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魏巍-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什么。”周恩来笑着说。

  张闻天指指青稞麦、豌豆苗说:

  “怎么饭也没有吃呀?”

  “准备等会儿再吃。”

  几个人一起坐在火塘边的矮凳上。周恩来说:

  “现在敌情已经变化,我们恐怕需要研究一下。”

  “是的,”毛泽东说,“我们正是为这事来找你。”

  “你们看怎么办才好?”

  毛泽东轻轻叹了口气,说:

  “恐怕松潘打不成了。”

  周恩来瞥了一眼桌上的地图:

  “我刚才考虑了好半天,觉得也是这样。可是下一步呢?”

  “我认为,南下是决没有出路的,我们还是要坚持北上的方针。”毛泽东神情坚毅地说。接着,他陈明了自己的意见:对松潘和岷江东岸的敌人可以进行箝制,掩护主力向北越过草地进占甘南。他认为,首先以夏河与洮河一带为目标,开辟战场,打开局面。

  周恩来对这一带的地图不知看过多少次了,还是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伏在地图上望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这计划自然好,最大的困难是通过草地。”

  周恩来还说,经过这些天的调查了解,草地的确不是一般的地方。说是草地,其实有些地方是一片沼泽。不论人畜都能陷下去。而且气候恶劣,阴晴不定,没有棉衣是很难度过的。

  周恩来讲的这些情况,毛泽东自然知道,因为他也向当地群众做了调查。可是不过草地又有什么法子呢!如果依照原定计划打下松潘,自然可以避开草地,现在则只能死中求生,险中求存。想到这里,毛泽东叹了口气,笑着说,“我们都是苦命人哪,过了雪山,还要过草地,老天爷不帮助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关键是解决粮食和御寒的东西。”周恩来又坐到矮凳上。

  张闻天的脸上现出苦笑:

  “叫我看,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这些困难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解决的。最大的困难是张国焘不愿北上。……”

  “是的,是的。”毛泽东连连点头。

  张闻天推了推眼镜,接着说:

  “张国焘最近又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解决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看来我们都走不成。”

  几个人都沉默了。问题又转回到那个几十天来令他们最头痛最折磨人的问题。

  沉了好半晌,周恩来说:

  “看起来会不能不开。恐怕在有些问题上还得做些让步。现在因为张国焘的挑拨,煽动,弄得两支兄弟部队关系也不好,通过这个会议也可以适当解决。”

  “只要能够北上,让一点步,我赞成。”毛泽东说,“但是必须做一个决定,再次重申北上的方针。”

  张闻天点点头表示同意,接着说:

  “关于调整组织,张国焘提出要增加九名四方面军的同志为政治局委员,另外还要增加一批中央委员。”

  “什么,九名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周恩来惊问。

  “是的,一点不错,九名。”

  毛泽东掰着手指头说:

  “张国焘本来就是政治局委员,再另外加上九名就是十名,原有的政治局委员一共才不过八名,这不是要改变政治局的领导吗?”

  “这当然不行!”周恩来露出讥讽的笑容,随后说,“可以考虑从四方面军中增加两个同志。”

  “这还差不多。”毛泽东点了点头。

  谈话告一段落。毛张二人见周恩来精神疲惫,就站起身来。临走时,毛泽东指了指桌上的青稞麦和豌豆苗,说:

  “恩来,还是吃一点吧!……近来我看你身体是大不如从前了。”

  周恩来露出一脸苦笑,说:

  “坦白说,两个方面军会师,使我抱着极大的希望,简直想不到竟会是这样!在这几十天里,我精神上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折磨!”

  “谁会想得到呢!”毛泽东也感慨万端。“只要能够北上,我就谢天谢地了!”

  毛泽东回到自己住的藏族小楼上,见贺子珍正低着头坐在火塘边缝衣服。自从她在云贵边界上多处负伤,在担架上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总算渐渐好了起来。不过她的头上和身上深深嵌入的弹片并未取出,还时不时地隐隐作疼。她现在同大多数人一样,脸瘦得尖尖的,但仍然显得很秀丽。

  毛泽东伏下身子细细一看,见她正专心地在缝制着一件红绸背心,就笑着问:

  “子珍,你这是给谁缝的?”

  “反正不是给你缝的。”贺子珍抬起头微微一笑。“你没见樱桃穿的那一身吗,前面就是草地了,还不得把她冻死!”“哦,那好,那好!”毛泽东一连声说,“那天我见到她,简直不认得了,把她当成男孩子了,弄得我心里很难受。”

  毛泽东说过,坐在火塘边,又问:

  “你这红绸子是从哪里来的?”

  贺子珍拍拍她的枪套:

  “你仔细看看。”

  毛泽东一看,当作包枪布的红绸子没有了,就笑着说:

  “你倒有办法,不过也不够呀!”

  “我把几个警卫员的包枪布全搜罗来了。”她笑着说。“我也从分给你的那一份羊毛里拿了一些,你没有意见吧?”

  毛泽东哈哈大笑,说:

  “我有大衣!你给樱桃多絮上些。”

  毛泽东转过脸,看见桌案上放着一大块肉,总有好几斤,就问:

  “这是哪里的肉?”

  “是刘英分给我的一份,叫我做牛肉干。”

  “那几位老人,是不是都分到了?”

  “都分到了,不过比我分得少些。”

  毛泽东听到这里,看看案上那块肉,不由眉头一皱:

  “那怎么行!”

  贺子珍停住针线,说:

  “已经分过了,可怎么办?”

  “不可!断乎不可!”

  毛泽东立刻吩咐警卫员去找刘英。娇小玲珑的刘英,不一时笑嘻嘻地跑上楼来。她一看毛泽东脸色不对,就敛住了笑,问:

  “有事吗?”

  “今天,是你分的肉吗?”

  “是的。”

  “为什么给子珍的那份儿多些?”

  “我考虑到,她负了伤……”

  “这是什么时候呵,同志!”毛泽东批评道,“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是,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是我考虑不周。”刘英红着脸说。

  毛泽东和缓下来,接着又郑重地说:

  “你快把我那一份拿去,给分少的同志补上。”

  刘英打了一个敬礼,下楼去了。自从她认识毛泽东以来,从来都是很和蔼的,唯独这一次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六十三)
 
  两天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一座偏僻的山村举行了。这个历史上名为“沙窝会议”的地方,在毛儿盖以南二十余里的一条小山沟里,周围尽是青翠的柏树林,非常幽静。你要去找一个叫沙窝的村庄那是找不到的,这里只有一个小小的藏族寨子名叫雪洛,雪洛上面的山坡上有一块地方才叫沙窝。但是,你且不要顾名思义,以为沙窝是荒烟漠漠的沙滩,恰恰相反,按藏语说它是“青色的土地”。沙窝会议就在这里的喇嘛庙里举行。

  会议从八月四日到六日开了三天。会议是在有礼貌和互相克制的形式下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张国焘认为中国苏维埃运动处于低潮的悲观论点受到毛泽东等人有礼貌的批驳。会议终于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这个决议重申了北上的方针,指出创造川陕甘根据地是一、四方面军当前的历史任务。决议还针对张国焘的逃跑主义倾向,号召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除此而外,会议还作了组织调整,增加了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其他几位四方面军的同志为中央委员;并决定陈昌浩为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为副主任。张国焘对此仍表不满,他力争增加九名政治局委员,但未获通过。这时他又出了一个新招儿,提出召开高级干部会来讨论重大问题,并且说这是在四方面军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当然他的这个招数立刻为政治家们所识破,未能实现。会议也就这样以局部的让步换取了北上方针的确定。几十年后,作为当年风云人物后来是有名叛徒的张国焘,也写到沙窝会议。他把这个会议写成是“鸿门宴”,张闻天将陈昌浩拒之门外,让他在放牛亭中呆了一夜。可是当年的会议记录却详尽记载了陈昌浩的发言。可见这位当年的政治家自始至终都没有失去说谎的勇气。

  沙窝会议之后,接着讨论了“夏洮战役”的行动计划。这个战役的目标,是以红军主力出阿坝,北进夏河地区,突击敌包围线的右背侧,争取在洮河流域歼灭敌人主力,以便创造甘南根据地。在讨论时,徐向前和陈昌浩提议,集中红军主力向一个方向突击,张国焘主张分左右两路军行动。会议采纳了张国焘的意见,决定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五军、九军、二十一军、三十二军、三十三军组成,从卓克基经阿坝、墨洼,继而北出夏河;右路军由中央率四军、三十军、一军组成,以少许兵力扼阻和牵制松潘胡宗南军,大部从毛儿盖北出班佑、巴西地区。彭德怀率三军全部及四军一部作总预备队,掩护中央机关。

  一连忙了几天,无数的难题,折磨人的斗争,累得人筋疲力尽。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早晨,毛泽东正想把出发的工作准备一下,周恩来的警卫员小兴国跑来了,慌慌张张地说:

  “毛主席,周副主席病了!”

  “很厉害吗?”

  “烧得昏昏迷迷,什么也不知道了。”

  毛泽东一惊,着急地责问道:

  “什么时候病的?为什么不早点报告?”

  “是这样,”小兴国解释说,“昨天晚上开会回来,他还问我们过草地准备得怎么样了,我们给他打了饭去,他就说,小鬼,你们休息去吧,我吃了饭就睡了。我们走后不久他就熄了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从来也没睡得这么早。想不到半夜里……”

  “咳,你们这些小鬼……”

  毛泽东以责备的口气说了一句,就匆匆下了粗笨的木梯,向周恩来住的房子走来。

  藏族的房子,只有室中心的火塘比较敞亮,旁边的小房间则狭小而又阴暗。毛泽东刚一进去,见床头旁搁着一盖马灯,有几个晃动的人影一时看不清楚。定睛细看,才看出纤细瘦弱的邓颖超守在床头,刘伯承和叶剑英也站在那里。他们看见毛泽东来了,往旁边让了让,毛泽东才走进去了。

  灯光暗幽幽的。毛泽东见周恩来盖着一条薄薄的灰毯子卧在床上,双目紧闭,呼吸急促。在他那张清瘦的脸上,两道粗浓的眉毛,偶尔在不安地耸动。毛泽东伸手在额上一摸,不禁呵了一声,说:

  “烫得很哪!有多少度?”

  “昨天晚上是三十九度五,现在怕有四十度了。”邓颖超的脸上带着焦虑的神情。

  “这样不行呵!”毛泽东说,“赶快发报!马上请傅连暲来。”

  “来不及,傅连暲同志已经随着总司令他们出发了。”刘伯承在暗影里说。

  “咳,偏偏病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叹了口气。“那就请戴胡子来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