取这些信息的功能,就可以知道万事万物的过去并可以预测未来。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吾,老子自称。然:这样,指《道德经》中所描述的社会、人生现象。
我是凭借什么知道人世间的种种现象的呢?就是根据所破译的基因信息来认识万事万物的。
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破译了基因密码,因此才有了《道德经》这一天书。
不执着于外部世界的表面现象,而是坐而反观人体基因组,直视物中之精,精中之信,这是认识世界、把握人生的最上乘方法。
本章是对道的境界的描述,表明人的正确思想是来源于道的。大道蕴藏着世界万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奥秘,识破了这些奥秘,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觉悟了,也就具备道德了。这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
老子的朴学是觉悟学。觉悟是人生的根本追求,觉悟才能使人类返朴归真。
觉悟与道德的关系:觉者觉道,是就境界而言;悟者证德,是就意识而言。觉是心灵的苏醒,自我具有了心灵的境界,才能醒悟现实世界。人生应历经三个境界,一是梦的境界,二是现实境界,三是道的境界。梦的境界是自我完全睡眠以后出现的境界,具有不自觉性、非逻辑性的特点。道的境界是自我完全清醒时作的“梦”,具有自觉性、主动性、逻辑性的特点。它是以联想作为信息检索机制的,但是,道的境界是有层次的,是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的,自我境界处于哪个层次,才能检索哪个层次的信息。道的境界的出现,是人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的具体体现。所谓觉悟,就是从一种境界体悟另一种境界,悟透了也就觉醒了。常人缺乏道的境界,只有梦的境界,而梦的境界是虚幻不实的,不可捉摸的,于人生无益。置身于现实境界中的人,只能以物观物,以有识有,永远不能把握真理,悟透人生。因此,人生也就是迷惑的、痛苦的。具有道的境界的人,以道境代替梦境,以本质印证现象,以大道印证现实,从而彻悟人生,彻悟宇宙真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只有跳出现实的境界,进入道的境界,才能真正地认识自我,认识现实。一个觉悟了的人,就是具备了道德的人,就是解脱了名利的羁绊不为名利所累的幸福的人。
道德功就是觉道悟德的功夫,觉悟的唯一方式就是修炼道德功。
20章 以诚为本
曲则全。
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
曲:弯曲、旋转。曲则全:弯曲、旋转求得全面认识。有人解释为委屈自己,顺从别人,从而得以保全自己。这种明哲保身,毫无原则的委屈而求权、求利的做法,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决不是道家精神。“曲”必须是合乎道的、有规则的。
就养生而言,“曲”是生命之轮的旋转,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自我通过修练道德功,涵养真气和能量,使之顺着身体经络循环往复,从而使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得到精气的滋养。真气充沛,则细胞饱满、肌肉强劲、皮肤细腻、体形匀称,这是细胞自形自化的结果。
圣人治国,能够客观全面地看问题,明白上与下、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国家,就应当把自己的才智建立在全民智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全面、公正、正义的法律来。
“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是对“曲则全”的具体阐述。
枉则正:枉,遭受人为的压抑而扭曲。身体各种各样的疾病,大都是心灵受压抑、气血不畅造成的。如果人的大脑能时常处于无为、忘我的状态,真气就会处于和畅状态,从而运转不息,被扭曲的心灵自然得以矫正,疾病也得到根治;圣人治国,施行民主法治,确保言论自由,从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种种社会弊端就会及时得到纠正。
洼则盈:有些地方因其相对高度低,而自然注满水。就身体来说,由于真气冲开了经络上的各个穴位,不停地绕体运转,那么,气血就会自然补充那些急需滋养的部位,就像流水一样,低洼之处灌满以后才能往外流,从而自行调节身体对能量、养分的需求;圣人治国,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敝则新:有些东西因时间长而陈旧,需要用新的来替代。身体内部的各个环节连同每一个基因组织,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真气畅行无阻,基因组织的某一链条、环节,一旦出现缺损,就会更新换旧,使之及时得到修复,维持内在平衡;圣人治国,既有健全的用人机制,又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任何一个部门的公务人员只要离心离德,就会被及时淘汰,不至于使该部门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求多需从求少开始,贪多反而令人迷惑,以致一无所获。圣人深明少与多的辩证关系,所以只“抱一”而为天下人探求真理。“一”即“朴”。“抱一”就是“守法”,守法才能探求真理。式:法则、真理。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不自见”,就是忘我,忘我则进入灵明的大道之境界,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