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败家子-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屯卫确实算得上是精锐,但是相比左武卫似乎还差了那么一丁点,更要紧的是士气。左屯卫大部分的兵卒是都是听命行事,在出动之前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入了东宫之后才知道是要谋反,是要弑君,大部分其实心里在打退堂鼓,是抗拒的。
只是暂时在将领的鼓动、引诱甚至是威逼下勉强行事罢了,当左武卫的大军到来之后,他们的士气顿时便散了。尤其是程知节骑在高头大马上,大声呼喝让他们很是畏惧,下意识会有退让。
毕竟程知节乃是当朝大将,威名众所周知,他的威猛展现出来的时候,兵卒们怎能不怕?尤其是太子谋反的真相已经越发清楚,而且看样子是注定要失败了,如果继续负隅顽抗下去会是什么后果?
士兵们都是聪明人,他们不想最终被作为谋反逆贼被推上断头台,然后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现在放下兵器,可以算是不知情,及时幡然悔悟,情况自然完全不同。
本来杜荷和李安俨还能稳住局势,可是当他们受伤之后情况完全就变了,即便是侯君集立即带着自己的部将和东宫六率前来支援,依旧无济于事。
纵然是世间一等一的名将。侯君集此时此刻也完全没有回天之力,军心散了,人心向背十分明显,这样的局势下,绝世名将也不可能取胜。于是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左武卫的大军进入东宫。
而东宫里面。李承乾始终没能够控制李世民,谢逸带着谢家扈从的及时出现挡住了东宫死士的围攻。然后李承乾看到了一个人,他看到了纥干承基,一个困扰了他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当东宫处在左屯卫兵马的包围之中的时候,谢逸怎么能这么快地直接进入东宫,现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试问还有谁比纥干承基对东宫的地形和防御情况更为熟悉呢?
不止如此,据说自己要谋反的消息也是纥干承基泄露的,李承乾并不知道谢逸未卜先知。已经先一步推断出来。
此时这位落败的太子心里十分难过,被最亲信的人背叛,这种滋味当然不好过了。
“纥干,你……孤终究是看错你了!”
“殿下,属下该死……”纥干承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始终不曾抬头看向李承乾,也许是觉得无言以对旧主吧,他只是默默地抽噎着。似乎难过到了极点。
当此之时,程知节已经率领左武卫的大军冲进了东宫。侯君集、杜荷与李安俨等主犯首先被控制,随后左武卫的兵卒也毫不客气地将太子殿下围在了当中,但是没有敢进一步冒犯。
毕竟皇帝陛下还没有发话,此时此刻,李承乾还是大唐的太子……
“臣程知节护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随着左武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的这一声呼喊,本次东宫谋反的兵变环节也就宣告失败了。
“知节来的正是时候,何罪之有?”李世民走上前去,紧绷的神色放松了许多,但是依旧严肃。依旧威严十足,他仍旧是至尊的皇帝陛下。
“谢陛下!”程知节心中已经有几分疑惑,当看到保护在李世民身边的是谢逸和谢家的扈从之后,粗中有细的他便发现了疑点。
按理说如果皇帝陛下早有安排,那么先一步前来护驾的该是羽林卫才是,怎么会是谢逸呢?难不成……可那诏书明明是真的,确信无疑。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程知节暂时有些糊涂,但现在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皇帝陛下已经接过话头,已经认可了自己的行为,这就足够了。
“陛下,请问一干人等该当如何处置?”程知节小声询问。
李世民抬头,冷冷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先是侯君集、杜荷、最后是李承乾,这个过程略微有点漫长。很显然,皇帝陛下的心情不怎么好。
也就在这个当口上,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在东宫门口响起,政事堂的诸位宰相、以及魏王李泰等人匆匆而赶来。但在这样的情景下,又有几分姗姗来迟的感觉。
“臣等护驾来迟,请陛下降罪!”
同样的话语出现的时候,李世民没有很快回应,更没有给出何罪之有的说辞,而是沉默,许久的沉默之后淡淡道:“你们起来吧!”
“陛下(父皇),您一切可都安好?”
“朕没事!”李世民的回答很淡漠,他说的是实情,身体上他确确实实没有受到任何的损伤,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心,此刻已经算的上千疮百孔,所以这句回答既是实事求是,亦算是口是心非,此中悲凉的心境在场之人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到。
确认李世民身体无恙之后,宰相们都松了口气,但李泰却经不住有那么一丁点失望。父皇没死,如果完全按照自己之前的设想,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是现在,这个结果隐约让人有点失望了。
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同样没死,虽然他接下来很有可能被判处死罪,但没有立即死这就不是一个好兆头。
不过他已经是个阶下囚了,储君身份将永远不复存在,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有那么一丁点的安慰。
李泰不经意间看向李承乾,对他的这位皇兄没有丝毫的同情,但也没有憎恶,而是一种包含了嘲讽、奚落、甚至还有一丝感谢的复杂心情。然后便是得意,太子倒了,这东宫自然该换新的主人了,它属于谁呢?
只是……
李泰的目光扫到谢逸的时候,微微皱起了眉头,如果没有他这一切会是多么的完美。但现在,他抢去了一切风头,甚至有资格和父皇站在一起……
房玄龄、长孙无忌和岑文本等人此刻的心情都比较复杂,叛乱算是暂时稳住了,皇帝也安然无恙,这算是再好不过的解决了。
但是事情显然没有结束,甚至说最为麻烦的事情才刚刚开始,他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掠过太子李承乾。惋惜、遗憾、还有更多的复杂的情绪浮上心头,当初那么优秀的一个储君,怎么就到了如今这个模样呢?
这些如今都没有意义了,当他准备策划这场谋反的时候,有些事情就已经注定。弑君弑父,犯上作乱,这个罪过大了,太子之位肯定不保,性命能不能保住同样是个大问题。
最烦恼的是则是太子倒了,那么大唐的储君之位该由谁来继承呢?国本不立,天下不安,这个道理他们最为清楚。
如何处置李承乾,储君之位该当如何,这些都是接下来相当棘手麻烦的问题,想想便让人头大。
如今看似雨过天晴,但实际上狂风暴雨或许还在后面,兴许还会来的更为猛烈……
那边李世民沉吟片刻之后,吩咐道:“程知节,你立即汇同李道宗,接管整个长安城的兵马,然后搜捕与东宫谋逆之人。”
“是!”有了具体的吩咐,程知节当即领命。
李世民续道:“孙伏伽,一干人犯全部押入大理寺,等候审讯。”
“是!”又几个烫手的山芋扔过来,虽然不情愿,但孙伏伽还是得乖乖地接着,只是有一点略微为难:“陛下,太子……”
李承乾的太子身份还在,所以办事难免麻烦……
李世民当即道:“文本,拟旨昭告天下,废除李承乾太子之位,交付有司,查其罪行!”(未完待续。)
第三九九章 李治的疑问
岑文本是中书侍郎,拟写诏书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然后就可以按照法理交给有司问罪了。
李世民这么一句吩咐,大唐的天色正式大变。
李承乾从储君变成了阶下囚,接下来会是怎样的下场呢?这个还不好说,皇帝陛下说的是交付有司调查问罪,有司到底是哪个衙门目前还不知道,这最后定什么罪就更不好说了。
毕竟李承乾是皇帝陛下的嫡长子,是长孙皇后所出的爱子,皇帝陛下未必会下得去狠手。关于这个问题,在场之人都心中有数。
无论是生是死,李承乾肯定是不会有好下场了,他即将要彻底走出历史舞台。接下来最为紧要的是东宫暂时失去了主人,接下来将要入主的新主人会是谁呢?会不会因此又惹起腥风血雨?
对此,很多人很难报起乐观心态,毕竟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齐王李佑、和李承乾先后谋反,已经天下震动了。
接下来……谁知道会怎样呢?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心中如何打算?
有人无意间瞟向院中的魏王李泰,他是嫡次子,且素有文才贤明,入主东宫自然是有资格,也是有机会的,从目前看似乎也是机会最大的。
李泰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听到李世民说出废太子的那一瞬间,李泰心潮澎湃,别提有多激动了。等候了许久,努力运作了许久之后,这个机会终于出现在眼前,如何能让人不激动呢?
此时此刻,对于李泰而言算是一个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只实现了一半。只有当自己真正入主东宫,坐上储君之位的时候,才能真正安心。
好在今天已经做好安排对晋王李治动手,李治一死。储君之位的竞争者就更少了,只剩下吴王李恪这么一个对手。
相比之下,自己占着礼法上的嫡出,背后还有舅舅和关陇贵族支持,希望自然是很大的。何况父皇对自己一直宠爱有佳,再争取一下希望还是很大的。所以李泰心中不由自主会乐呵呵,有几分得意,并且充满了希望。
至于李承乾被押送离开时那狰狞,且恨意十足的眼睛,他根本没看在眼里。成者王侯败者贼。李承乾现在已经是个阶下囚,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也没有尊严可言了。
倒是谢逸,李泰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略微长了一些,这个家伙在某种程度上帮了自己,却也坏了自己的好事。父皇没有直接出事,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己不利的。而且谢逸的一系列举动大抢风头,于晋王府大有裨益,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幸好之前已经有所安排。李治命不久矣的情况下,谢逸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即便今日有护驾之功又如何,眼睛需要盯着前面。需要往前看才行,要让他知道谁才是大唐未来的主人。
……
孙伏伽押着一帮主犯去了大理寺,程知节的大军仍旧穿梭在长安城里,清缴和东宫谋反有关的人物和残余势力。比如汉王李元昌等人。也是李承乾一等,当时他正在帮着活动宗室和勋贵。
可惜抱以厚望的侄子李承乾失败了,他便很快也成了阶下囚。许多与东宫有牵连的将领和臣子都卷入其中。虽然其中有不少人可能是冤枉的,但现在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所以他们暂时没有申辩的机会。
随着搜捕清缴的进一步深入,太子李承乾谋反额消息也彻底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随后传遍了整个大唐国境,少不得回天下震动。
……
知道此事,身在东宫之中的谢逸才彻底放下心来,李世民平安无事,晋阳公主李明达也平安无事,这个结果算是再好不过了。
与此同时,谢逸心中也浮现起一个大胆的猜想,原本历史上晋阳公主好像就死于李承乾谋反的那一年。按照今日的情形来看,也许李明达的死亡不是因为疾病,而是因为谋反叛乱,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上。
适才的情形十分危险,好在自己及时到来,挽救她与危险之中。那么按照正常的节奏,晋阳公主李明达已经避开了她宿命中的危机,应该不会再英年早逝,这个结果无疑让人十分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