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钢铁皇朝-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呸,没人让打死简直太可惜了。”一个村民吼道。
  谢东义的脸色顿时涨得通红,谢子云是他们全家的骄傲,就在去年他还在长安见了不少大官,这可是他吹嘘的本钱,现在被村民这么说,他自然怒急攻心,拿起一旁的锄头就要打人,“李二,你再说一句试试。”
  这时有村民反应过来,喊道:“谢东义今早没去听报纸吧,你儿子现在的名字可上报纸了,他竟敢带着一些儒生去府衙门口闹事,公然和殿下作对,还要求殿下裁撤博文学院,恢复封地以前的制度。”
  闻言,谢东义顿时傻了,他不敢相信地说道:“你们胡说,你们这是嫉妒我的儿子,他不可能这么干!”
  “骗你做什么,记者还在村头,不信你去问问他。”一个村民说道。
  谢东义的神色游弋,最终他决定问个明白,丢下锄头他跑向了村中心,不一会儿他如同木雕一样走了回来。
  “我们没有骗你吧。”村队长叹了口气,他见谢东义这个样子,显然是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整天在想些什么。
  一屁股坐在地上,谢东义嚎啕大哭,“你个龟儿子,我起早贪黑下田种地供你读书,你不仔细读书为殿下效力,却这般羞辱殿下,若是没有殿下,你能继续读书吗?呜呜呜……”
  谢东义哭的伤心,本来愤怒的村民也有些于心不忍,一个村民劝解道:“谢东义,你……还是自己看着办吧,不过咱们村是容不下他了,他的本事太大了,我们可不想有一天被连累。”
  闻言,谢东义顿时面如死灰,望着自己的二儿子,三儿子以及小女儿,他心中默默下了一个决定,他说道:“恳求大家让他先把伤养好,之后我便和他断绝父子关系让他离开封国,从此以后他是飞黄腾达还是饿死在路边我都不会再管了。”
  村民们闻言俱都沉默下来,他们对视一眼纷纷离去。
  待众人走了之后,谢东义回到屋中,此时谢子云正在躺在床上,虽说他被不少人打,但是打人者都留了余手,身上的伤也不是太重。
  看着已经醒来的谢子云,谢东义说道:“外面的话你都听见了吧,等你伤好了之后你就走吧,村民容不了忘恩负义的人,咱们谢家也容不下忘恩负义的人。”
  谢子云恐惧的眼神中带着愤怒,他说道:“爹,这不是我的错,我读书读了这么多年,在封国却根本没有进入官场的资格,凭什么!说到底齐王不过是个昏王,他根本看不起我们这些寒门子弟,不给我们机会。”
  “胡言乱语!”谢东义怒道:“凡是博文学院的学员都有资格参加考试,你为什么当初不去博文学院?还不是因为这长安的科举的主考官是崔浩,怕和博文学院沾染上关系不能进入长安官场?你和那些自命儒生的书生不都是一个个心比天高吗?看不上封国的官吗?”
  谢子云顿时哑然,他张了张嘴,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知子莫如父,对谢东义来说,无论在封国当官还是在朝廷当官,这都是一条路,但是现在谢子云这般行径却让触动他了心中的底线。
  现在村里的百姓谁不明白要拥护齐王才能保住现在的好日子,那些从冀州来的流民他们都见过,凄惨的模样让他们至今记忆犹新,他们不想和那些流民一样悲惨。
  顿了一下,他说道:“县城里开了公孰,县府衙说了家中有孩子的都可以去公孰读书,公孰读完就可以考博文学院,读了博文学院那就是封国的栋梁之才,爹准备让你二弟,三弟都去读书。”
  “爹,二弟和三弟都去读书,你有这么多银子供着吗?”谢子云辩驳道。
  “公孰不要银子。”谢东义叹息一声,“这么好的殿下你不想着效力,你到底是为什么呢?”
  谢子云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
  而正在他思考的时候,那些随着他闹市的儒生也遭到了类似的境遇,不少人本来就是瞎起哄,得知利害之后他们纷纷写下悔罪书上交府衙,并且承诺不会再犯,而且还纷纷报考博文学院。
  此次,商人,百姓,匠人三方汹涌的行动彻底让这些儒生吓破了胆子,而萧铭宣布的政令也是没有任何人反对。
  消息不断传来,萧铭对来自各方的反应很满意,他没想到趁着这次机会,他彻底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
  正在他得意的时候,玻璃坊的匠人到了王府,将一个望远镜交给了他。


第0477章 公孰
  “殿下,这是您要的望远镜。”
  坊监捧着一根长一米二左右,口径四点五厘米棍状物说道。
  在儒生闹事之后萧铭便吩咐玻璃工坊制造天文望眼镜,衡量了一下当前青州的技术水平,萧铭最终选择了十七世纪中叶出现的开普勒式天文望远镜。
  相比较伽利略式望远镜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的方式,开普勒式望远镜采用了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这让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双凸透镜这种镜片以玻璃坊的工艺水平也完全可以打磨出来,毕竟这种镜片不过是两面向外突出,和现代的放大镜一样。
  接过大渝国第一个天文望远镜,萧铭对着天空看了起来。
  此时已经是傍晚,一轮弦月挂在天空中,在望远镜中,月亮上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此时正处于弦月,明暗对比显著。
  望着这一轮明月,萧铭陷入了沉思,这次针对儒生的事件在他的刻意操作下取得了胜利,封国新利益阶层面对旧利益阶层的对抗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但是对他来说封国之外的真正旧利益集团还没有对他发起最后的进攻,而是一直处在蛰伏当中。
  尤其还有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坐诊他的封地,他要为这只庞然大物准备一把利剑,一把随时可以将之斩杀的利剑,而这把利剑就是天文学。
  不过现在有了天文望远镜,但是让谁来钻研这门学问却是让他有些头疼。
  和现代的封建王朝一样,天文学或者说天象学是帝王之学,在明朝时期民间更是被禁止研究此项学问,君权神授的思想让历代帝王对此事十分忌惮。
  在这两年中萧铭不止一次想要建立天文学院,但是最终他还是暂缓了这个计划,因为一旦事情宣扬出去基本上就等于他在造反。
  试问一个藩王让手下的人钻研星象学的目的是什么?否定皇帝的君权神授,还是准备另起炉灶?
  正基于这个原因,他只能选择隐秘地研究天文学,等到时机成熟再动用这把利剑。
  “此事不要声张,明白吗?”
  萧铭沉声说道,他之所以这样隐瞒只是不想节外生枝,毕竟朝廷对他来说是个靠山。
  谢子云被打又被村民赶走之后,青州又闹腾了月余,儒生大闹府衙的事件才渐渐平息下来,一时间封国各处无人再敢对萧铭的诸般政令大放厥词。
  而且紧随其后封国各处的私塾纷纷关闭,以前在私塾中读书的百姓子弟全部涌入了公孰读书。
  因为在报纸上刊登的政令十分清楚,读私塾就不能参与封国官员的选拔,只能参加科举,而读公孰即可以参加封国的考试,又能参加朝廷的科举,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公孰读书根本不需要交银子。
  “殿下,这就是青州公孰,按照殿下的意思,这青州公孰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六岁到十二岁的小童分在公孰做左侧的建筑中读书,而十三岁到十六岁的人被安置在右侧的公孰建筑中读书,通过公孰的考试决定这些人最终是够能够进入博文学院。”
  一边走着,展兴昌一边将青州公孰的情况介绍给萧铭听。
  青州公孰的位置距离博文学院相隔只有百米,在公孰中一共七十二间古色古香的学堂,这些学堂青瓦红砖,鳞次栉比地排列着。
  每间学堂前面都有黑板和讲台,初步具备了现代教师的特点。
  根据展兴昌提供的数据,如今青州城内的百姓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五万人,能够进入公孰的小童数目在六千人左右。
  公孰内植被茂密,假山池水交相呼应,在学堂的一侧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体育场,总体而言,公孰的建造上萧铭很满意。
  在建造公孰这段期间,他倒是很少前来,此次趁着封地内群情激愤,他觉得开放公孰的机会到了,这正是他将教育普及化的开端。
  毕竟虽说在他的干预下,如今青州的军事工业和欧洲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总体而言在人才的储备上他还是落后太多。
  “这次招收六千人公孰的压力可能会很大,不过你们府衙可要顶住,另外,在教书育人上本王不怕花银子,记住,给这些教书先生的薪俸一定要高,选拔一定要严格,让这些教书先生能够一心教书,心无旁骛,本王可不想自己公孰中充斥着一群滥竽充数的教书先生,为人师表都做不到的,就不用考虑了。”萧铭的口气十分严肃,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误人子弟的教书先生,所以宁愿给高薪也要请到有水准的教书先生。
  展兴昌的脸上带着笑容,在大渝国鲜有藩王能够这么重视教书的,在这些藩王甚至是门阀士族来说,他们只希望百姓们目不识丁,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让自己的地位稳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变过,但是在这里一切都变了。
  现在只是青州公孰便培养了六千人,整个封地加起来一次性就可以培养四五万人,这是一个何等可怕的数字。
  “是,殿下,在公孰这件事上下官全力支持殿下,坚定不移。”展兴昌斩钉截铁地说道。
  萧铭点点头,继续说道:“还有,在公孰中要也不能太死板,对于能顾提前接受跟高层次教育的学员可以让越级学习,如此一来也能够早些培养出可用之人。”
  这次的公孰他没有照搬现代,毕竟在这个时代男子十三岁就可以结婚生子,而十五六岁的士族子弟甚至就能够入仕。
  而且,他也没有必要按照现代的素质教育来,这很不符合当前的实际,这些入学的学童只需能够掌握十八世纪的知识体系就足够了。
  正因为如此,他们学的东西不会像现代一样驳杂,接受教育的时间也会大大减短,十八九岁之后他们就能够为青州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0478章 倭乱琉球
  和煦的暖风吹拂着展兴昌和萧铭身上的衣襟。
  巡视了青州公孰之后,萧铭和展兴昌又前往青州城外的县城查看其它公孰的建造情况,马上就要到了入学的时候,他不想再耽搁一年的时间。
  在确认公孰基本上具备了学员上学的条件之后他让各州县开始筹备公孰开学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又一年的农耕时节再次来临。
  “殿下,去年冬季的宣传很成功,今年开春不少百姓来府衙询问种植土豆的事情,现在就是不知道这土豆苗是不是足够。”
  农耕马上就要开始,这最兴奋非庞玉坤莫属,这些天他起早贪黑,每天都会下到青州外去探访百姓,询问这农耕之时。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种地还重要。
  “肯定不够,这些苗子估计只够青州百姓买的,其他州县暂时恐怕没有办法,不够本王也想办法,若是今年的收成不错,明年本王就在其他州也建立育种基地。”萧铭说道。
  对他的封地来说,土豆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第一季是三四月份种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