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款100mm穿甲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弹体的直径定位32mm!”
“这么细!”卢嘉栋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位弹药系统研制成员不由得发出一阵惊呼,虽说在外形上100mm穿甲弹的弹体与120mm穿甲弹弹体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然而显示器上的图像毕竟不如现实当中的直观,再加上被放大处理,因而不可能把各种细节和特征全部展示出来。
所以,当卢嘉栋说完这句话,几个在弹药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不由得为之一惊,就连之前发现这一点的董方卓也是诧异的睁大双眼,他虽说看出了两者在直径上有所不同,可没想到100mm穿甲弹弹体竟然会这么细,32mm的直径,也就是三厘米多一点,要知道当下防空火炮的口径都普遍在35mm以上,32mm的弹体直径是不是太小了些。
更何况这么细的弹体在配重、稳定以及气流扰动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阵风都有可能把飞出炮膛的弹体给吹飞,要知道在研制新式120mm穿甲弹的弹体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整个弹药团队不知道下了多少工夫,最后才敲定直径为53mm的弹体。
这种种艰辛的过程,包括董方卓在内的所有弹药系统研制人员都是亲身经历过的,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惊讶却并没有出言质疑,毕竟铁一般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新式120mm穿甲弹在千米的范围内根本无法打穿,而新式100mm穿甲弹却在相同的距离轻松击穿复合装甲。
如果是在没有定论的技术研讨会上,或许还会各抒己见说说反对意见,可现在无可辩驳且印象深刻的测试刚刚结束,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现在有心反驳也是说不出口的,包括董方卓在内的弹药系统研制人员是这样,位于旁边的朱海峰和秦景斌也是一样。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一款比普通防空火炮还要细小的弹体竟然如竹竿捅豆腐一样,将复合装甲打得稀巴烂,朱海峰几次想出口询问,却因为眼前的事实而又硬生生吞了回去,而秦景斌也是欲言又止,事实就是事实,无论如何质疑和辩驳,铁一般的事实都已是无法改变。
而卢嘉栋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不是看不到之前所谓的“矛与盾”的相争,也不是对愈演愈烈的对抗视而不见,更不是对赵如松负气而走,在场众人态度转淡而置若罔闻,更不是没有办法把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用手段和职务上的便利全部压制和解决。
只是他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切的科研成果的研制如果都出于手段和职务上的指派,或许在短时间内能取得快速的成效,但在将来却会将科研人员无边的思维给彻底的封固住,这样的情况苏联的生物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刚刚经历过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案例,因此,卢嘉栋想做的就是把边界打好,从而定下来一个范围广阔的框架,只要在这个框架内,任凭这些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从而激发整个科研队伍的活力。
因为在卢嘉栋看来,相关的武器装备研发不可能只凭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而是需要汇聚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熟练的产业工人等人共同的智慧才能办得到,而中国从古到今并不缺乏这样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尤其是现如今中国当下的军工系统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熟练工人,本身的基础都非常扎实,更具备独有的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所欠缺的就是新的思路,新的想法以及更为前沿的学术理论,说到底就是缺乏创造力。
而卢嘉栋就是要把广大军工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坚实的基础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将单纯的指令下的中国制造,转变为更有活力和开创精神的中国创造,当然卢嘉栋也知道因为某些种种原因,这样的改变必然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为了中国科研生产尤其是军工研制领域长远的发展,必须下定决心将这样的思路彻底贯彻下来。
就如同现在所讲解的新式100mm长杆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一样,如果有先进的理论去引导,有开创性的思维的思考,卢嘉栋相信凭着赵如松扎实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及一大批追求上进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样的穿甲弹模式不应该想不到,只是他们的思维因为某些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才会按照原来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秦景斌和朱海峰的复合装甲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会如此这般的行事,为的就是用铁一般的事实,让包括弹药系统、装甲系统在内的新式坦克研制团队的成员转变原来的固有思维,在研制思路上要更加拓展,创新上要更加大胆,眼界要更加开阔。
当然,卢嘉栋并不觉得他这样做能够取得完全的成功,就如同昨天晚上与吴天明交流后,吴天明所说的那番话:
“嘉栋,你的想法固然是好,可不管怎么样,饭要一口口吃,事也要一步步的做,猛然改变是不是太心急了点儿!”
对此,卢嘉栋也承认确实有些心急,不过也没办法,想要追赶世界,想要军队变得强大,想要当年的屈辱不再重演,想要中国彻底的挺直腰杆站起来,想要完成心中的军工霸主梦想,卢嘉栋只能用“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的办法,权当是抛砖引玉,或是播撒种子。
只要扔出的砖头能换回细小的玉片,只要撒出去的种子能长出几颗嫩绿的新芽,那他卢嘉栋就不算全失败,因为他相信玉片虽小可有朝一日必然会孕育出温润华美的精美宝玉,新芽不多且小但终有一天会长成为参天大树。
不过卢嘉栋也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先不说他对120mm穿甲弹和复合装甲的估计是否存在偏差,就是那几发仓促赶制出来的100mm穿甲弹如果射击时出现问题,那卢嘉栋所面临将是一个人心尽丧的尴尬处境。
而这也是卢嘉栋最为担心的,可事情的结果确是让卢嘉栋满意的,应该说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虽然没有彻底警醒,可最起码全部冷静下来,既然如此,只要稍加引导,卢嘉栋坚信凭着中国军工科研人员独有的智慧,必将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工发展之路来。
因而当卢嘉栋看到秦景斌、朱海峰、董方卓以及在场其他新式坦克研发团队成员或欲言又止,或面露困惑,或沉思冥想,或难言不解,总而言之,所有人的眼神中都透着浓浓的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见此,卢嘉栋心中暗暗点了点头,随后大手在屏幕上用力一指,声音也比之前高亢许多:
“弹头直径的骤然减小,必然会出现弹体配重的问题,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明白,毕竟这样的穿甲弹的作战原理,说穿了就是跟装甲进行硬碰硬的冲撞,如果弹体的动能不足,自然会使作战效能大为降低,而弹体的质量却是动能提高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
说着,卢嘉栋将旁边的用于数据记录的小黑板拉过来,进而拿起粉笔在上面刷刷点点写了几组数据,随后接着说道:
“所以,赵如松赵教授创造性的提出了小直径弹体,高长径比方案,所以100mm穿甲弹采用的是12:1的长径比,即单体长度是弹径的14倍,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解决配种问题,而且长弹体也可以增加整个弹药的杀伤力度和强度!”
当听到“赵如松”这三个字时,董方卓不由得为之一惊,秦景斌和朱海峰则是互相愕然的对视一眼,其他人更是暗自佩服的点了点头,只有卢嘉栋旁边的吴天明嘴角上弯起一道不易察觉的隐隐笑意,只不过卢嘉栋的话并没有就此停下:
“当然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飞行中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120mm穿甲弹之所以看似威力大,实际却表现平平,除了直径较大,长径比低,致使阻力大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采用了三片式尾翼结构,这样的结构虽然起到弹体稳定作用,但却让相应的阻力进一步提高,造成射程和力度进一步下降,使得总体的动能不足,进而无法贯穿装甲!”
卢嘉栋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着,接着转过身冲着众人继续说道:“咱们研制的复合装甲也是一样,想要对抗国外类似的穿甲弹,防御力明显不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卢嘉栋的话音却在总控台的大厅内持续的响起,所有人围坐在他的周围,没人能够想到一场激烈碰撞的测试,到最后竟成了一堂令人终身受益的思想技术启蒙课……
第422章 疑惑与道歉
“这个小董,到底在搞什么!”正当卢嘉栋在总控大厅内向坦克研制领导小组众位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解脱壳尾翼穿甲弹的技术原理,以及复合装甲的基本特征,并借这两种新式坦克上两种极为重要的子系统来阐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时,位于万山厂武器装备综合测试场接待区二楼的房间内,赵如松正在屋子里焦急的踱着步子,时不时的还停下来,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面色焦急万分,进而不由得再次喃喃自问:
“他到底在搞什么?”
赵如松口中的小董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助理董方卓,自从因为卢嘉栋固执己见,坚持进行所谓的100mm穿甲弹的测试,自以为受辱的赵如松便一气之下从总控大厅内愤然离去,回到他在武器装备测试场居住的房间,二话不说便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尽快离开这片令他无比伤心的地方。
只是当他把一切东西都收拾停当后,却忽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那个装有为数众多重要资料文件的黑色公文包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也就在这时跟他一同回到房间的助理董方卓突然想起来:
好像当时因为失败的太过突然,卢嘉栋的提议又过于让人难以接受,加之走得太匆忙,很可能是忘在测试场的总控大厅内了,赵如松一听董方卓的话,也没有想太多,直接吩咐自己的这位年轻的助理赶快去总控大厅把公文包拿回来,可没想到,这个董方卓一去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也没回来。
赵如松看了看手上的手表,眼看董方卓已经去了快两个小时,还不见回来的迹象,急性子的赵如松不禁转过身,朝着房门急步的走过去,可当他刚刚拉开房门的那一刻,却又停了下来:
“我能去吗?我还怎么能去?难道还要听别人的冷嘲热讽以及数不清的白眼?”赵如松的心中暗暗思忖着,进而将已经放在门锁上的手又慢慢的收了回来:
“不能去,我绝对不能去!”
赵如松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随即反身回到屋子,颓然的坐到床边的椅子上,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斜阳,满腹怨气的叹了一句:
“这些年轻人,没一个做事踏实的!”如此明显一语双关的话,看似在说他的助理董方卓,可他心里却清楚,这句话更多的则是指向那个身居高位的年轻人,虽然那个人是他很看重的军工人才,虽然在某些方面他也不得不佩服那个人的聪明才智,虽然跟那个人有着不错的个人友谊,但不管怎么样,那个人在他的眼里依旧是个不折不扣的年轻人。
也正因为如此,赵如松对几个小时之前卢嘉栋那份菱角分明的坚持和固执觉得很熟悉,因为他年轻的时候为了自以为正确的事,也是不管不顾的坚持和固执己见,可是赵如松并没有为此感到亲切,反而觉得非常陌生,毕竟对于一个伤痕累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