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败家子-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李世民暂时沉浸在君临天下,众臣拜服的陶醉中,并未发觉异样。
  接下来便是繁杂的仪式,太子李承乾致辞恭迎,李世民还象征性地发表了几句讲话,然后乘坐御辇去了太庙,据说是要敬告天地祖宗。
  幸运的是,这些仪式只有部分人员参加,谢逸可以“躲过一劫”,得以轻车简行,直入长安城。
  回到自家马车旁,但见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正在与杜氏和小蛮话别。片刻之后,内侍省就会派人送他们回太极宫。
  长安乃是都城,自然不能有洛阳宫的权宜之计,谢家人只能居住在宫外的宅邸,很难出入宫禁。所以往后见面的机会便少了,李治和兕子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很是不舍。
  “兕子,没事的,往后我们可以向父皇请旨,去谢学士家玩耍!”见妹妹伤心几欲落泪,李治急忙劝慰。
  晋阳公主天真询问:“真的吗?”
  “当然!”李治回答的很迅速,却也很勉强。
  尚未在宫外开府另居的皇子出宫本就不易,何况他年纪幼小,至于年纪更小的公主,出宫更是难上加难。
  往后见谢逸一面或许不难,但杜氏和小蛮却不知多久才能得见一面?想到这里,李治不禁有些伤感。
  谢逸看在眼里,心中也在盘算,或许真的需要想想办法。抛开感情而论,晋王和晋阳公主的存在,对谢家而言意义重大,这样重要的砝码怎么轻易丢弃呢?
  “两位殿下,毕竟同在一座长安城,总有机会能见面的。”谢逸轻声安慰。
  “嗯!”李治和兕子乖乖点头应允,对于此刻的他们而言,谢逸的话会有说服力。李治相信谢学士不会信口开河,晋阳公主相信逍遥哥哥不会骗人。
  送走了依依不舍的李治和晋阳公主,谢逸也准备带着家人进城去看新房。
  李世民赐下的宅邸就在安业坊,紧邻长安中轴线朱雀大街,陆通已经打扫干净,安排好家丁仆从,只待主人入住。
  “逍遥啊,初入长安,恐你不识道路,老夫给你派个向导吧!”程知节很热情,在洛阳时谢逸登门送酒是个良好开端,陕州救驾,等于也是救了他程知节。
  事后老程对谢逸也是多有感激,加之看中这个少年才华横溢,前途远大,程知节自然是处处厚待。
  谢逸笑道:“那就多谢卢国公了。”
  程知节道:“就让王永安去,你与他熟悉,另外……再让他在你府上留几天,看家护院。”
  “这……恐怕不合适吧?”谢逸满头黑线,王永安是禁军飞骑成员,皇帝的家丁给自驾站岗,恐有僭越之嫌。
  “无妨,此事陛下已然答允。”程知节道:“你护驾有功,却也狠狠得罪了刺客,万一宵小寻机报复……虽说长安城里有驻军和武侯巡夜,但万一有危机,终究抵不上身边有个护卫。”
  “如此,多谢卢国公了。”道谢的同时,谢逸心里也泛起一丝不安,怎地把这个问题忽略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万一刺客想不开,找自己报复,可真是件麻烦事。总不能一直从皇宫里借侍卫吧?看来很有必要招募几个游侠好手作护院,工钱高的离谱都可以,安全太重要了。
  在王永安的引导和护卫下,谢家人乘坐马车从灞桥直奔长安城。经过延兴门入城时,谢逸探出头来,高大的城墙出现在眼前。
  宽阔的护城河后,城墙大约四丈高,城楼更是高的惊人,大概有十丈高,差不多等同于后世十层楼的高度。
  经过城门洞时,谢逸发现城墙的厚度也很惊人。王永安介绍说,城墙基本呈梯形,底座六丈宽,城墙顶宽亦有五丈,差不多十五米的样子。这个宽度,在上面跑马车都不是什么问题。
  更让谢逸惊讶的是,这样厚实的城墙环绕整个长安,总计有七十多里。这样算下来,城市面积有七八十平方公里,在这个年代绝对称得上超级大城市。
  进城之后,便是沿着笔直的街道直接前行。不用王永安介绍,谢逸也知道,长安和洛阳的城池布局大同小异,四四方方,纵横交错的笔直街道将城池划分为一百一十个坊,东西二市为商业区。
  谢家宅邸所在地便在这条街道与朱雀大街交汇处的安业坊,出门沿朱雀大街直接往北走,就能到达太极宫。
  用王永安的话说,谢学士圣宠优渥,御赐的宅邸紧邻朱雀大街,称得上是长安的黄金地段。而且谢家是可以在坊外街边直接开宅门的,在唐朝长安,这是贵族官员们才有的特权,寻常百姓可没有这个资格。
  高大上,感觉不错!
  有禁军护送,一路前行自然畅通无阻,很快直接到达朱雀街的安业坊。谢逸也有幸第一次看到唐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街。
  很惊人,街道的宽度竟然有一百五十米之多,从皇城承天门直到城南明德门,因而也被长安百姓称之为“天(门)街”。
  与此同时,朱雀大街也是一个地域分界线,街东归属万年县管辖,街西则是长安县管辖。
  唯独有个不好的地方,朱雀大街竟然是黄泥土路,连石板都不曾铺,未免与国际化大都市不相匹配,差评!
  到了安业坊,淮阳县伯府很好找,偌大的匾额清晰可见。得到消息,陆通早已率领一众新招募的家仆婢女恭候在门口。不少安业坊的居民得知有新的勋贵入住,纷纷聚集在街口看热闹。
  作为男主人,谢逸当然要下车与家仆们见个面,打个招呼!
  数月后再见谢逸,陆通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态度也越发恭敬。无它,不过几个月时间,谢公子便从县男成了县子,而今又成了伯爵。
  为此,这宅邸门口的匾额都换了两三回了,虽然麻烦,花费也不少,但陆通却格外高兴。
  值啊!当初的眼光太精准,选择多么明智,傍上这么一棵大树,陆家至少三代富贵不愁啊!
  “阿郎,房舍修缮一新,打扫赶紧,我等恭候多日,只等您入住!”陆通改口称谢逸为“阿郎”,这是仆从对家宅男主人的标准称呼,毕竟今日不同往日,再叫公子已经不合适。
  “好!”
  “恭迎阿郎入府!”一众仆从侍女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年轻的男主人,一边恭敬相迎。
  “不必多礼!”
  谢逸一挥手,沿着宅门往里面走去。至于杜氏和小蛮则没有下车,而是从打开的角门直接乘车入内。
  五进的院落算不上富丽堂皇,格局中规中矩,修缮一新后看着倒像那么回事。陆通也算有心,各处布置的都颇为妥当,家什用具,花草树木都称得上精致,没少花钱,也没少费工夫。
  谢逸四下瞧了瞧,赞道:“陆东主,费心了。”
  “这都是小人应该做的。”陆通笑道:“阿郎可要对家中仆人吩咐什么吗?”
  “这个……先不必了,回头待夫人伤势痊愈后再说,你先为随我回来的禁卫军安排住处饭食,他们估计要在这住几天。”
  “是!”禁卫军驻守护院,这待遇……陆通更是喜形于色。
  谢逸眉头一动,问道:“我问你,我吩咐过的……”
  陆通当即满脸堆笑道:“阿郎叮嘱,小人怎敢忘记?中院东西卧房之中,热炕早已为您和夫人准备妥当。”
  ps:感谢书友无忧我自无虑、眠月叶歆、捻花沂梦、北冰小雨、风之舞者5638的打赏!


第八十四章 旧爱新宠

  别的都可以没有,唯独一张热炕不能少。
  长安的冬天寒意森森,更甚淮阳,没有热炕怎么能行呢?更何况,淮阳那张热炕上有着太多美好回忆。
  好在陆通用心,早早做好准备,谢逸对此相当满意。与陆通再交代几句,便匆匆往角门而去,马车已经停在那里。
  淮阳那位乳母平娘也随陆通举家迁来长安,丈夫在商行做事,她留在谢家为仆。平娘很主动地上前抱下小蛮,扶着伤势未愈的杜氏下车。
  虽说有木凳台阶,但是还是有点高,谢逸不大放心,匆匆上前将杜氏横抱起,直接往内院走去。
  当着外人的面,杜氏微微脸红,多少有些难为情。
  平娘在淮阳时便见到过类似情景,早就见怪不怪。她深知一个道理,作仆人的永远不要评判主人的举动,更不敢说三道四,最好经常性“视而不见”,否则下场会很惨。
  更何况,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分明是一对少年璧人。贫寒时相濡以沫,富贵时依旧你侬我侬,多好!
  谢逸抱着杜氏进入了中院东屋,热炕烧的恰到好处,上面铺着厚实的毯子被褥,正好适合杜氏寝卧养伤。
  “看看,喜欢吗?”
  杜氏抬头看去,只觉得整个房间的布置与淮阳老宅寝室完全一致。不仅是一模一样的热炕,就连窗下的那两个烛台都完全一致,只差点燃两支红烛,便是临别前那个旖旎却又遗憾的夜晚。
  “三郎……”杜氏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看得出来是谢逸特意用心,意欲何为似乎也……
  “好了,乖乖躺着养伤,待伤口完全愈合,我带你们出去逛逛,好好看看长安盛景。”谢逸笑道:“对了,还有带你去孙神仙那看看,补血补气,调理身体!”
  几句话后,杜氏卧榻休息,谢逸欣然离去,难得做了一回纯洁好青年……
  ……
  李世民祭奠过天地祖宗之后,便启程回了太极宫,直入承庆殿。
  东巡归来第一天,少不得有些忙碌,一批重臣立即被召入了承庆殿。比如太子李承乾、司空长孙无忌、中书侍郎岑文本,随同伴驾的房玄龄亦和魏王李泰亦在其列。
  “朕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毫无疑问,李二陛下这句话是说给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听的。
  虽说是太子李承乾监国,但实际上却离不开这二位辅佐之功。岑文本坐镇中书,保证三省六部运转如常,长孙无忌则更像是中流砥柱,确保长安风平浪静。
  “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之本分。”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异口同声。
  李世民笑道:“哎,莫要谦虚,承乾年轻,朝政上的事情少不得你们多费心。”
  岑文本躬身道:“太子殿下聪慧勤勉,处事得当,臣不过是从旁协助帮衬而已!”
  “嗯!”李世民笑道:“承乾,听到没,岑侍郎在夸奖你!”
  “哪里?”李承乾谨慎道:“政务儿臣自不敢疏忽,只是儿臣到底年轻,经验不足,多亏了舅舅和岑侍郎指点协助,才能从容处理。”
  “知道谦虚,很好!”李世民悠悠道:“不过你也不必谦虚,三省六部的公文与奏疏都有副本送去洛阳,朕都看过了,还算勤勉,处事也得当,不错!”
  闻听此言,李承乾顿时心花怒放,不过表面上依旧谦虚道:“父皇谬赞了,这段日子儿臣深感学识与为政经验不足,还需多向父皇学习,多读书,多请益才行。”
  李世民点头欣慰道:“好,那就你多辛苦些,朕每日批阅完奏疏后,会让人多送些去东宫,你好生学习。”
  承庆殿里,顿时一副父慈子孝,君臣默契的情景,不过魏王李泰心里则有些不大舒服。辅臣称赞,父皇嘉许,太子在加分啊,旁人哪里还有机会?感情自己在洛阳忙活了大半天,好似没有什么直接成效,真是……
  那边李承乾沉声道:“父皇东巡本就辛苦,又遇洪水和行刺,儿臣委实担心。”
  李世民眉头微动,笑道:“没事,都过去了,多亏了淮阳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