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帝师-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也不得罪他,只是不过多同他交往,井水不犯河水。
许敬宗这个人,其实是很有争议的。单从能力上来说,是十分有能力,有才干的。他曾监修国史,两为帝师,其人非常有才气,这也是太宗、高宗和武后一直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可若是从人品上来说,却又有不少的人格缺陷。
曲从迎合,投机取巧,曲直不正,贪财奸佞……这些都是他的缺点。
所以他能够得以监修国史,却又因一己之喜憎利害而肆意篡改史实。地位崇高,却治家无方,好色无度,造飞楼七十间,让妓女在上面骑马而走,以为戏乐等等……
然而眼下,夏鸿升却也没有其他的人选可用了。
留下来盯着泾阳的新法推行的人选,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能够不同士族苟合。如此一来,寒门出身的人自然更为合适。且士族势力庞大,这个人又要有足够的机敏变通,有万般玲珑心思去应付士族的种种手段。另外还要对李世民绝对忠诚,看得清楚形势,不会站错队伍。综此三者,马周是最合适的人选。不仅是寒门出身,又极有能力,刚直而不失机敏,对李世民又十分忠心,重视百姓。
可惜,李世民要马周辅佐太子监国。而朝中其他人有此能力者,诸如虞世南、高士廉、唐俭之流,其虽然亦对于李世民的忠诚无话可说,然其本身就同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也是大族世家。再说皇帝亲征,太子监国,这些深受李世民信重的老臣,定然不是被留下来辅佐太子监国,就是被李世民带着一同出征,也就不是最好的人选了。且他们的官位也太重,一举一动都牵扯了好些人的视线和心思,也不利于亲赴泾阳。
这思来想去,能够不太引人注目的来到泾阳,又有心机去对付士族的种种动作的人,还就只有许敬宗了。至于忠诚于李世民,许敬宗虽然后来同武则天站在了一条船上,可现在他是断然不敢违背李世民的。且,凭许敬宗的心思,也能够看得出来大势所趋,以他投机取巧为己谋功谋利的本性,反而会坚定的站在皇帝这边。
另外,许敬宗家虽然也是一个大族,不过比之那些士族,却也小得多了。且其父被杀,家道没落,因其当初虞世基与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人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
人们以此为话柄,不待见许敬宗。那些对孝道看到极重的士族更是因此看他不起,不屑与之为伍。许敬宗由此也是十分怨恨那些士族之人。
这么一合计,夏鸿升觉得让许敬宗来支持着新商法和新税法的事情,却也可当一用。
只是,必然了,许敬宗也肯定会在推行商法和税制的过程中,贪墨枉法,为自己谋利。
若只是小打小闹,夏鸿升倒也不担心。只要推行的顺利,成效显著便是了。可关键就怕许敬宗贪墨太过,“剃光头发微”,滥施权柄,使得新法不为善反为恶,为百姓所恶。
古往今来,多少变法都是因为下面的官员滥施权柄,矫枉过正,而使好法变恶法,最终失败的!
所以夏鸿升又拉了李恪出来,让李恪看住许敬宗。
而之所以选择李恪,也有夏鸿升的考量。
其一,李恪身为皇子,身份地位使得许敬宗不敢欺瞒于他。其二,李恪之机谋才智,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同李承乾是不相上下的。甚至于较之李承乾,更加接近于李世民。因此历史上才有李世民“英果类己”的评价。大唐若有朝一日成为了君主立宪制国家,这货是夏鸿升心目中首相的第一人选。
眼下虽然他的能力还没有展露,却也同他故意收敛有关。凭借他的机谋,不说将许敬宗看的死死的了,起码不会被蒙骗,不会让许敬宗胡来。
这么做,也有些夏鸿升故意让他也得到锻炼的意思。
后面这些不敢同李世民讲,夏鸿升只说了前面之所以选择许敬宗的缘由,和李恪的身份地位及机敏心智足以监督住许敬宗而已。
不过,李世民还是没有当即作出决定。
但夏鸿升知道,大军出动,李世民御驾亲征之前,定然会做出安排了。
“好了,此事便先就这样。”李世民琢磨了一会儿,突然说道:“朕容后再想。今日让你过来,除了问问新法整泾阳推行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朕要听听贤婿的看法。”
“可是同高句丽有关?”夏鸿升问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最多一个月,朕的大军就会开拔。现今之棉花,全都做成了身上的衣物,却也不大足够。朕只能先行令大军出发,随后做出的御寒之物后续再运送过去了。入冬极寒之前,这些东西务必要送达辽东。否则,朕的计划便功亏一篑。”
“原本想着等棉花运抵长安之后,再禀报岳父大人的。既然岳父大人说起来了,那小婿就先行禀报了。”夏鸿升说道:“小婿令商队往西域大肆收取棉花,收了不少,算算时间,也快要运回来了。陛下可不必担心棉花的问题。只要赶制御寒之物的人手足够,大军应是能够在辽东过冬的。”
“哦?!”李世民一喜,连忙问道:“收了多少棉花?!”
“四十七万斤!”夏鸿升答道。
“多少?!”李世民瞪大了眼睛,同之前夏鸿升听到这个数字之时的反应一模一样。
夏鸿升笑了笑,说道:“回岳父大人,您没听错,四十七万斤。不过,小婿只知道个总数,具体的情况,若是岳父大人想要了解,小婿明日可让齐勇去将这回负责在西域为朝廷收棉花的商队头领叫来,让他为陛下细说。”
“好!”李世民手往腿上一拍,很是兴奋。转而却又担心的道:“贤婿,他怎的收来如此多的棉花?莫不是贤婿受了诓骗了吧?!”
………………………………
第988章 有朕坐镇,足矣!
夏鸿升没出宫,在皇宫中原先李丽质住的宫中留宿一宿,翌日一早,本欲让齐勇出宫将阿尔罕带来,却为李丽质所劝阻。
“夫君,自打您到了长安以来,齐勇便一直是您的贴身侍从,从未换过人。这漫长安只要是认识夫君的,就都见过齐勇。昨个齐勇是给妾身驾车,妾身和惠儿妹妹归省,夫君您派了自己信任的贴身侍从随着,这说得过去。可今日若是只齐勇一人进出皇宫,便漏了破绽。难免教人多想。”李丽质劝阻了夏鸿升之后,对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一听,不禁顿觉有理。
自己的两位夫人回长安,自己派了最信任的贴身侍从护卫着,说得通。可若是齐勇一个人出了皇宫,又带了人进去皇宫,这就说不通了。很容易就能够让人联想到自己也暗中到了皇宫。
却是自己一时疏忽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多谢夫人提醒,为夫险些犯错。”
“夫君本是不拘小节之人,做事向来坦荡贯了,自然想不得这些细枝末节。”李丽质掩嘴笑道。
哈哈,瞧瞧这个媳妇儿,多会说话!
夏鸿升冲李丽质挤挤眼睛,然后说道:“哈哈,为夫这就去将阿尔罕的居所告诉岳父大人,请岳父大人派个宫中禁卫过去将人召来。”
出来宫殿,夏鸿升直奔李世民晨练的地方,找到了李世民,说明了来意。李世民便随手招来一个宫中禁卫,让他去传召阿尔罕去。
“且慢……”夏鸿升叫住了那宫中禁卫,说道:“阿尔罕这个胡商,胆子极小,若就这么让这位侍卫过去了,恐怕要将他吓的尿裤子。容我手书几笔,你带给他,叫他安心过来。”
李世民点点头,让王德拿来纸笔,夏鸿升随手写了几句,也不用叠,直接交给了那名侍卫。
那侍卫带着那张纸便离去,往长安城中去传召阿尔罕去了。
夏鸿升在旁边等着,当初自己在大学体育课上面学的太极拳,教给了李世民,现在已经被他练的无比娴熟了。
“打这套拳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教人心气平和沉静,果真是套好拳法。”李世民打完之后,一边接过王德递来的手巾擦汗,一边对夏鸿升笑道:“朕每每心中烦乱,这么一会儿打下来,便脑中清晰了。”
夏鸿升笑着点头正要说话,却听李世民又说道:“你昨日所言,你随朕出征高句丽之时让许敬宗去泾阳处理新法试行,让恪儿领着泾阳县丞和主簿看着他,这件事情,朕看可行。那许敬宗颇有才气,这回征伐高句丽的诏书,朕之前也是令他去写了,朕已经看过,写的端是极好。朕本打算亲征之时将其带上,专司诏书起草的。听闻你所言那许敬宗竟有如此一面,叫朕有些吃惊。朕原也知道朝臣对其颇有微词,也问过几句,他的回答倒是叫朕印象深刻。”
“哦?”夏鸿升看向了李世民。
“朕问他,看他颇具贤才,为何朝臣们都不愿同他交往,许敬宗是如此回答朕的:臣闻春雨如膏滋润万物,农夫喜其滋润万物,行人恶其泥泞;明月当空普照四海,佳人喜其观赏,盗贼恶其光辉。天且不緃人愿,何况人乎?况臣无美酒肥羊,岂能润泽众人之口。古谚云:谗言不可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灭,夫妻听之离,亲戚听之绝,朋友听之疏,邻舍听之别,人身七尺躯,畏其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夏鸿升笑了起来:“单论这话,说得倒也真对。”
“那他却如何这般不受人待见?”李世民问道:“先前听了他的话,朕只道是那些人嫉妒贤才。如今听贤婿也这么说,难不成他当真是那在朕面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之人?”
夏鸿升说道:“陛下若有心,差人暗中查一查他,便知道了。之所以他现在无所表露,是因为惧怕陛下您,故而不敢太过张扬放肆而已。”
李世民也不置可否,只是说道:“这且是后话了。明日早朝,朕便要下诏安排征伐高句丽之事。这几年大唐的间谍一直在高句丽运作,挑拨高建武和渊氏家族的关系。且,上月间谍传回情报,高句丽已经派兵帮助百济对抗新罗了。再怎么说,新罗这边有大唐的几艘船在出力,他也算是对抗大唐了。朕要一路疾行,趁着高句丽的军队还在帮着百济对付新罗,回转不及之际,先下他几座重镇。只是,朕尚有一个担心。”
“岳父大人为何担心?”夏鸿升问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前隋之乱,可以说是祸其辽东。百姓受其动乱,心中深以为惧。此番朕为尽量减轻百姓之抗拒,故而以募兵之法求取将士。朕担心,百姓心中对征伐高句丽之事余惧未消,不肯应募。”
“岳父大人不须为此担心。”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这几年来,小婿一直在报纸上面通过舆论,引发百姓对高句丽的愤恨。岳父大人可以看看当年的突厥。当年突厥之强大,胜过高句丽。但是百姓在舆论导向之下,对突厥充满愤恨,急切渴望朝廷能够对突厥用兵。小婿对高句丽的宣传,比当年突厥更甚。如今朕民间,提起高句丽,百姓是恨不能杀尽其人,好为当年的汉家儿郎报仇雪恨的。小婿敢保证,岳父大人的诏书一下,应募者必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