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治安疏(明)海瑞-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34)逆——迎合。(135)这句说:您莫非认为只要抓住刑和赏的权柄,就不怕无人办事,天下就可以治好,修道便没有什么害处了吗?(136)夫人——那些人,指阿谀逢迎的臣子。夫,彼。(137)致君——把君主辅佐好。泽民——使百姓得到好处。(138)这句说:(那些人)年轻时候,既没有学到“致君泽民”的特别本领和修养,壮年做官也没有“致君泽民”的特殊抱负和愿望。(139)引文见于《尚书。太甲》篇,意思说:遇有不合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合于道理;遇有顺从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不合道理。(140)这句说:(严嵩的行为)过去是贪权窃利,今天是逆乱的根源。(141)梁材——曾任户部尚书。守官——谨守职责。(142)有守——有操守,也就是正直不阿。(143)这句说:虽然从严嵩抄家以后,百官有所畏惧,知道不能用贿赂谋求升迁,稍改以前的恶习。(144)这句说:百官仍然只情愿学严嵩的顺从,不肯学梁材的正直不阿。(145)这句说:现在最坏的人还是贪求无厌,不很坏的人也只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罢了。(146)廊庙——朝廷,这里指在朝为官。山林——指退隐之地。交战热中——指两种思想不断的斗争。(147)鹘突——糊涂。依违——无一定主张。(148)这句说:即使是号称好人的,也不过是心里一半想做官,一半又想退隐,含糊敷衍,奉行故事罢了。(149)格物——探求事物的道理。(150)社稷灵长——国运长久。(151)这句说:至于洁身自爱,探研真理,对天下事有责任感,使国运靠他得以保持长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发见。(152)纯然精白——心地纯正。这句说:不就是因为好人受到牵制,不能尽忠心做事,才弄到这样吗?(153)惟予行而莫违——听从自己的意旨,不准违抗。(154)翼为明听——语出《尚书。皋陶谟》。意思是做自己的助手和耳目。(155)股肱(工gōng)耳目——指臣子。股肱,手足四肢。腹心——指君主。(156)这句说:您既要人顺从自己的意旨,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和耳目,又要人顺从您做那些修道和兴建宫殿庙宇的错误事情:这就象不用四肢耳目去保卫心腹,而由心腹自己去执行看、听、拿东西和走路的任务一样。(157)仪、衍——张仪和公孙衍。都是战国时代能言善辩的政客。(158)得志与民由之——见于《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就与老百姓一道循着仁义的大道前进。(159)这句说:您即便有了象张仪和公孙衍那样能干的臣子,要想成功一种与百姓同享太平的事业,那也是办不到的。(160)“陛下”以下连起来讲就是:如果您知道了修道的有害无益,那末,臣子的转变,百姓的学样,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161)宰辅、九卿、侍从、言官——明朝制度,宰辅是大学士,九卿是各部尚书侍郎等,侍从是翰林官,言官是给事中及御史。这些都是中央官职中的重要成员。(162)皋陶(姚yáo)——虞舜的贤臣。伊、传——商汤的贤相伊尹和殷高宗的贤相传说(月yuè)。(163)明良喜起——《尚书。益稷》记载:虞舜作歌:“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皋陶和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这是君臣互相勉励敬重的话。(164)光禄寺——承办皇室膳食的机构,挂名充厨役的极多。(165)锦衣卫——明朝独有的武职机构,贵族子弟多在其中挂名。恩荫——封建时代,高级官僚的子孙因祖、父对朝廷有功而得官职。(166)诸衙门整容俸——额外冗员。(167)段——古“缎“字。(168)这句说: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169)盖藏——储蓄。(170)不知其几也——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171)这句说:百官各有职牚,从前官吏的设置完备,办事认真,还有应办而不办的事。(172)这句说:今天官吏的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173)敦——勉励,督促。本行——基本的道德。(174)上纳——出钱买官。(175)久任吏将以责成功——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176)缁(资zī)黄——指和尚道士。因和尚著缁(灰黑色)衣,道士著黄衣。归四民——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177)兼举富教——生计和教化同时照顾。(178)屯盐本色——明朝屯田、运盐,本来供边防军需之用。后来将屯民应交粮盐实物改折银钱交纳。海瑞主张恢复征收实物。本色就是指粮盐实物。(179)赋——按地亩交粮。差——按人口应役。苏——恢复元气。(180)侵渔——贪污勒索。(181)刑之无少姑息——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182)必世之仁——语出《论语。子路》“必世而后仁”,意思是:在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的仁政。(183)博厚高明悠远之业——与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184)粲然——光明灿烂的样子。(185)抚按科道——指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都是明朝所设的官职。(186)稽治要——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187)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188)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189)恭己无为——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190)熙洽——和睦。(191)熏为太和——形成一片和平气氛。(192)这句是运用《礼记。中庸》上的话。意思是说: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193)命由我立——命运由我自己掌握。(194)旋至——一转身就达到。(195)不终之药——不死的药。(196)轻举——成仙升天。(197)切切然——忙忙地。(198)竦(耸sǒng)——紧张。(199)悬思凿想——发空想。(200)持禄——保持禄位。(201)昧死——不怕犯死罪。(202)惓惓——一片真诚的样子。(203)反情易向——改变心思,转移方向。(204)宗社——宗庙社稷。指国家。
海瑞(1514—1587),号刚峰,明广东琼山(今海南岛海口市)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四岁时父亲去世,只留下十多亩田产,靠母亲做些针线补贴过日子。幼年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举人,三十二年开始做官。历任福建南平县学教谕(校长)、户部主事、应天十府(现在苏、皖大部地区)巡抚(地区行政长官)和右都御史(中央监察机关长官)等职。
海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好官。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清廉正直,节俭朴素,言行一致,关心人民疾苦,不屈不挠地和贪官污吏、大地主恶霸进行斗争,连皇帝也不例外。在地方官任上,他拒绝向上司行贿、取消知县的额外收入,改革赋役,清丈田地,勒令大地主退还侵占的民田,兴修水利,昭雪冤狱。在吏部右侍郎(中央人事部门副长官)和右都御史任上,下令取缔南京各衙门无偿要求市民供应物资的陋规,建议恢复贪赃满八十贯(千)处绞刑的法律,等等,的确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博得当时广大人民的歌颂和支持。他打击豪强的故事,直到今天还在民间广泛流传。海瑞的这些措施,直接触犯了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受到他们猛烈的反对、攻击,好几次都落得调职、罢官的下场。直到最后任右都御史时,还受到大贪污犯提学御史房寰等人的诬陷。
不过海瑞反对坏人坏事的斗争;始终是在不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人民,却并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当然,这一矛盾也不是海瑞的时代所能解决的。
这篇文章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任户部主事时写的。海瑞写这篇文章的时代,明王朝已趋于衰落,土地大量集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军备不整,俺答(鞑靼族首领)、倭寇不断侵扰,官吏贪污成风,百姓困苦不堪,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明世宗朱厚熜,却一心修道,不理朝政。海瑞眼看这种情况,怀着满腔愤激,写成这篇历史上出名的奏疏。
在封建时代的奏疏中,象这样措词尖锐、大胆揭发统治者罪恶的,并不多见。首先,他指责朱厚熜迷信道教、妄想长生、错聩误国的过失,指出天下弄得“吏贪将弱”、“民不聊生”,都是由于他的“误举”所致。甚至讽刺他的年号“嘉靖”,意味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另一方面,对一般官吏阿谀逢迎、只顾个人身家禄位的卑鄙自私行径,也尽情地加以揭露。最后提出自己改革政事的具体意见,希望采纳。文章充分表现了海瑞关心百姓疾苦,敢于向坏人坏事作坚决斗争的优秀品质。虽然文章同时也后映了海瑞把君主视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的地主阶级立场,以及浓厚的忠君思想,但他敢于直言的基本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海瑞估计到朱厚熜是一位暴君,朝臣中凡是敢于说直话的,都受到杀害或其他酷刑。因此,他在上这篇疏奏时就托人购买了棺材,准备后事。后来朱厚熜果然把他逮捕下狱,问成死罪。幸得朱厚熜不久就死了,他才被释放出来。由此也可看出他为了坚持正义斗争,具有何等的勇气和决心!
本篇字句各种刻本略有不同,现用文字比较明白通顺的《丘海二公集》合刻本参酌录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