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将门-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论是钱家,还是张家,全都是小蚂蚁。

  而蒋之奇虽然有坏水,却没有胆子害欧阳修。

  如果没有人给他撑腰,蒋之奇断然不会这么干!

  那究竟是谁给他的胆子呢?

  赵总从大理寺回来,刚进宫,就有小太监跑过来。

  “启禀圣人,贾相公求见,他已经等了半个时辰了。”

  赵祯哼了一声,“让他来见朕,正好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

  虽然洗刷了冤屈,可是欧阳修丝毫高兴不起来,老夫子突然觉得天都变了,蒋之奇是他的弟子,张家是他的亲戚。

  “二郎,老夫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众叛亲离!这滋味不好受啊!”

  王宁安扶着欧阳修,笑道:“怎么,您老认输了?”

  “球!”欧阳修突然挺直了腰板,“他们越想打倒老夫,老夫就越要挺住!”

第512章 醉翁悟道(四更)

  从大理寺回来,欧阳修的几个儿子都跑过来,欢迎老爹。 更新快无广告。其实他们也想去亲自观看,奈何老爹在堂上是被告,身为儿子的去围观不妥当。

  不过案子的每一丝进程都有人过来报告。

  当王宁安抽丝剥茧,把所有污蔑全部澄清的时候,欧阳修的府邸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欧阳发还弄了一个火盆,让老爹从上面走过去,从此霉运全消。

  “滚,都给老子滚一边去!”

  欧阳修心说又不是被抓到监狱,用得着这样吗?

  他把几个儿子赶走,这才请王宁安到了书房,往下一坐,欧阳修就觉得浑身都像散架子一般,连动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

  谣言害人,竟然可怕如斯!

  老夫子也是不禁感叹。

  正说着,欧阳发又跑了进来。

  “爹爹,刚刚传来消息,说是贾昌朝去找陛下认罪了……这个老不要脸的,果然是他害了爹爹,孩儿这就去找他算账!”

  他一转身,要往外面跑。

  欧阳修真的气坏了,“逆子,还嫌丢人不够啊,滚去读书,装个哑巴,再多说一句,家法伺候!”

  欧阳发满肚子委屈,心说好不容易洗刷了冤屈,老爹怎么都冲着自己来,难道不该找那些害人的家伙算账吗?

  王宁安扭头,笑道:“行了,让我和醉翁聊聊,你们都出去吧,别添乱了。”

  把几个小的打发出去,就剩下欧阳修和王宁安两个。

  过了好半天,王宁安才道:“醉翁,你怎么看贾子明,他如此无耻,要不要想办法,让他身败名裂?”

  欧阳修呵呵一笑,伸出手指,晃了晃。

  “二郎,你这话说的没有水平,可不是智多星王二郎该说的。”

  还多了个外号。

  王宁安尴尬咳嗽,忙道:“醉翁,依我看,未必是贾子明干的。”

  “嗯。”欧阳修点头,“这个案子,方昆山被钱家推到第一线,钱家被张家推到第一线,而张家又被蒋之奇推到第一线……那蒋之奇背后是谁?是贾昌朝吗?贾昌朝背后还有没有人?全都不好说啊!”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显然,醉翁的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为什么说这个局复杂,就复杂在这里!

  “老夫动了三代之治,动了千年儒家的根基,从上到下,贾昌朝,蒋之奇,刘辉……形形色色的人,都想置老夫于死地。不管是不是贾昌朝干的,除掉了贾昌朝,也于事无补,反而会结下更多的仇恨,把老夫置于险境之中,二郎,你觉得老夫的看法,如何啊?”

  王宁安笑了,发自肺腑地笑了。

  其实他最担心的就是欧阳修怒气攻心,疯狂报复,进退失据,那样一来,对大局丝毫没有帮助。

  只是欧阳修身为苦主,遭到了奇耻大辱,他报复也是情理之中,王宁安更是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王宁安急于知道欧阳修的想法,见到老夫子如此,他放心了不少。

  “醉翁,咱们不妨分析一下眼前的局面,为什么会被诬陷?”

  “对,死不怕,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死的。”欧阳修努力挺直身体,深吸口气,才缓缓道:“老夫本以为改良儒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就摆在那里,无可辩驳。可是现在看起来,是老夫低估了此事,低估了几千年来的传统啊!”

  欧阳修蹙着眉头,眼神当中,闪烁着光彩。说起来好笑,在大堂之上,他想的竟然不是案子,而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当他出来的时候,迎着夕阳,火红的彩霞,欧阳修在那一瞬间,突然醒悟了,他找到了自己苦恼的根源,多年的困惑一朝解决,老夫子显得非常兴奋,颇有朝闻道,夕可死的幸福之感。

  “二郎,你说他们污蔑老夫和张氏有染,是为了什么?”

  “为了毁掉先生的名誉。”

  “那为什么要毁掉老夫的名誉?”

  “因为那样一来,你说的话便不可信了,他们就可以浑水摸鱼,添油加醋,歪曲事实,继续混下去……”

  “说得好!”

  欧阳修笑道:“那老夫再问一句,为何我的道德名誉毁了,说的话便不可信了?古人也说过,不因人废言,为什么到了老夫这里,就行不通了?”

  王宁安笑道:“醉翁必有高论,我洗耳恭听!”

  “呵呵,二郎,这些日子,老夫苦苦思量出来的一点心得,你和老夫一起参详一下。”

  ……

  众所周知,孔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乱世,在他老人家生活的年代,没有经历过焚书坑儒,显然保留了更多的上古文件。

  上的东西如果是真的,孔老夫子应该都清楚。

  可吊诡的是孔老夫子拼命修改上古的历史,不断美化皇帝,捏造禅让,编造君臣相得的神话,说什么百姓安康,物阜民丰,三代之治,堪称后世典范……

  显然,三代之治有太多问题,经不起推敲。

  孔老夫子为何一定要捏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呢?

  这就涉及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也涉及到了儒家话语权的逻辑核心。

  首先,孔子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虽然屡次碰壁,但是孔子是希望让世间变得更好的,他给这个混乱的世界开出了一剂药方,那就是道德。

  读就会发现,孔夫子从头到尾,都在谈道德,该如何做一个有德行操守的人。

  孔子认为,人人都是君子,都讲究仁义礼智,这天下就没有乱子,一切都会秩序井然。

  有了想法,还要说服别人,这就涉及到了如何构建话语权的问题。

  在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比得上智计权谋,阴险狡诈,显然,没有一个国家是靠着道德强盛起来的,唯一的宋襄公还成了千古笑柄。

  孔老夫子放眼望去,没有国家能作为榜样,无奈之下,孔夫子只能从过去的历史当中,寻找治世,寻找明君,然后不停美化他们。

  大搞春秋笔法,为尊者讳,这一套东西。

  愣是把贤君的成功,归结到个人品德上,然后让其他君王效仿。

  如果有兴趣,再去翻翻,这本书里面更是把这一套东西,发挥到了极致。

  孟夫子不愧是孔夫子的继承人,他见这个诸侯,见那个国君,都是那一套,先王如何行王道,天下大治,上古的君王是怎么样仁慈厚道……如果做得好,那就是继承先王的遗志,如果做得不好,那孟子就说要向先王学习……

  貌似这一套无懈可击,其实里面存在一个很阴险的骗局,作为国王,继承了祖先的基业,总不能说祖先的坏话吧?

  你只要承认祖先是完美的,道德完人,就等于落入了孟夫子的陷阱,只能被老先生像孙子一样教训。

  可问题是先君创业成功,是因为道德好吗?

  显然不是啊!

  哪个白手起家的,不是一堆问题。

  什么坑蒙拐骗,阴险欺诈,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老老实实,循规蹈矩,他们就不可能成就霸业!

  弄清楚这个,也就弄清楚了孔夫子和孟夫子,为什么忙活到七老八十,也没人用他们!

  因为春秋战国的时候,上古文件还保留了很多,他们的说法明显存在漏洞,所有的国君都是务实派,当然不会接受。

  接下来,更哭笑不得的事情出现了。

  被儒家骂了两千年的秦始皇,却帮了儒家一个大忙!

  秦始皇焚书坑儒,结果却是上古的典籍大量流失,三代究竟如何,没人能弄得清楚了……这回可好了,儒家士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断美化,穷尽一切的力量,打造出一个理想国度。

  在这个理想国度里,儒家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

  君王是仁慈而英明的,又有自知之明,所以就有了禅让。

  大臣是忠诚能干的,所以就有了伊尹放逐皇帝,却不自立为王。

  还有一心辅佐侄子的周公,忠勇无敌的将领,富足安康的百姓……除了夏桀,商纣,周幽这三个倒霉蛋,其他都是好人。

  而且为了减轻三个亡国之君的罪孽,还把罪责推给了女人,让她们变成了亡国祸水。

  经过千百年的灌输,儒家终于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随着上古历史远去,没人质疑他们的话语,渐渐的,三代之治,道德治国,就成了金科玉律。

  如果不出意外,随着程朱理学的出现,儒家最终完成思想大一统。

  只是骗局终究是骗局,三代之治是假的,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儒学也是假的,至于儒家的集大成者——理学,更是这棵树上结出来最毒的果子!

  前面提到过了,孔老夫子的立论基础,是道德决定论。

  在道德决定论之下,所有的盛事都是贤君名臣创造的,朝廷选官,也要挑选品德过硬的,德在才先。

  甚至发展到只要道德无敌,就什么都能胜任!

  实在不行,还有天降甘霖,鲤鱼从冰窟窿冒出来……

  随着这套论理逐渐走向极端,什么冻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满世界的贞节牌坊,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显然,这套道德决定论,有着致命的弱点!

  “可悲啊,老夫虽然看到了这些,却还要拼命维护自己的名誉,然后才能推翻道德决定一切,二郎,你说有趣不?”

第513章 很尴尬的贾相公

  

  和王宁安在一起久了,欧阳修的想法也改变了不少,尤其是经过这一次的事件,可谓是天翻地覆,彻头彻尾……

  不光是儒家,包括我们的历史,从来都是记录帝王将相,名臣大儒的事迹,在记录这些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就带入了道德对错的评价和取舍。

  例如认为只要是明君贤臣,励精图治,天下就能变好,反之国家大乱,一定是皇帝昏庸,臣子无能……为了佐证这个观点,又会选择相应的事例,加深这种观念。

  只是在如今的欧阳修眼里,显然这一套说辞是经不起推敲的。

  譬如最初的河北救灾,解决难民生计的是海里的鲸鱼,是拼命地劳作,换来的粮食……假如不是王宁安主持赈灾,换一个道德无双的老夫子坐镇,绝对想不出办法,还要饿死一半的人。

  难道趴在冰上,就能冒出无数鲤鱼,跪在地上,就能天降稻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