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败家子-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传来回来的消息却并无此等迹象,薛延陀人也在四处“搜救”,是不想李绩和大唐撕破脸皮, 还是装模作样拖延时间,暗中调动兵马备战,抑或真出了什么奇怪事?
不过大度设南下是不争的事实,夷男派长子出动,到底是意图进攻,还是出于防守的心态,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让人伤感的便是谢逸,难得一个有为青年,就这么……
江夏郡王少不得连胜叹息,金城郡主李安宁也是相同的反应,谢逸的表现与他平素所见的男子都不同,有种别样吸引人的风采,近距离相处很舒服,却不想……
一想到这些,小郡主心里不禁堵得慌,甚至忍不住落泪。
世子李景桓得知此事,心中则泛起些许古怪的情绪来,情敌回不来,本来或许算得上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但纵然谢逸回不来,郑丽琬也不会嫁给自己,自己也没那个勇气提出任何非分之想,结果只能是俏佳人变成俏寡妇。
颇有怜香惜玉之心的李景桓当然不忍看到佳人不幸的情景,可按照传回来的消息,使臣确实可能……
唉!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让人不胜唏嘘的事情,但愿谢逸能活着回来吧!不要让郑丽琬再成为寡妇。不要让佳人再伤心。
李道宗没有儿子那么多复杂的理由,但心思是相同的,他也希望谢逸能够归来,并且有些有根据的“奢望”。谢逸才智卓是出了名的,又是擅长于随机应变,兴许在危局之下有办法逃出虎口,顺利回到大唐境内。
所以在调动大军严阵以待的同时,李道宗还让儿子李景桓率领兵马前去边境接应。前军斥候已然进入双方的军事真空地带,甚至是悄悄进入薛延陀境内,只为探查消息以及可能的接应。
不管谢逸和狄知逊能否能讨回来。做好接应是自己的本分,李道宗觉得自己有这个意外和责任。
与此同时,关于使团的一切消息全都传到了长安,送去了太极宫承庆殿。
……
太极宫承庆殿,正在高照的艳阳下赏菊花的李世民被惊扰了,盖因为中书省接到李绩和李道宗两个人的奏疏,不得不赶回承庆殿。
中书舍人马周脚步匆匆而来,李世民顿觉不妙,待接过奏疏一看。整个人的表情顿时有些不好了。
出使薛延陀的使团出事了!
准确来说,使团还在,但的呃使臣竟然——失踪了?
这算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有些蒙,然后下意识生出些许念头来。薛延陀人难道要谋反吗?难道还是走到了必须动兵的地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世民自然不怕事,虽说原本不想立即动兵,但如果薛延陀人真的不知死活。那么他不介意立即动手教训。
不就是开战嘛,左右不过是多花费点钱粮,多付出点精力和代价而已。如今的大唐有这个资本,大唐的天威和尊严是绝对不能被亵渎,这是原则性问题。
真正让他恼火的是谢逸和狄知逊的失踪,虽说是“失踪”二字,但这种情况下,任谁也不会首先往好处想。
凶多吉少是所有人共同的第一印象,两位使臣八成是回不回来了
狄知逊是良臣,谢逸更寄予厚望,但是……
李世民突然有些后悔,也许不该派谢逸前去出使的,多少的一个人才,何必把他放在那么危险的境地下?今秋的庄稼已经收获,土豆和玉米的高产再次让他惊叹。
长孙无忌在农田里看到金灿灿的玉米,再称量亩产之后,当场不仅仅是惊叹,甚至算得上痛哭流涕,激动之情简直不能用言辞来形容。
而这一切都是谢逸的功劳,虽说到目前为止仍旧不知道谢逸到底从何处得到的良种,但有高产的粮食存在,那就足够了,来源并不那么重要。
但相通的道理,也许谢逸身上还有很多神秘且神奇的东西,现在就让他这么“一命呜呼实在不值得的。
当初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可是圣贤教过的道理。自己怎么就忘了,将最年轻难得的臣子这般断送了?
一时间,李世民不由有些后悔,有些自责。
虽说薛延陀仍旧很大动兵的可能,谢逸和狄知逊看似没有完成出使任务,但此刻李世民心里没有一点怪罪之意。
毕竟这并非是个容易的差事,换个人未必能完成好,何况草原上可能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麻烦和突发情况。
薛延陀没有直接竖起大旗发烫,夷男不曾直接率兵马南下进犯,而是弄出使臣“失踪”这样的说辞,某种程度上已经算谢逸和狄知逊的成功了。
也许草原上出了什么变故,是谢逸和狄知逊通过一些个人努力,将薛延陀人逼到了如今的地步。也许谢逸和狄知逊是真的“失踪”了,他们迫不得已出此下策略,然后害苦了薛延陀人,让他们举棋不定,不敢轻举妄动。
也许……谢
逸和狄知逊此刻藏身何处,或者在在回来的路上,最不济便是被薛延陀给扣下了,但应该还回得来。
但愿如此吧!
李世民沉吟许久,也不曾召见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重臣商议,便乾纲独断,抬头对中书舍人马周道:“立即拟旨,着李绩与李道宗密切监视薛延陀,严阵以待,户部随时做好运动军粮的准备。
边军全力搜索,务必尽力营救谢逸与狄知逊,若能救回朕的良卿,必有重赏,再派使者前往薛延陀,向夷男问罪,并宣召孙武开立即返回长安请罪,不得有误。”
严阵以待,防备最恶劣的后果是最必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国家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救援也是需要的,如果能救回谢逸和狄知逊,付出一些代价完全也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则是搞清楚来龙去脉,草原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只有闹清楚缘由,才能知悉真相,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是!”马周看出了李二陛下阴沉的表情,知道皇帝此刻的心情,自然不敢有丝毫迟疑,当即答允一声,匆匆前往中书省拟写圣旨,传去并州和灵州。
马周出门的时候,并未注意到,一高一矮两道瘦小的身影待在承庆殿的门边,也许他们已经停留了很久。
外人无故靠近承庆殿,偷听殿内皇帝与重臣的交谈,等于偷听国家机密,是要杀头的死罪。寻常人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能靠近承庆殿,因为会被守卫的禁卫军拦截,甚至剁成肉酱。
但有些人例外,比如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他们带着淑妃杨氏制作的点心,本来是要来送给父皇的。
没想到在门外听到一个让他们万分震惊的消息,一时间,或者说根本无法接受的消息。
一时间,晋王李治神情不禁有些恍惚,最尊崇最信任的谢长史在草原上上出事了?回不来了?怎么可能呢?谢长史不是向来最为聪明,最为机敏嘛,他说说好年底前一定会回到长安的,怎么就……
晋阳公主兕子也受到了不小的惊吓,虽然年纪小小,但聪明伶俐,自小生长在皇家的她有几分超乎年纪聪敏,能够懂得父皇和马周那番话的意味。
手中装着点心的食盒落在欣赏,晋阳公主早已眼泪汪汪,抽噎道:“逍遥哥哥……他去哪了?”(未完待续。。)
第二一四章 长安惊
承庆殿里,李世民被食盒骤然落地的声音惊动了。有人竟敢在要紧时刻惊扰圣驾,简直是不知死活。
心烦意乱的李二陛下本来要大发雷霆的,但看到是一双可爱的儿女之后,表情瞬间就变了,至少满腔怒意消失的无影无踪。
尤其是两个孩子都情绪低沉,眼泪汪汪,看着不免让人心疼。
原因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他们肯定在门外听到了使团的事情,两个孩子对谢逸相当有感情,得知他遭遇危难,自然难以接受。
李治的嘴唇微微颤抖,用刚刚开始变化的少男嗓音痴痴地问道:“父皇,谢长史真的出事了?”
“父皇,逍遥哥哥回不来了吗?”晋阳公主兕子一下子扑进了李世民的怀抱,小眼睛通红,泪珠儿不断滚落。惊恐担忧之下,早忘了与谢逸的约定,这个两人间独处时才能使用的的名字呼之而出。
话音入耳,李世民的眼神顿时有些诧异,李治担心谢逸完全在情理之中,毕竟谢逸是晋王府的长史,与李治有半师之谊。
兕子担忧与伤心基本倒也说得过去,谢家人她都熟悉,是有些感情的,何况小女儿家本来就胆子小。但李世民也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事实,与兕子感情最好的谢家人竟不是谢小蛮,也不是杜惜君,竟然是谢逸。
听听小公主喊“逍遥哥哥”多亲切,担心之情也溢于言表,显得万分真诚,那种表情似曾相识。
李世民沉吟许久,终于想起来,当年自己出征在外,观音婢(长孙皇后)不就是这般模样吗?
一瞬间,兕子的形态像极了她母亲。以至于让李世民格外注意,也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若非只有六七岁的年纪,李世民可能真的会怀疑女儿和谢逸之间有没有什么私情。
转念一想,兕子到底还小,懂什么啊?多半是自己想多了,李二陛下理所当然给自己“不靠谱”的想法开脱。下意识认为只是兕子心性善良,本来和谢逸比较熟稔,下意识会有这样的反应。
李世民叹息一声,柔声安慰道:“莫担心,父皇已经派人去营救了。也许要不了多久谢长史就能回来。”
“真的吗?”兕子眨着通红的眼睛,认真地询问。
“是啊,父皇什么时候骗过你?”李世民同样回答的很认真,仿佛做出了一个承诺似的,的那实际上他自己也没底……
李治到底年纪大些,清楚地听到父皇口中的“也许”两个字,这是个假设性的回答。根据刚才听到的内容,再想到父皇震怒的声音,素来镇定的中书舍人马周那有些匆忙的脚部步。李治便心中了然,事情比想象的更为可怕。。
按照大家的言辞习惯,如果非要说“也许”这两个字,也许自己的长史真的回不来了。一时间他心中泛起许多念头,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如果不是在父皇当面,又不想吓到年幼的妹妹兕子,李治说不定会当场大喊出声的。
但是。他终究没有,终究忍住了。
相反还跟着父皇一起安慰晋阳公主兕子,但背过身去的时候。李治的表情格外阴沉,无比低落,叹息声从未停歇。
……
草原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根本瞒不住,更何况李二陛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打算隐瞒封锁消息。
毕竟只是失踪的两个使臣,没有要弄的太神秘,太紧张,否则被外界猜测,以讹传讹,反而会引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使团“失踪”的消息扩散出去,顿时在长安城里不胫而走,掀起轩然大波。
震惊!
这是一个震惊的消息,自打击败颉利率领的东边突厥人以后,大唐人骨子里都是骄傲的。从君主到百姓,都下意识认为四周的部族该归附大唐。
时间久了,这种感觉习以为常,如今突然冒出使臣在薛延陀遭遇不测的消息,众人第一反应是薛延陀竟然敢惊扰不敬大唐,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故而此事立即在长安城里引起热议,一时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大部分关心国是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后果,尤其是可能的战事,纷纷露出忧国忧民神色,却也有人准备趁机发财。
一旦开战,粮食价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