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燕王朱棣-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见那纪纲虽然吊儿郎当,却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儿:“草民瞧着这位小兄弟,还有您身旁两位武艺高强的侍卫,嘿嘿嘿,阁下必定是皇亲国戚是不会错的”,说着便抬眼去看朱棣,见朱棣沉吟不语,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稍一沉吟便继续道:“据草民所知,当今的皇子中,岁数如阁下这般的并没几个,而且多已去了封地就藩,并不在应天。”

  朱棣淡淡一笑,来回踱了几步,回头故意刁难似的打断道:“你说了这许久废话,还没说我是谁呢?怎么?是猜不出来还是看走眼了?嘿嘿嘿,若是看走眼了,此时赶紧起身,免得一直跪着,岂不吃亏。”

  纪纲俊俏的白脸使命地摇了摇,极认真地模样儿:“不吃亏,不吃亏。嘿嘿,听说当今万岁爷前些日子已经下诏四皇子燕王殿下回应天了。瞧着时间,燕王殿下应当已经到了才对。而且。。。。。。据说燕王殿下素来知武好武,身边的卫士也都个顶个的是武艺高强之人。。。。。。。。”

  众人对望了一眼,都暗暗吃了一惊,不想这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居然如此心思缜密,仅仅凭那么一点信息便猜出了朱棣身份,这份机敏这份心智也真是有些骇人了。

  纪纲见朱棣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已知自己所料不错,站在自己跟前的这个冷峻男子正是当今四皇子朱棣,忙慌不迭地又复拜倒:“草民纪纲,参见燕王殿下千岁!”

  朱棣原是成心要考一考这个纪纲,不想此人如此轻易地便猜出了自己身份,心下实际上也是诧异,却不表露,只点了点头将纪纲扶了起来,淡淡笑道:“起来吧,亏你如此伶俐,你便不明白本王悄然而来的用意么?”

  纪纲稍一沉吟,已是了然:身为皇子,却造访这风月之地,本就不是什么光彩事,而且以当今皇帝的性子,若是传了出去,这位燕王搞不好还得吃挂落。故而忙正色躬身道:“草民醒的了,绝不敢吐露半句今日之事!”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却又道:“其实本王来这红朝阁,并不为听歌赏曲,乃是奉旨调查杨怀宁灭门案,有些线索要落在这里罢了!”

  朱能等人这才明白朱棣忽然要来这秦淮楼的用意,心头总算放下了隔阂,诧异道:“殿下,这里会有线索?”

  朱棣一笑,并不答话,扭头瞧了瞧,但见那陪酒的姑娘和老鸨早被惊得下了楼,楼下隐约传来些许嘈杂,想来是这红朝阁的看门人冲上来了。

  朱能和纪纲对望了一眼,已是会意,二人联袂走出飘雪居的门口,笑盈盈地等着带着一群壮汉急冲冲赶来的老鸨。

  “哟,你们?”老鸨抬眼瞧见他们这副和气模样也是一愣,已是住了步子。

  纪纲能言善道,笑着说:“怎么?老妈妈,不是你说的不打不相识么?如今我与这几位兄台真的不打不相识了,你怎么看起来倒不信了?”

  “这。。。。。。”老鸨呆了呆,瞧了瞧身后的一群打手,尴尬的笑了起来:“哪。。。。。。哪儿的话哟?我不瞧着二位身手了得,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是么?二位都是小店的贵客,伤了谁老妈妈我也是担待不起啊”,说着指了指身后一群人:“我这不是请了这许多人,就是来拉架的吗?”

  纪纲仍旧一副笑盈盈的模样,说话却尖酸刻薄起来:“哦?老妈妈是来拉架还是担心我们将你这金贵的红朝楼给砸坏了,所以带人专门来抓我们,免得到时候东西坏了,人也跑了,这打坏的杯杯盏盏的没人赔呀?”

  老鸨见纪纲说中自己心事,脸上顿时一红,忙朝后面挥了挥手,待那群人去了这才笑道:“哎哟,纪公子是我们的常客了,老妈妈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何必将老妈妈我说得那么不堪呀?这可不像纪公子你一贯怜香惜玉的做派呀?嘻嘻嘻。”

  纪纲听了一笑,摆了摆手:“得了,少废话,去再给我们送一壶酒上来吧!其他人,就别来这儿凑热闹了。银子少不了你的就是!”

  


第十一章 【旧案重查】


  当朱能和纪纲回到飘雪居时,朱棣已然起身在品着墙上的一些书画。纪纲大大咧咧地笑道:“殿下,这些都是那些文人喝醉了酒的涂鸦之作,有什么可看的?都是些穷酸气罢了。”

  听着他如此辱没斯文,朱能和张武两个武人,颇合心意,也是讪笑不已,饶是连朱棣都有些忍俊不禁,不住抿嘴忍着笑意。

  郑和却撇了撇嘴:“殿下这是在查案子,谁说是在瞧他们的书画了?”

  “查案子,这书画跟案子有关?”纪纲诧异着来到朱棣身旁,举目看了看书画笑道:“嘿嘿,这字笔力遒劲、字体平熟,是学的欧阳询!”

  朱棣不想这个武艺高强的浪荡公子居然还懂文,也是惊讶:“哦?怎么?你还懂书画?”

  纪纲懒散地一笑:“嘿嘿,只是懂些皮毛罢了。这欧阳询的文决我倒是能背得下来,只是我生性浮躁懒散,不能精心修习罢了。”

  说完见众人都在瞧着自己,纪纲便清了清嗓子,摇头吟了出来:“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此乃欧阳询文决也!不知可有背错?”

  朱棣与朱能等人对望了一眼,惊讶之余都不禁抚掌而笑:“哈哈哈,你记性倒还不错。不想你还真的懂得书画?!若是光以为你武艺出众,那看来是小瞧了你了。”

  纪纲颇为得意,拿起桌上酒杯饮了,潇洒地摆了摆袖袍:“殿下谬赞了,我只是喜欢那些旁门左道,却又不喜欢深研,糊弄糊弄人罢了,没什么真本事的。”

  朱棣听了又是一笑,却不接话,扭头又复端详起书画来。

  郑和好奇,也绕了过来看了半响,却看不出个所以来:“殿下,这书画有什么特别么?怎的会和那杨怀宁案有什么相干?”

  朱棣转头见他们都满腹狐疑地瞧着自己,指着书画下一方小印笑道:“相关不相关,不在书画上面,而在这落款。”

  “青石山人?”郑和等人盯着书画落款瞧了瞧,只见上面盖着一方小印,楷体小印上端方地刻着“青石山人”四个字。

  “不错”,旋即朱棣扭头又问:“你们可知这青石山人是何许人?”

  朱能和张武都是武将,哪里知道这些事情?因不住抓耳挠腮、苦搜肚肠,仍是没有半点头绪。

  纪纲却愣了愣,敲着脑门蹙眉道:“青石山人?。。。。。。。青石山人。。。。。。。这名字。。。。。。这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一般。”

  朱棣转眼看了看他,也是有些意外:“你。。。。。。。你认识?”

  纪纲苦着脸笑了笑,无奈道:“这青石山人既然会在这飘雪居留下书画,可见也定然是风月老手。况且。。。。。。这红朝阁里的常客,怕没有我纪纲不认识的。只是。。。。。。哎,这文人酸腐,有正儿八经的名字不用,非要去取那些个不着调不知所谓的名号,什么青石山人。。。。。。我一时倒想不起来了”,说着又不住扶额苦思。

  朱棣看了看朱能等人,这才转头笑道:“哼哼哼,你不用再冥思苦想了。这青石山人便是原国子监生叶伯巨叶君生的名号!”

  “什么?空印案里的叶伯巨?”朱能和郑和等人都不禁惊呼。

  纪纲却恍然大悟模样,不住拍着脑门:“哎,对对对,叶君生,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这叶君生啊,乃是潇洒风月之人,历来伶俐的,只是。。。。。。”

  朱棣听他如此说,眉毛微微一挑,想了想却不言语。

  郑和此时也围了过来,上下打量着那副字画,沉吟道:“殿下,一副字画罢了,虽说是叶伯巨所作,可是能与杨怀宁和汪广洋的案子有所什么相干?”

  “你们且看这字画的日期?”朱棣指着字画尾角上留着的“洪武九年八月初三日酉时醉饮涂鸦之作”一行字淡淡道。

  “洪武九年八月初三?不是杨怀宁被灭门的时候么?”郑和蹙眉嗫呶道。

  “哼哼,正是”,朱棣已是回身落了座,纪纲忙举起酒壶斟了满满一杯递了过去,这才拿捏着在身边道:“这叶伯巨在洪武九年八月初三来了红朝阁。。。。。。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么?”

  朱棣赞赏地看了一眼纪纲,接过酒杯饮了,吐出一口湿气,这才笑着道:“你是有所不知。据那杨怀宁走脱的管家杨英口供所述,在洪武九年八月初三,叶伯巨造访杨府,时辰刚好是申时。叶伯巨在杨府与杨怀宁密谈了约莫半个时辰,杨怀宁眼见便到晚饭时间,便要杨英出门打酒。不想杨英在归途恰逢大雨,等他回到府邸时已是酉正时分,在门缝里便瞧见一群黑衣人正在府内行凶,将杨府一门老少杀了个干干净净,这便是杨怀宁灭门惨案了!”

  “杨府里活着出来的两个人,一个是杨英,成了首告。另一个。。。。。。便是不速之客叶伯巨,他自然嫌疑极大!”纪纲一改嬉笑浪荡模样,沉吟起来。

  朱棣这才发现这位纨绔子弟正经起来的时候竟然如此心思缜密,心中不禁暗赞。

  只见纪纲敞着衣衫,露出一条白肉,却浑然不觉地起身踱了起来,蹙着秀眉思忖道:“杨英见到黑衣人行凶时便是酉时,而如今有这副字画佐证,叶伯巨在酉时已然在这红朝阁喝花酒了。所以他决不是行凶之人!”

  “那兴许是他的同伙呢?叶伯巨先行与杨怀宁密谋,却并未将其说服,因此出门便传递消息,来了个先礼后兵?!”朱棣闪着眼忽然道。

  纪纲想了想,却摇了摇头:“据我所知,这杨府是在中正街。从中正街到红朝阁,骑快马也得小半个时辰。这叶伯巨要在酉时到红朝楼,算起来。。。。。。杨英一离府没多久,叶伯巨便告辞出门赶往红朝阁了,他哪里来的时间传递消息?而且。。。。。。怎么瞧都觉着此事过于巧合了些。。。。。。倒像是。。。。。。倒像是有人故意预谋好了,将事情栽赃嫁祸给叶伯巨似的?!”

  


第十二章 【才能出众】


  听纪纲说杨怀宁灭门一案像是有人故意栽赃嫁祸于叶伯巨,朱棣等人虽也抱此疑惑,但此话从纪纲口中这么轻飘飘地说出来,仍不由得吃了一惊。

  纪纲见他们一副惊愕的模样,尴尬地笑了笑,解说起来:“诸位都是聪明人,且想上一想:光天化日之下能如此悄无声息地将一个当朝御史满门数十口诛戮殆尽,行凶之人必不在少数。而且。。。。。。行凶者施此杀招,不可能不精心筹划。在下因而料定灭门当日,杨府上下必在贼人的监视之下。”

  众人听着都不住颔首,不没料到这纪纲竟然还有查案的天赋,比之大理寺卿也当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见纪纲顿了顿,又接口道:“但贼人干如此大事,不选在夜间,却选在青天白日之下,还独独留下了叶伯巨这么一个天大的把柄,不太稀罕了些么?况且。。。。。。行凶贼人监视杨府,叶伯巨造访,他们不会不知,他们既能杀了杨府数十口人,又怎会漏掉叶伯巨这么一个活口?这。。。。。。嘿嘿嘿,不能不说是他们有意为之,故意设下这么一个陷阱的!或者说。。。。。。贼人本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