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全天下怎么样,至少扬州的寺庙,目前夹着尾巴做人,错了,夹着尾巴做比丘。也没心情恢复戏场生意。完全便宜了李忱。

  他那个压箱底的歌剧院建筑,在春装展示后,正式开张。隔三岔五会有一些大戏表演,比方说三国。

  一些有钱人喜欢来这里,彰显他们格调不同,不与那些贩夫走卒,挤在同一个地方欣赏。因为生意好,李忱最近还把西游也提上日程。

  还有春茶和茶壶,随着新式泡茶法的推广热销,供不应求,虽然唐廷大肆裁员,略微影响了销售,官员都快要被开革出去,谁还有心情买什么茶具。可是因为商人还有一些大户捧场,销售还是很火爆。现在扬州,谁招待朋友喝茶,还用旧式的茶具、烹调方式,会成为人家笑柄的。只是,李忱感觉到很不满足,他想突然非常想要出海。

  ‘出海,海洋阿。’,李忱拍着船体,这船体下方,李忱可是下了血本,近水线的地方,贴了铜片,还不薄。这是为了增加船只的速度。

  ‘出海好阿,没有讨海人,咱这生意就过不去了。’,以为李忱是和自己说话,梁都头也说出感想。

  ‘说起来也真奇怪,跟咱定船的,很多都是胡人,那些蕃商。莫看来者多是唐人衣冠,可是都不是我唐人,真奇怪了。我大唐海疆都是些胡人把持着。’,听到这话,李忱一僵,这位梁都头说的一点都没错。

  不是说大唐都没有人下海经商了,可是呢,大唐沿海,大概以泉州为界吧,大概,以北是新罗人的天下。以南则是胡商,阿拉伯商人,的天下。不是说这些地方不让唐人进入,而是唐人很少。

  这也是李忱决定要出海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他还要亲自出海。

第两百七十二章 船(2)


  ‘也许…,你还可以回来啊。’,李忱对苏小小说的这句话,并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空口说白话,他动了心思,想要进行海贸,打算自己也造一艘船,然后到时候跟苏莱曼一起去远航。

  李忱突然地被勾动了出海的想法,能不想吗?海贸的利润极大,李忱虽然是个半调子的历史本科生,可是这种常识还是有的。

  利润大,风险大,可是他不得不冒这个险,他现在生意是铺开了,每天收入极多,可是花销也不少,比损益平衡还高一点。在此之前,他还能勉力维持,靠的是玻璃的收入。可这收入还能撑多久?不晓得。

  既然如此,为何不插手海贸呢?有更多的钱,他就能更多的收养一些孤儿。而这些孤儿,个个都是他扭转大唐的帮手,谁会嫌帮手多的。

  事实上,比起徐府,自他来到扬州后,就没有在往家里添人,不是因为扬州是人间天堂,没有孤儿了。而是他在没有稳定收入前,不敢再添人了。

  要是能接手苏莱曼的部分产业和人手,他就能分享海贸这块大饼了。到时候,不仅可以多招收一些孤儿。他还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各种实验,尽量的把他脑海中,各种东西弄出来。到时候大唐,恐怕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船如果造成了,真的如你所说的,大概是全大唐最快的船了。’,李忱在走神,梁都头在称赞。

  ‘真的?’‘如果没问题的话,一定。’,梁都头肯定的说,‘说不定你是对的。虽然这船很怪。’

  李忱造的这艘船很怪吗?李忱觉得还好阿。这船全长达到18丈,前窄后宽,最宽处大概有三丈,高只有两丈。

  长度没什么,这是目前唐船能够达到的最大长度。只是相比一般唐船,这船略窄,重点是,太矮了。

  ‘这船哪里怪了,不过就是让你把它拉直,然后去掉所有上层建筑吗?’,李忱不屑,少见多怪。如果有个现代人,看到这船,一定也认同。因为这船就是很普通的一艘西洋帆船而已。

  ‘这船,这么矮,吃得起浪吗?’,梁都头怀疑,一个高一点的浪,说不定都会打翻这艘船。对这种问题,李忱实在懒得回答,被任何侧浪打到船都有可能会翻掉的好吗?不过他没直接回答,眼珠一转。

  ‘问你个问题。’,李忱撇了他一眼,你这什么眼光,不过他没回答梁都头,只问说,‘一个大船,船弦高6丈。旁边系了艘小船,小船船弦高一丈,现在开始涨潮了,每个时辰掌两丈,小船船弦要多久才能到达大船边缘?’

  ‘哈,你这问题难不倒我。’梁都头一击掌,他的性子略显跳脱,不然也不会接下李忱这生意。李忱跑遍全明州,就这个家伙赶接他得单子,其他师父听到李忱的要求,无不退避三舍,甚至有人直接把李忱赶走,甚为李忱是来坏他们招牌的。

  怎么坏?很简单阿,只要让他们船场造一艘怪船,刚出海就沉没了,到时候人人都会说,他们造的船,品质烂,样子怪。李忱完全可倒打一把,说他当初没要求这么造,都是他们乱搞。

  对于这样的人,李忱只能说,莫非你年轻时候这么做过?不然这脑洞也开太大了吧。

  ‘大船船弦高六丈,涨潮每时辰两丈,只要二时辰又两刻,小船可以接触到大船。’,梁都头自信满满的说,结果换来的只有李忱的摇头叹息,‘你还是照我的吩咐,造船好了。’

  ‘啥,答案不对吗?’,梁都头摸不着头脑,看到李忱都不甩他,大声嚷嚷‘告诉你,别以为我没学过算学。就是两个时辰又两刻,这不会错的。’

  ‘等一下,难道是我算错了。’,他不自信起来,掐着手指在算,‘里面怎么样了,可以看看吗?’,李忱打断了他算数,他现在不满足于看外观了,想看一下里面,‘可以阿,目前龙骨布置好了,接下来要布置隔舱。’。梁都头带李忱攀进船体里面。

  李忱朝最底下看去,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隔舱,那就是中国人航海技术上的贡献,有名的水密隔舱。

  ‘看来,不,还是有能做的。’,李忱本来以为,他可以对船体的建造提供更多意见。但是在唐朝,好像也没什么他能做的了,水密隔舱,在唐代早就被应用了。不过,他又想到了些事情。

  ‘为什么要在船体上开洞?’梁都头很傻眼,谁不要求靶船密封阿,今天碰上一个主动要开洞的,这人是脑袋有洞了吧。梁都头,无师自通学会了脑洞这个词。

  ‘又不是要开很大。’,李忱解释道,‘你开一个这样的洞,往斜下的。的话,要是船舱内有水,可以自己流出去。假如真的浪大,可以堵上。’

  ‘好像有点道理阿。’,梁都头抓了抓稀疏的胡须,思考这样会不会把船弄沉了,‘好像有些道理阿,好,你都不怕了,某就试试看。’,一咬牙,梁都头答应了,反正造这种怪船,这样的事情都做了,开个洞只是小事。

  ‘放心吧,没事的。’,李忱安慰他,向他保证一定没问题的。当然没问题了,现代渔船很多都有这样的构造,李忱看过的。再说了,就算这方法行不通,了不起堵上。

  ‘在来,你能这样弄吗?’,李忱比画了下,他希望替船弄两只脚,‘这东西…。’,梁都头犹豫了,想了半响,答应了,‘唉,真不知道接下你这船,是对还是错。’

  ‘拜托,这船楼太高了,会翻船的好吗?’,见梁都头这么没自信,李忱给他打气,不能让他患得患失的,怕他影响进度,‘想想看那种五牙战船,船楼有比他高的吗?那种战船也就是在江、河里面转转,能出海吗?’

  ‘对阿。’梁都头拍手,难怪他要把船弄的那么平直,好像真的没必要把船楼弄的那么高阿。

  ‘对了,你那个问题的答案呢?’,李忱和梁都头达成共识,也看过船了,便先暂时离去,因为他明天还约了另外一个人,也是有重要的问题要讨论。只是,临行前,梁都头,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又冲出来,冲着李忱的背影吼道。

 

第两百七十三章

  当天,因为第二天还约了人见面,李忱又多停留一晚。夜里,还是那间客房,李忱坐在书桌前面,桌上摊了一张纸,纸上写了些东西,李忱正在往上面加油添醋。

  最后,李忱还是决定出海。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或许你会问,出海有什么好艰难的?每年都那么多人出海,虽然死亡率高,但是也没高到50%。又不是去赌那一半一半的机率。

  是啦,死亡率不高,但是航海不那么简单的。在这个时代,会去航海的人,都是些下阶层的。

  收入虽然不少,可是他们要忍受很多陆地上,同样是底层工作之人尝不到的苦。

  海上旅游跟你去海上工作,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人家两天玩一玩就下船了。你要长期待在海上,被每天一成不变得景色折磨。要挤在狭小酷热又臭的船舱里面。

  还必须忍受疫病,长期待在潮湿环境会染上烂脚病,长期没有上陆还会染上坏血病。暴风雨来,陆上人们还可以躲进屋里,船员呢?只能跟大海挣命。

  船员生活,不要说古代了,连20世纪现代社会,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当然了,现代社会船只可比古代大上很多倍,船员生活相对好一点。可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尤其是远洋渔船,艰困处,恐怕不比古代船员差。

  思前想后,李忱还是决定跑一趟,苦一点就苦一点吧,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去走一趟。没有人比他熟知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必须亲自去。

  他动了心思要出海,当然不光是为了多赚钱。虽然他马上想到,他还可以用海贸来掩盖玻璃的来源,伪装成海外舶来品。

  他现在收入受到限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敢放太多玻璃制品出来,他担心太过于频繁的拿出各种制品,人家会怀疑这些玻璃制品,根本是扬州本地生产的。

  至于你说新种茶叶和茶壶的销售,虽然利润不少,可是别忘了,他还支持做了很多实验,所以不能扩大收养孤儿。

  ‘海外,海外,中国难道真的已经地大物博道不需要外物了吗?’,正书写什么的李忱,一下闪神,写错了个字,干脆停笔休息一下,想着刚刚他突然冒出的念头。

  有钱可以办很多事情,有钱当然很好,可是他还有很多赚钱的方式,出海不是唯一。况且,他也可以像别的商家那样,找合格的船长,让他去跑。不需要亲自去跑一趟。

  只是,不亲自走一趟,谁会知道他要什么?李忱想到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满清,勉勉强强开了广州,让十三行为远来朝贡的番人采购货物。

  对于英使马嘎尔尼开放通商的要求,乾隆置之不理。认为****富有四海,什么都不缺,能开个广州,让你们买些货物,那是朝廷恩赐,不要再妄想其他更多。乾隆也就勉强对时钟感兴趣一点,让清朝工匠,模仿制造。结果,全便宜了八国联军,当初八国联军攻下颐和园,从里面搜出了很多制作精美的时钟。都是中国自制的。擒纵器?拜托,一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就会造了。

  只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第一个把擒纵器用在计时上,有什么用?钟表还是别人发明的。

  中国确实地大物博,无所不包,无需外求。在现代,要是有人保持这种想法,绝对会被人笑掉大牙,可是在那个时候绝对是真理。甚至还有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