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调教大宋-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富弼和狄青把活儿都干了。
  立时没了待下去的欲望,悻悻然就往院外走,还不忘数落唐奕两句:“早点服软,何必闹的这么不愉快?”
  ……
  “陛下还是太惯着你了,换了别人,谁有这胆子和陛下顶牛?”
  唐奕也是无语,有时候人缘太好也不是什么好事儿,一个个都是长辈,说你几句,除了听着,连反驳都不行。
  “对了,你是怎么交待的?”
  走到了院门的宋庠无心一问。
  唐奕答道:“我去涯州,不与陛下难做。”
  “哦,涯州……也好……”
  “嗯!?”宋庠猛的顿住,这才反应过来。
  “涯州!?”
  呆愣愣地看着唐奕,“你要去涯州!?”
  唐奕一摊手,“这不正好吗?我去那儿躲个清闲,陛下对群臣也有交待,大伙儿也就能彻底放心了。”
  “一举三得,多好!”
  “……”
  唐奕说完,宋庠在门口定了许久,最后一句也没劝,一句也没骂,只是黯然回身。
  “幸好为庸出了海,不是跟你去那个鬼地方!”
  ……
  等宋庠都走没影儿了,唐奕才对曹潘二人苦笑,“有那么严重吗?特么去涯州还不如出海来的舒服?”
  二人很肯定的点头:
  “有!”
  ……
  ……
  其实,曹潘二人也不明白,唐奕为什么一门心思要去涯州。
  古书云:
  南岭遐阻,人强吏懦,豪富兼并,役属贫弱,俘掠不忌,古今是同。
  人杂夷獠,不知教义,以富为雄。父子别业,父贫乃有质身于子者。
  意思就是说,那破地方烟瘴气流毒、林深人稀,根本不懂礼教,六亲不认,有钱就是大爷,老子给儿子当儿子都是常有之事,官府更是形同虚设。
  唐奕这个癫王在京师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到了涯州……
  呵呵,屁都不是。
  而且,还有一点,使得现在的涯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险恶。
  事实上,自汉时囊入华夏版图开始,到明清彻底开发为止,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乱过。
  因为前几年的侬智高叛乱,把涯州稍稍建立起来的一点点秩序彻底打乱了。
  当年,侬智高一直打到了海南,占领了涯州。可是,这地方太荒,连侬人都没看上。打下来之后,派了一些侬人驻守,然后大队人马就撤回了内陆,再也不管了。
  后来,狄青平叛,把广南两路的侬人清缴,也是因为海对面的琼州、涯州太荒,没兴趣,所以也没管。
  如此一来,侬智高一败,海南的侬军群龙无首,被当地的土箸赶出了城郭。这下可好,海对面全是宋军,回不去,海南岛上的原住民又彪悍打不过,干脆落草,当起了山贼海匪。
  现在,那个岛上是盗匪横行、豪强雄踞,还有一些疍民靠海为生,抱团自卫。
  数来数去,就是没官府什么事儿。
  你就说,唐奕非去那儿凑什么热闹吧?
  ……


第741章 躲的那么远
  开封。
  唐奕一走,赵祯在回山呆的也是索然无味,于是早早摆驾回京了。
  对此,朝臣们也是心知肚明,这唐疯子在官家心中的地位当真不是一般人可比。
  而文彦博若是听了这话,必定会大声吐槽,一般人?二般人也比不了啊!
  现在,朝中局势微妙,有过庆历教训的赵祯更是不敢妄动,这段时间,文彦博除了黄河治河之政,再没敢有大的动作。
  他更知道,赵祯的脾气也是越来越不好,时不时就要发上一回。今日早朝过后,就让赵祯从福宁殿里哄了出来,弄得他一脑袋的包。
  包拯、唐介、范镇、司马光几人颇为同情地聚到一处,想安慰一下文相公。
  这段时候,文彦博压力不小,既要应付朝臣,又要忍着官家时不时的小脾气。
  “老夫这是何苦?”
  面对几位同僚,文扒皮也是倒开了苦水。
  “早就该想到,陛下离不开那个小疯子,何必让他出京!”
  说心里话,唐奕出京,这里面文彦博有责任。只是没想到,赵祯虽然默许了他的作为,可是,好像这位陛下似乎更愿意那个小疯子天天来气他。
  “现在倒好,却是有得苦头吃了。”
  包拯和唐介闻言,对视一眼,却是没出声。
  放在以前,这两门炮是要噎文彦博几句的。子浩就不是心向名利的人,你非得多那个心眼儿,怪谁?
  范镇倒是有点同情文彦博,“要不,让陛下把他召回京算了?”
  “召回京?”文彦博眼睛一瞪。“哪有那么容易?他一回来,朝上还不炸了!”
  “可是,子浩不回来……”却是身份最低的司马光说话了。“诸事皆滞,如何为继!?”
  “……”
  文彦博不说话了。
  司马光可以说是唐奕一手捧起来的,他当然希望唐奕回京。而且,他说的也有道理,这事儿就这么悬着,官家不敢动,他文彦博更不敢动!
  “算了!”文彦博一阵气馁,腾的站起来。
  “老夫这就去与陛下说请,就让那小子回来,让他自己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刚要出去,门下走吏进了文相公的职房,手里还拿着一纸蜡封奏折。
  “相公,燕云富相公急奏!”
  “哦!?”众人一怔,富弼急奏?
  文彦博急忙接过,打开一看,忍不住感叹:
  “陛下所料不错,那小子果然跑到幽州去了。”
  再往下看,就不淡定了,“老夫这就去见驾!”
  说着,一阵风似的冲出了职房,留下三人,一脸的便秘。
  这文彦博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你倒是先说说,奏折上写了些什么啊!?
  ……
  福宁殿中。
  赵祯一听是有关唐奕的奏报,登时忘了与文宽夫还生着气呢,急急的把他传进来,第一时间翻开奏折。
  只看前面,赵祯忍不住露出喜色,喃喃笑骂:
  “这个混小子,还是那般唯利是图……”
  “简直不像话,为了一点金矿,都把手伸到人家鼻子底下去了。”
  嘴上虽这么说,可是笑模样却是一点儿都没少。大手一挥,“拟道旨,着令汉臣点五千禁军与他。既然东瀛也不当那是好地,占了就占了吧!”
  说完,又觉不妥,“告诉狄汉臣,不可以朝廷明义占岛。”
  “臣,遵旨!”
  文彦博小心应着,他知道赵祯还没看到下面,要是看到,说不定又要发火了。
  果然,赵祯本来欣喜,可是越往下看,越是不对,神情更是越来越冷。
  到了最后,大宋官家呆若木鸡,足足有一刻钟一动未动。
  “陛下……”文彦博担心地开口轻唤。
  “卿下去吧……”却是赵祯悠悠令退。
  声音不大,可是传到文彦博耳中,却比早上那遭更让他浑身发凉。
  不敢有违,无声退下。
  待文彦博终于出了福宁殿,殿中只余赵祯和李秉臣……
  哗啦,奏折随手而落,散于地上。赵祯宛若不知,颓然转头。
  “他……”
  “他竟然要躲朕,那么远……”
  李丙臣一时无答。
  这次,他也不知道怎么帮唐奕圆这个场了。
  ……
  ……
  唐奕在幽州等了七天,才等回官家的诏令。
  五千人马足够他暂时控制佐渡岛,至于以后怎么管东瀛要这个岛,赵祯没说,但也肯定放在心上了,就不用唐奕操心了。
  还有一个事,赵祯在旨意里也是一字未提。
  那就是,唐奕让富弼转告赵祯的那句话。
  没有挽留,没有怒骂,就好像唐奕根本没说过,赵祯也根本不知道。
  唐奕不知道,那老头儿是彻底死心了,还是彻底伤心了……
  又或者,他已经不知道如何面对唐奕了。
  ……
  不管怎样,既然幽州的事情已了,也就没有再呆下去的必要了,第二天唐奕就准备启程。
  富弼、宋庠,还有狄青来送,一直送到城外。
  没有坐车,也没有骑马,三个半百的相公加上唐奕,就如郊游一般闲散于燕云的春色之中。
  富弼不由感慨:“却是有许久没有这般闲淡了啊!要是日日如此,当是美事。”
  唐奕淡淡一笑,打趣道:“那奕今天就不走了,明天您接着送。”
  富弼横了他一眼,“聒噪!”
  话风一软,“话说子浩就非要去涯州吗?”
  “文宽夫已经来信,说是京中少了你寸步难行,主动想让你回京呢。”
  “京中寸步难行可不是因为少了我。”唐奕通透得很。
  一指狄青,“是因为少了狄帅和那二十万大军!”
  京城里的事,固然有一部分他的原因在,可是根本问题还是军权在外,赵祯说话没有底气。要是狄青回去,那也就没有之前的那么多事儿了,甚至韩琦也不敢摆明车马和赵祯硬刚。
  “其实,最好的结果就是我走。要是狄帅早些带大军回朝,宵小之徒也唯有避让一途。”
  狄青一听说到了自己这里,不由苦涩一笑,“我回去很容易,可是大军回去很难!”
  “哦?”唐奕轻疑。“怎么讲?”
  富弼接过话头,“不瞒子浩,大辽的威胁并没有彻底解除。经北古关一役,倒是激起了耶律洪基图强之心,正在试图整理国内,卷土重来!”
  “所以,这二十万大军,暂时还不能回去。”
  唐奕一挑眉头,这一年尽忙着国内斗来斗去,却是没太关心大辽那边的情况。
  “富相公安心,若他敢再来,打回去便是。”
  唐奕信心满满,“能打哭他一次,就能打哭他第二次!”
  在骨子里,他不信耶律洪基有翻身的本事,也不信萧家对付不了一个纨绔皇帝。
  眼见时辰不早,唐奕朗声又道:“行了,诸位就送到这儿吧,奕要上路了。”
  富弼眉头一拧,正经的还没说,他却是要走了。
  “不去涯州……不行吗?”
  唐奕摇头,“不行。”
  他有必须去的理由。
  “诶……”
  三人长叹一声,都知道他的性子,谁也劝不动的。
  “那大郎这就动身?要不,回京一趟,与陛下辞行也好。”
  唐奕苦笑,“你们就别操心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告辞!”
  再不与几人多说,翻身上马,扬尘而去。


第742章 要佃户不要胖子
  开封最近有两件事,被百姓广为议论。
  其一,西北的魏国公突然上了一道折子,一方前上请官家,四月十四乾元节(赵祯生日)之时,请求入京为天家庆寿;另一方面,则是把矛头直指唐奕,不外乎是目无宗法、为恶京师,还顺嘴提到,华联铺的购物券在西北成患,弄得物价滕高,百姓甚苦。
  这位老国公和王德用、赵德刚是一个辈份的,算起来是赵祯的皇叔。就算是那一脉的后人,赵祯也不好薄了面子,只得下旨准奏。
  至于他为什么要提到唐奕,百姓们倒是挺奇怪,按说,唐疯子与这位老国公应该没有什么过节。
  不过,赵祯和满朝文武倒是心明镜儿似的。这两人不是过节的问题,而是新仇旧怨加在一块,问题大了去了。
  西北盐改动的是谁碗里的肉?
  当年私盐在西北横行无忌,唐子浩一技绝杀,彻底断了青盐之利。那一脉虽然消停,可是心里不可能没有记恨。
  现在,风传赵祯再起革新之意,必然又和庆历之时一般,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