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调教大宋-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奕深吸一口气,“那就先从观澜商合说起吧!”
  “目前,华联铺在全宋有七百七十四家分铺,遍布大宋全部三百五十五个州府。”
  “除了河北诸路因为黄河下游水路还不畅通的缘故,只能做到一州一铺,其余各地,基本上一州两铺,到一州三铺。”
  王拱辰、包拯二人本来还疑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只这一句,一下子就把担心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们知道唐奕有钱,知道观澜商合的生意做得大,但是大到什么程度却是没有概念。
  现在唐奕把这个数目一报,二人才明白,已经大到天上去了。
  不光是王拱辰、包拯,文扒皮这个知道的最多的人也是乍舌不已,照这么说,唐子浩已经把华联铺做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由记得七年前,唐奕在扬州第一次找上他的时候,给他看过观澜的账册。那时候文扒皮已经是惊心不已,可是这才七年,当年那点儿摊子已经没法儿和现在比了。
  这七年,唐奕利用水路减少运输成本,再沿河网布下关键节点,然后以点及面,利用赵祯的维护,把大宋各地彻底打通。
  一州一铺,甚至一州两三铺?
  这是什么概念?
  意思就是说,华联铺的布网几乎赶上了大宋的驿站系统,天下所及,必有华联。可以说,整合了大宋全境的民生百货,这个摊子得有多大,文彦博根本就想像不出来。
  ……
  事实上,文彦博看到的只是表面。
  为了华联铺的布网,外人根本无法理解唐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河网所及之处还好说,观澜槽运的成本已经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但是,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走船,也不是每个地方开了铺子就能赚钱。很多偏远之处,或是水路不通之地,运输的成本已经超过了货物本身的价值。
  实际上,为了做到每州每地都有华联,这近八百家分铺之中,有四分之一是不赚钱的,甚至唐奕要往里贴钱。
  文彦博看了眼唐奕,又看了眼稳坐高位的赵祯,心说,唐子浩和官家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可是下了血本了!
  “这……”文彦博忍不住出声。“这就是大郎所说的根基所在?”
  “什么根基?”王拱辰疑声问道。自从进了这个屋,他就是一脑袋的问号,试图抓住每一个关键。
  而唐奕也不急着和他解释,摊手对文彦博道:“根基?”
  “算是,但非全部。”
  “……”文彦博无语了,这还不是全部?
  唐奕继续道:“准确地说,只能算是一小部分。”
  ……
  唐奕心道,这才哪儿到哪儿?下面还有更猛的。
  文彦博声音都有点发颤,“还有别的?”
  只听唐奕出声道:“还有酒业联合会。”
  “这个数字有点大,我就不细说了吧?”
  “能……能有多大?”
  “这么说吧,大宋境内五成左右的正店、四成左右的脚店、八成的官権酒坊,都是酒会名下的会员店。”
  “……”
  日啊!
  文彦博眼前一黑,幸好唐奕是为官家办事,要是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产业,文扒皮都想现在就置其于死地。只这两样在唐奕手里,就足己治其死罪!
  民生百货,还有全宋酒业。大宋朝半数的命脉就攥在唐子浩手里,怎能让文彦博不惊?
  至于唐介、王拱辰和包拯,就跟听天书一般,看唐奕更是跟见了鬼一样。
  他们根本就无法想像这小子是怎么把这些东西都揽在手里的,更无法想像,这样庞大的生意,他又是如何掌控的。
  “还有就是……”
  正当大伙儿迷糊的当口,唐奕又出声了。
  “还有……”
  “还有!?”
  文彦博腾的站了起来,“还有什么!?”
  唐奕嘿嘿一笑,“您忘了,还有观澜运力呢!”
  “……”
  文彦博真的忘了,唐奕手里还有观澜海槽两运之个大杀器呢。
  那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
  唐奕适时出声,“观澜的海槽两运……”
  “这个大伙儿都看得见,大宋每年除当地自行消化的粮食,正常流通走的都是观澜的船。各地通行的货物,两成吧,两成是我们在运。”
  货物没办法,两成已经是极限了,就算想多吃,观澜运力也没有那么多船了。
  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整个大宋货物流通的两成。
  至于粮食,那就真的不能怪唐奕了,垄断!绝对的垄断!
  实在是观澜的路耗太低了,系统的运输标准、完备的防水防潮措施,就算有人想照样学样,他也无法形成观澜的规模。
  当初观澜一插手槽运,只三年间,就已经总揽了民间和官府的粮运。
  至此,唐奕基本也算把手中的力量说得差不多了。
  华联铺和酒业协会铺就的末端供应网络,观澜运力形成的系统渠道,这就是唐奕今天的底气!
  一个超越时代的金融网络!
  ……


第652章 观澜山长——赵祯
  停停停停。
  那个单章主要是说后面那几件事儿,‘断章狗’只是调侃……而且……我那也算解释?你们也太好糊弄了吧?
  其实挺喜欢你们这种笑骂的,说明真的看进去了,说明大月月抓住你们的心了。
  继续,这是一种交流,正合我味口的交流。
  ……
  观澜商合。
  若说这十年间,唐奕除了燕云还做了什么,可能就只有观澜商合了。
  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为唐奕和赵祯带来多少财富倒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间,它在悄然地改变着大宋百姓的生活方式。
  北方的宋民不再为市面上可以买到南边的特货而新奇。
  东边沿海的水产,也不再是渔季多如土,卖个白菜价的贱物。因为观澜槽运的船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收购,然后或晒成干货,或冰鲜冷藏,发往全宋。
  老百姓冬天的饭桌也开始有绿色,南方的鲜菜,又或是观澜的冬菜已经到了寻常百姓家。
  从大辽运来的贱牛,使着牛肉不再是稀罕物,禁止屠牛的律令也越来越形同虚设。
  种种微妙的变化,正一点点把大宋的原始自然经济盘活,把整个大宋联通起来。
  物活,则人通。
  虽然华联铺的奇货价格相对较贵,但是,至少城镇中的富户愿意花钱享受这种改变,进而带动一方商贸欣欣向荣。
  唐奕前一世只是一个普通的化学硕士,对于经济与政治,只局限于考研时的一点点累积,还有超越这个时代的一点点见识。
  这些年,对于怎么盘活大宋这潭死水,唐奕也是与赵祯商量,与老师们讨论,与史为鉴。
  但是,纵使摸着石头过河,不论赵祯,还是范仲淹,亦或是唐奕,都有一个共同认识。
  那就是,想让大宋活起来,而且还不能像庆历新政一般硬力改革,只有一个办法:
  先让钱活起来!
  ……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财富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沉淀在土地之上。
  说白一点儿,就是富户大族有了钱之后,最终的流向绝大多数是买地,无止境地买地。
  注意!这种买地可不是后世的房地产,而是实实在在地养活人的土地。
  农耕社会,土地就是根本,土地就是最高信仰,土地就是财富保值的终级选项。
  这就好比一条永不断流的大河,流入一个没有出口的死湖,湖水有进无出,越积越多……
  终有一天会决堤溃坝,总有一天会淹没天下!
  这就是各朝各代跳不开,也防不了的一个死结——土地兼并。
  怎么办?唯有把死湖变成活水。而落到实处,就是让土地投资不再是最赚钱的买卖。
  唐奕的观澜商合就是试图把大宋的商业彻底盘活,彻底脱离一城一地的限制,进而带动资本向商业靠拢。
  商业是活水,而非死湖,有来有回。
  当土地不是终极选项,死湖也就变成了活水。当投资土地不是最佳选择,那囤积在富户大族手里的钱,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向了别处。
  而这个别处,只能是商业。
  大宋不抑商,是政策和人口流动上不限制,可不代表不收税。
  大宋对于商人的税赋,那是一个大仔儿都不比前人少。
  商者重税,要不哪儿来那么多钱养活那么庞大的官员体系和军队?
  所以,让资本流入商途,是向朝廷回流资金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打个比方,在邓州,买地已经不是富户的首要选择,因为从事醉仙酿果酒的上下游产业比种地挣的多得多。
  邓州比之十年前富得多,可是富户们购地的欲望却是不高,土地兼并的程度也是逐年衰退,近两年甚至略有倒退。
  把土地还给农民,富户们利用商业谋得更多的财富,两相受益。朝廷因此也税得颇丰,皆大欢喜。
  再比如东南沿海,富户大族更瞧不上买地。
  一部分人因西北用盐大增的缘故,把买地的钱用来开盐田,官府不限量地收购,比买地放租收入更高。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成了专营水产干货的大商家,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参与到唐奕的商业链条中来。
  当然,邓州与东南的改变只是个例,并不代表在全宋都行得通。
  但这也给了赵祯和唐奕足够的信心,所谓“试点”,不就是让朝廷从中吸取经验吗?
  观澜商合这个庞然大物的目的就是把大宋盘活、把蛋糕做大!
  ……
  没错。
  吃了庆历一次亏的赵祯,和见过“世面”的唐奕,这次的革新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分蛋糕。
  像后世的邓爷爷一样,团结大多数,剩下的少数人就算闹,也掀不起大浪。
  如今,这个蛋糕已经做好了,把文彦博等人叫过来通气,也不过是让他们帮着握住刀,看看怎么分这个蛋糕。
  ……
  说完了观澜商合都有什么,唐奕深吸一口气,看了眼赵祯。
  而赵祯也是微微点头,似是在首肯什么。
  唐奕心中一颤,这位观澜商合背后真正的大佬终于要露脸了……
  也不迟疑,这些年都是他在前面顶雷,也该换换人了。
  可是,唐奕也不想想,那边的唐介、包拯和王拱辰可不知道赵祯和他有什么猫腻,更不知道他们要再兴革新之举。
  赵祯这么冷不丁地露脸,没把他们吓死。
  ……
  此时,唐奕环指在坐的观澜股东。
  “与几位相公介绍一下吧!”
  一指曹佾:“曹家,在观澜占股一分。”
  曹佾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尽量风轻云淡地朝文彦博、唐介等人点了点头。
  唐奕再指潘丰“潘家,占股一分。”
  潘丰此时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十年磨一剑啊,今当出鞘时!让这些相公们也知道知道,为国为朝非士大夫的专属,潘家可不是只有铜臭气的庸门俗户。
  “王家……”唐奕不停顿,继续介绍。
  “杨家、邓州张家、邓州马家,皆是占股一分。”
  杨怀良、张晋文也是点头示意,表情甚是自傲,就连马大伟此时也是心潮澎湃。
  十年前,他是一个连媳妇都娶不上的佣户;十年后,他坐在皇帝身边,参于着大宋朝最关键的一次议事。
  而唐奕介绍完几个股东,一指自己:“我本人,占股三成。”
  这些文彦博都是知道的倒还没什么,可是,王拱辰他们就有点迷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