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猎清-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北洋新军的官兵而言,他们也想立功。他们也想得到朝廷的奖赏。可他们更清楚,这些东西都要在有命的情况下才能拿到。如果命没人。又有什么用呢?
等到段祺瑞统领的第一镇,面对东北军第四军的威逼,同样无奈为力选择败退。后方坐镇的袁世凯,对于段祺瑞汇报的情况,同样觉得异常震惊。
‘芝泉,东北军实力真的如此强悍吗?’
面对袁世凯的震惊,很少流露胆怯之态的段祺瑞苦涩的点头道:“慰帅,我一镇的炮营,开战前便构筑了四个炮兵阵地。其中一个最远的距离他们至少有四十里地。
可东北军一开战,我的四个炮兵阵地全部被催毁,一点反应撤离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对我军的布置跟了解,真的超乎想象。炮兵的实力,更是强悍至极。
其次他们的步兵进攻能力,同样不是我们所能相比的。士兵进攻时,配合默契进退有序。我们阵地上的重火力武器,只要敢开火就难逃对方的打击。
这些东北军手里,有一路能直接将炮弹打进我们挖掘战壕中的进攻炮。还有很多能让士兵。携带在身上的手炮。那种小炮,近战时非常危险,爆炸力同样惊人。
不是我们的将士不用命,而是对方实力比我们真的强大太多。我们一镇尚且打的如此之惨。其它几镇只怕结果会更糟。慰帅,此战不宜再打了!”
想到东北军此次反击,似乎没想象中那样穷追猛打。那怕段祺瑞想设伏同样没办法。对手行进的非常稳重,大多都是采取集团式的推进。似乎要把他们一路往外逼。
如果对方猛打猛攻,段祺瑞想不敢想象。他的一镇现在还能剩下多少人。可接近一半的伤亡失踪率,同样让段祺瑞想想都有种滴血的滋味。
相比段祺瑞一镇,距离袁世凯的帅营不远,有什么军情可以第一时间通报。其布置在其它地方的新军部队消息,自然没能把情报传递的如此及时。
当秦林统率第二军第三军大部,正式在承德一线构建防御工事,袁世凯才收到防御那里新军送来的情报。得知东北军进兵热河,袁世凯就担心他们两路合围京师。
如果真这样的话,清廷只怕连逃的机会都没有。想到这里,袁世凯立刻写奏折给慈禧,希望能派人与东北军和谈。继续打下去,只怕京师不保。
这样的情况,让对北洋新军寄于厚望的慈禧,同样也是目瞪口呆。在她想来,东北军实力虽强,却也不至于强的如此离谱吧?
有不相信的八旗统兵将领,愿意想前线跟东北军一决生死。结果这些八旗兵到了战场之上,看到扑天盖地的炮火,还有东北军进击的强大火力,同样溃不成军。
望着这些平时牛轰轰的所谓禁军,同样被打的溃不成军,逃的比自己还难看。北洋新军也觉得解气,这帮八旗兵确实太无能了。现在不能说,他们无能吧?
随着这支由八旗子弟组成的禁卫军,上战场一天便被全部击溃。能逃回京中的十不存一时,皇城这些王公贵族,算是真正明白袁世凯并无假话。
面对这种情况,慈禧同样有些麻爪不知应该怎么办。在她看来,刘兴华就算兵威甚大,也是大清的奴才。主子又怎么能跟奴才求和呢?
就在慈禧觉得,应该派人前往东北军大营,跟东北军进行谈判之时。李鸿章过世,便被朝廷宣进京城的另一位晚清名臣张之洞,却主动请缨愿往前线与东北军谈判。
将这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臣宣进宫,同样年过七旬的慈禧,也有些后悔般道:“孝达,此事又需劳烦你亲赴前线,同东北军进行和谈。
你代哀家问问那帮人,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占领我大清的龙兴之地不说,为何还在屡次插手关外之事呢?若是他们真想战,哀家就陪他们战到底。”
看着有些恼羞成怒的慈禧,战前就不同意跟东北军开战的张之洞,也很直接的道:“太后,我观刘汉青此人,并非那些革命党人一样,视满清为生死仇人。
关外地广人稀,刘汉青此举,也是为了增加治下人丁。况且,若是朝廷治下各省能安抚民生,百姓又何需远离家乡,抛妻弃子前往关外求生活呢?
这一战,真的有些欠考虑了。单从刘汉青的排兵布阵上看,他命原八旗都统依兴阿为帅,足以看出他胆魂过人。这样的人,若能收服对我大清至善啊!
太后,孝达老了,一些昔日同僚都走了。如今的东南,老夫虽然尚能管控住。若是等老夫百年之后,东南何人可接掌老夫之权呢?我大清,真的不宜再乱了!”
做这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的张之洞,跟李鸿章一样,同样是大清的权臣。那怕他跟李鸿章一样,都忠诚于大清,却深知如今的大清已经风雨飘摇。
若是此战不尽快结束,大清皇城一失,这天下只怕真的就要大乱。真要乱起来,朝廷也好,东北军也好,甚至于东南都将各自为政,国将不国啊!
当初接到朝廷调令,张之洞从东南前往京师,就是考虑到朝廷顾及他在东南的威望。如果他不来的话,朝廷同样不敢把他怎么着。
如今的东南,张之洞的门生故吏偏布各城各军中。加上其兴办的洋务工厂,很多都让不少百姓获利,也是朝廷少有几个务实派的洋务领军人物。
这样的人,一旦离世的话,东南必定生乱。现在张之洞在位一天,有他压制东南就乱不起来。张之洞明白这些,他相信慈禧也肯定明白这些。
同样年近七旬的张之洞,也希望在他死后能留有清名。眼下的清廷,同样摇摇欲坠。一旦这位权势滔天的慈禧离世,清廷只怕撑不了多久。
对于这位对他多有照抚的大清太后,张之洞也谈不上感激。可他清楚,如今那位几乎被软禁起来的皇帝,一样没办法撑起这若大的江山。
若是慈禧死了,光绪掌权的话,只怕这天下会乱的更厉害。至少张之洞清楚,接管北洋大部权力的袁世凯,就是一个不甘臣服的枭雄之辈。
这一战,若是李鸿章还在世的话,肯定打不起来。偏偏袁世凯,想显示一下北洋新军的实力,希望在朝廷这里得到更多权力。最后怎么样?被打了个晕头转向。
北洋有新军,张之洞手下又何尝没训练东南新军呢?
可训练新军,只是军制有所改变,官员却还是那些官员,士兵同样也是那些士兵。只是训练的方式做了改变,配备的武器比以前先进了不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东北军崛起之时,张之洞就派人打探过有关东北军的情报。单单东北军,针对战死将士的抚恤制度,就足以令张之洞感叹。
这样让士兵上阵无后顾之忧的制度,清廷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在清廷眼中,士兵活着才对他们有用,死了又有什么用呢?那怕抚恤银,很多时候都会被克扣。
两支看上去,训练方式相差无几的军队,为何交锋时北洋会溃败的如此之快呢?原因便是,东北军将士打仗没后顾之忧敢用命。北洋新军,敢吗?
想用东北军当磨刀石,袁世凯这位找到的不是磨刀石,而是一块大铁板。非但刀没磨快,反倒把刀都给差点折了。这北洋新军经此一战,只怕又将元气大伤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暂止刀兵
当张之洞带着慈禧的旨意,低调的从京师离开。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晚清名臣肩负着何种使命。可张之洞的车驾驶出京师,远在哈城的刘兴华便收到了电报。
明白慈禧派遣张之洞来东北是做什么,刘兴华立刻电令依兴阿,加快攻击步伐。必须赶在张之洞之前,将部队推进了长城一线,将清军赶到长城这头。
结果很显然,原本稳步推进的第四、第五军,突然一改之前的攻击节奏。以师为单位,又展开了快速的进击。让习惯了东北军的北洋新军,再次被打的晕头转向。
等到张之洞抵达交战前线,得知长城全线失守,也感叹东北军兵锋之利。面对一脸惭愧的袁世凯,这位晚清名臣对其同样没多少好感。
却还是长叹道:“慰亭,这一战你太孟浪了。朝廷组建新军本意,是用来对抗列强。可你们成军的第一战,却是跟东北军交手。这伤的,最终还是自家人的元气啊!”
面对这种跟李鸿章一个等级的老臣,那怕袁世凯同样不敢多做反驳。只能无奈道:“此次,还需仰仗大人周全。若东北军继续进击,只怕京师难保啊!”
‘尽人事,看天意吧!’
抛下这么一句话,张之洞没让袁世凯派兵护送,带着那些随他一起进京的护卫。一行百余人,很快抵达了东北军占领的山海关。
就在张之洞的护卫队,觉得此行太过凶险时,却发现他们这一路过来。根本没受到任何危险。甚至隐约能感觉到,有人在暗中对他们实施护卫。
等到他们抵达山海关。却看到城门口已经有一支部队列队站好,关门更是大开。一个身穿东北军中校服的中年人。很快走到张之洞的马队前。
‘前面可是张之洞张大人的车驾?’
听到中校的询问,张之洞很快从马车上下来道:“你们知道我要来?”
看着这位白发苍苍,一身大清‘禽兽’服的老人,中校敬礼道:“第四军中校依思珂,见过老大人。还请老大人移步,军长已经在城门口等候大人多时了。”
这位中校的回答,让张之洞看了看道:“你是八旗子弟?”
依思珂笑了笑道:“大人好眼力,我乃正白旗,跟我们军长同出一旗。这次得知大人前来。军长已经在前方已经等候多时。我们大帅,也在后方等待大人多时了。”
‘这样说,你们早就知道我要来了?’
面对张之洞的再次询问,依思珂再不多说什么,笑着道:“大人,请!”
没有跟以前那样,打着千下跪行礼。对于这位晚清名臣,依思珂同样清楚,这样的大臣值得他尊敬。可习惯了行军礼的他。确实不习惯动不动跟人下跪了。
见对方不肯说,张之洞感叹东北军的消息之快时,也明白东北军突然停止前进,怕是已经猜到他的来意。抢在他到来之前。抢占这些清军驻守的长城一线。
失去了长城这些险要隘口,东北军若继续南下,也可谓一马平川。就那些打破胆的北洋新军。只怕无力抵抗东北军的南下。可张之洞总觉得,东北军似乎无意南下。
在山海关城楼下。张之洞见到了第四军师长一级的将领。其中的军长依兴阿,张之洞虽然没见过。却知道这是一位以前在八旗,并不算太出名的都统级将领。
可眼下依兴阿独掌一军,身份地位只怕堪比昔日的大清王爷。都说八旗无人才,可为何依兴阿到了刘兴华手下,却能独掌一军呢?这只能说,大清同样不会用人啊!
同依兴阿见面之后,张之洞也很直接道:“既然你们的大帅到了,想必应该知道我的来意吧?两军交战,伤的最终还是自家人元气,能暂停刀兵吗?”
对于张之洞的话,依兴阿很适时的道:“老大人,大帅先前已经下令,我军在原地驻防停止前进。但前提是,清军不能再主动挑衅。不然,我军同样有权实施反击。”
听到依兴阿直言不讳的话,张之洞很清楚。这一战,随着他抵达,差不多可以宣告停止。只是想让东北军,退出现在占领的地方,只怕不容易。
请人容易送客难!这次朝廷怕是真的搬进石头砸到自家脚了!
想了想道:“好,我即刻命人传令前线清军各部,让他们不得再行反击之事。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