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毅无奈道:“好吧,既然暾谷兄,执意要去京城,那我也不便拦阻,估计复生兄与卓如兄也已经启程了,代我一定要劝告诸位兄长,维新变法,切勿操之过急,如今大清重病缠身,万万不能下猛药的,一旦被守旧势力反扑回来,那将会是血的代价,我们切切不能做这样无谓的牺牲,留着有用之身,一旦朝局有变,奉天永远向你们敞开大门,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林旭心中颇受感动,说道:“坚之,你的话,愚兄记下了。只是维新之事,愚兄倒是有些不解,观贤弟在奉天的作风,无不适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为何到了朝廷之上,反而让我们要戒急戒躁呢?”
张毅苦笑一声,说道:“我的暾谷兄,你想一想,我来奉天,那是有着太后与皇上的圣旨,在奉天一言九鼎,军政大权尽在我手,哪个敢给我捣乱,我直接带着大兵镇压,自然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朝廷的维新变法能一样吗?如今皇上支持变法,要做中兴之主,而太后则态度暧昧,一直没有公开的支持,这说明太后是有疑虑的,更加重要的是朝廷之上,十之六七都是守旧大臣当政,你们面临的阻力,要比我在奉天大的多得多啊,况且如今朝廷大全,尽皆在太后之手,皇上没有兵权在手,如何能够像我一样推进新政?面对着那么多反对的大臣,即便他想要赶尽杀绝,用来立威,那也要背后有足够的人作支持才行啊,可是我没有看到有哪几个朝廷重臣站出来支持他啊,起码李老中堂都没有态度鲜明的站在他那一边,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林旭若有所悟,旋即,脸色一正,说道:“坚之,咱们都是大清的臣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国家有难,你可不能袖手旁观,咱们保的是一代圣主,而不是西宫的太后,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还请坚之能够深明大义,率兵勤王,如今你兵强马壮,大清一国,你可以任意纵横,绝无对手!就算是愚兄待皇上求您了,咱们绝对不能再让母雉司晨的事情重演!”
得,绕着绕着,林旭连同张毅都绕了进去。
张毅文婷林旭所言,脸色一变,怫然不悦,答道:“暾谷兄,你要知道,关外之地,如今沙俄与日本狼窥虎饲,随时都有可能出兵入侵,我不可能为了一己之私,置关外两千万老百姓于不顾!大清的江山谁爱坐谁做,我张毅唯一要坚守的信条,就是这片国土,在不受列强侵犯,其余的不在我的眼里!”
林旭愕然一愣,有些瞠目结舌,艰难说道:“坚之,你,你怎么能够说出如此无君无父的话来,历朝历代,君王有难,哪一次不是边军兴勤王之师,成就一番事业,你怎么死守着着奉天一地不放?难道一旦君王有难,如此大的事情,还不如你那一个子虚乌有的外敌入侵重要吗?”
张毅苦笑道:“暾谷兄,你怎么如此说呢,这天下本来就是这样,从三皇五帝到现在,皇帝已经换了十几家,但是只有这十万里山河从来不变,你说到底是十万山河,民族存续重要,还是一家皇帝重要?好了,暾谷兄,我答应你,如果真的京城有变,我绝对坐视不理,还不行吗,至于我能够做到哪一步,真的不是我们能够控制得了的,我张毅也没有自大到可以以一旅偏师对抗天下百万铁骑的地步呢。”
329。第329章 激辩新政
最后,林旭被张毅煽动的满腹忧思,却又难以在张毅那里得到足够的保证,郁郁寡欢的离开盛京,赶奔北京。
深夜里,光绪却是被慈禧招到了颐和园。
光绪帝站在慈禧的面前,心中有些不安,毕竟他夜访李鸿章的事情,还是传了出去,整个乾清宫都是慈禧的人,光绪帝想要悄无声息的出宫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慈禧淡淡的说道:“皇上,此次夜访李鸿章的事情就算了,下不为例,作为一国君王,微服出宫,一旦遇到危险,怎么办?难道到时候你要将着偌大的国家扔给我一个老太婆来管理吗,凡事清要往深里想,你也业已过了亲政的年龄,这几年我也慢慢让你开始处理政务,不是哀家不想撒手,而是你还是年轻啊,这朝中众臣一个个都是混惯官场的老油条,我是担心你被他们蒙蔽了,你可要体谅哀家的一片苦心啊。”
光绪低头答道:“是,亲爸爸,儿臣此次却是鲁莽了,以后一定凡事三思而行。”
慈禧叹口气,说道:“这次过来,你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光绪答道:“亲爸爸,如今儿臣已经将民间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召集入宫,与他们就变法维新一事进行了多番的探讨,征询了这些人的意见,儿臣以为大清已经到了费改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想尽早推行新政,特意过来征询亲爸爸的意见。”
慈禧点点头,说道:“儿啊,我明白你的心思。确实,大清到了不革新不行的的地步了,自从英法第二次入侵大清以来,在曾国藩与恭亲王的主持下,进行了洋务改革,引入西方的枪械、大炮与军舰,方才实现了完全剿灭太平天国,有了二十几年盛世,哀家也是知道的。如果维新变法能够使大清富强,那你就放手去做吧,我尽力支持你去做。”
光绪闻言大喜,说道:“儿臣多谢亲爸爸支持,儿臣一定尽心做好。”
慈禧问道:“皇上,你去李鸿章那里,李鸿章怎么说?”
光绪答道:“亲爸爸,此次儿臣去少荃公那里,本来是想请他出面主持此事,但是李鸿章推脱自己年事已高,精力不足,无法胜任。”
慈禧叹口气,说道:“什么年事已高?李鸿章啊,他是有些寒心了,原来他追随文正公兴办洋务,后来文正公离世,他自己又独挑大梁,兴办北洋,可是几十年来,朝中的大臣们给他的阻力太多了,他这是不愿意再趟这滩浑水了,我明白,这些年确实也是辛苦了他了。”
光绪接着说道:“儿臣就维新一事征询了他的意见,他说的与恭亲王几乎一般无二,让我们戒急用忍,不要操之过急,同时建议儿臣,将梁启超等人全部找入京师,借助这些人的才能推行新政。”
慈禧点点头,说道:“李鸿章的见地还是很高的,皇上你切切要记住恭亲王与李鸿章的话,不要操之过急,朝中的守旧势力过大,一旦变法步子太大,容易引起激辩的。”
光绪点头称是。
慈禧说道:“好了,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赶明在朝上议一议吧。”
光绪答道:“是,亲爸爸,儿臣记下了,儿臣告退。”
第二日早朝。
光绪帝向着众朝臣正式抛出了推行新政的建议。
登时,朝廷中就炸了窝。
军机大臣刚毅首先发难。
刚毅站出来,说道:“启奏皇上,臣坚决反对推行新政,我大清所有定例均是沿用祖制,方才有康乾一百余年盛世,我们不能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就毁了咱们大清的根本,臣坚决反对变法。”
光绪脸色一沉,说道:“古贤有云,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如今世界形势大变,我们不变怎么中兴大清?朕意已决,你无需多言!”
紧接着李红藻又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自古以来,我大清天朝方是正统,其他不过皆是蛮夷,我们放弃正统,而效法蛮夷,这不是舍本逐末吗?这会毁了咱们大清的数百年根基!臣坚决反对变法维新!”
李鸿章无奈的摇摇头,当年自己兴办洋务的时候,也是这些搅屎棍在胡搅蛮缠,如今皇上要做一些实事了,他们还是胡搅蛮缠,真是令人头痛。
李鸿章站了出来,说道:“李大人,你们如此指摘君王,难道是臣子所应为吗?皇上推行新政,不也是为了富国强兵吗,仅仅靠着礼义廉耻,西洋的舰船大炮来了,他会跟你们将礼义廉耻吗?维新变法乃是强国之道,我们做臣子的就是要为皇上出谋划策,怎么更稳妥的推进变法,而不是这样横加阻拦……”
还没有等李鸿章说完话,庆亲王奕劻就跳了出来:“怒道:“李鸿章,你所兴办的洋务,花费了朝廷多少银子,效果呢,中法一战,咱们没有占到丝毫便宜,还将越南给丢了,甲午一战,要不是有了张坚之,恐怕你连整个北洋都得搭进去!狗屁的洋务,狗屁的维新,你们这是要葬送大清整个江山!皇上,咱们满清的江山永固,靠的不是什么维新变法,我们靠的是道德文章,那些蛮夷火器将我们的江山会搞得乌烟瘴气,坚决不行!”
后面的,都察御史杨崇伊等人也纷纷跳了出来叫嚣,坚决不同意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光绪帝没有想到第一次正式提出新政,就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对,守旧派中的领军人物一个个都跳了出来,将光绪气的脸色铁青,两道寒光从眼睛中射了出来。
光绪帝用眼睛示意翁同和,翁同和明白这是到了自己出马的时候了,作为帝师与户部尚书,翁同龢的地位举足轻重。
翁同龢咳嗽一声,说道:“诸位,诸位,安静!朝堂之上,你们还要一点大臣的利益没有!皇上雄才伟略,立志中兴,你们不思报效,反而设置重重障碍,你们到底是何居心?”
李鸿藻叫道:“翁同龢,这都是被你煽动蛊惑,皇上才会推行新政,作为帝师,你严重渎职!你还有什么脸面站在这里说话,如果要点脸面,就赶紧告老请辞!大清绝对不能让你们这群人搞乱了!”
光绪忍无可忍,喝道:“够了,你们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上,要不我将皇位让给你们座!我意已决,即日起推行新政,再有阻拦者严惩不贷!”
330。第330章 应诏统筹全局折
怒气冲冲的光绪一摆朝袖,直接退朝,留下群臣在哪里目瞪口呆。
光绪帝心思不宁,直接下旨,摆驾南海会馆,带着侍从,直接来到了康有为等人的住所。
得到消息的康有为正与抵达北京谭嗣同、梁启超、林旭等人商议变法维新之事,竟然听到皇上圣驾莅临,众人一阵激动,连忙从会馆中跑了出来见驾,呼啦啦跪到了一大片,山呼万岁。
光绪帝看到众人,心情稍稍好了一些,说道:“罢了,这不是在朝堂之上,诸位就不要这么多礼节了。”
康有为赶忙谢恩,率领这种人将光绪迎进了南海会馆。
光绪刚刚落座,就亟不可待的问道:“广厦,请问朕请您代拟的折子怎么样了?”
康有为答道:“皇上,折子已经拟好,也与众位同仁经过了探讨,进行了修正,正准备请徐致靖大人代为递上去。皇上如今,您下旨征召的俊才们,却是都已经来到京师了,这位是湖南谭嗣同,在长沙主持时务学堂,也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公子,这位是广东的梁启超,也是臣的劣徒,在广州主持强学报,这位是从奉天赶来的林旭,在奉天主持奉天时报,这两日刚刚抵达京城,等待皇上的召见,其余学子也都是他们从各地带过来的学生,都是一时的才俊。”
谭嗣同等几个人再次跪倒见驾,光绪兴奋道:“好好!有了诸位先生的鼎力相助,朕不愁新政不成!”
光绪接着说道:“广厦,既然折子已经写好,还请拿来我看,朕是一刻都难以等待下去了。”
康有为命人取来折子,递给光绪,说道:“皇上,这就是臣近日拟定的《应诏统筹全局折》,请皇上过目!”
光绪帝接过《应诏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