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引得刘宏注意,就可以了。当前,刘纪的目的还是在于如何在雒阳站住脚步,要知道,雒阳的几乎每个争储的殿下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他刘纪,虽然是嫡子,可是不过刚刚回到雒阳,要想在争储之战中胜利。哪怕是得到刘宏的支持也无用,还要拥有自己的势力,只能说刘宏的态度或许能够为他在争夺储君的路上推上一步,可是要想成为众人所认的太子殿下,还是要靠自己。
若是他刘纪拥有长殿下刘远那般,有着以魏平为首的大臣支持,再加上刘宏的认可,基本上便可以了。但是刘纪不是刘远,更不是什么嫡长子,刘远所能拥有的,并不代表他刘纪就能够拥有。
在太庙上待了数刻,在听述了刘宏所说的话后,没过多久,刘纪便是离开了太庙。刘宏像是有什么急事一般,匆匆和刘纪交待几句,便已经离开太庙,刘纪也只能跟随着刘宏走出太庙。
临走之前,刘宏命令下仆将刘纪带去见见王后如卫姬。
刘宏之妻,当今汉国王后卫姬,正是刘纪在这个时代的生母。卫姬,是卫国王室之女,当年刘宏还是太子殿下曾去卫国游玩过,认识了卫姬,于是刘宏在继位之初便是将卫姬立为王后。
事实上,刘宏立卫姬为后,在刘纪眼中,还是多少带些政治色彩。因为卫姬是卫国上代君王卫威王之女,当初刘宏继位之时,汉国并不稳定,哪怕刘宏身为太子,可是他的那些兄弟们还是为了这君主一位,骨肉相残。所以当时刘宏继位之初,可是得到了卫国的不少支持。
卫国,虽然比起汉国来,自然不是什么强国,可是卫国好歹也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不然也不会存活至今。而且卫威王在位期间,卫国还算是政通人和,卫国的支持给予了刘宏极大的帮助,所以在继位之初,刘宏便是立卫姬为后。
卫汉由此相好,当年汉国为齐所攻,卫王甚至于想发兵相助,只是后来汉国竟然快速的将齐国击退,此事遂作罢,但是一点可以肯定,卫汉两国关系依旧是非常高的,如今的卫国君王,还是卫姬之兄呢。
卫姬如今已经为后数年了,卫姬为刘宏所生三子,长子刘远,次子刘纪,幼子刘冯,其中刘远已经二十一岁,算上年龄,卫姬在未满二十岁,便已经生下刘远,让刘纪微微有些汗颜。这个时代女子的生育确实挺早的。
俗话说,母凭子贵,卫姬如今为刘宏生了三子,更是贵为汉国王后,可以说也是母仪天下,地位颇高了。而且,她为王后,以后的储君之位,更是可能从她的几个儿子中选出,到时卫姬便是权倾一世的太后了。所以,如今卫姬可以算是正值风光极盛之时。
从太庙之中,刘纪一路上都是想着,他这具身体的卫姬形象,在刘纪脑海中,卫姬并非那么争权夺势的女人,性格比较柔软,这个可以说是肯定的。因为有刘宏这样的雄主在,哪里还能容许一个争权夺势的女人主掌后宫?
因为性格柔婉,所以卫姬自然对于几个儿子颇为关爱,哪怕是最不受喜爱的刘纪,也是颇为关心,刘纪当初离开汉都之时,都是伤心不已。
“殿下,到了。”
看着面前的大殿,刘纪深吸了口气,对于卫姬,刘纪始终不能将其与刘宏的心中感觉相比,因为刘宏是君主,在刘宏面前,刘纪总是会有些约束。可是在如今快要见到卫姬时,刘纪心中总是升起一丝喜悦之色,就如游子归见在家母亲一般,这种感觉很奇怪。虽然刘纪和卫姬也没有见过几面,可是卫姬的名字,在刘纪的心中却占了极重的位置。这或许是刘纪这具身体上一代的主人所留下来的执念吧。
或许,他不喜欢刘宏,因为刘宏虽然是他的父亲可更是一个君主,对待他时,更多的是以国事为先,私爱为后。而王后卫姬却是不同,母爱比之父爱,表现得更显露一些,况且这爱没有掺杂着什么其他的东西自然让原来的刘纪心中有着极大的执念。
“母后,刘纪回来了!”
还未步入殿中,刘纪便是高声道,虽然这样很不符合礼制,可是刘纪如今只是一个归来的游子,看望自己的母亲还有什么讲究?
孝道,在礼法中也是占有极大的位置,没有人会因为刘纪的这点失礼而深究他。
“三殿下?”
刘纪的归来,立刻引起整个椒房殿的震动。
椒房殿,正是汉国王后所居住的大殿,也是卫姬的住处。刘纪在未去齐国之时,也是多来此地,此次归来,虽然已是物是人非,可是终究是有些人认识刘纪,所以一时间,整座大殿的宁静都被刘纪的一道高声打破。
不知所以的一些王宫守卫听到了刘纪的声音还不知道谁人敢在椒房殿外大呼,正欲斥责,却被老卒一下子拉住,小声解释道,立刻让这些守卫乖乖的站立着,再也不曾管刘纪。
笑话,刘纪身为卫姬二子,大汉的殿下,整个汉宫都是他们家的,在椒房殿外高呼又咋的了?要被他们斥责,只怕他们是立刻会被拉下去斩首了,卫姬在怎么好脾气,也不会允许守卫对于她的儿子斥骂。
所以,面对刘纪不合礼制的高呼,他们只能假装看不见,反正刘纪是殿下,怎么做还轮不到他们来管。没看见王后身边的侍卫都还没说话吗?那他们又怎会说话。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来自齐国的大消息
宣室殿。
宣室殿为汉国众臣觐见君主的地方,同时也是汉王处理朝政之地,听取臣子谏议的地方。
依旧是按例在宣室殿内朝议,只不过今日的朝议却与往日不同,今日的朝议气氛却是有些紧张,只怕是个臣子都会明白,今天肯定会有什么大消息。也只有如此,才会有如此紧张气氛,否则的话,这宣室殿内的臣子早就议论起来,此时宣室殿内的官员们却也只敢低声窃窃私语。目光时不时盯着坐于前面的数人。
汉国大将军,韩兴,眉头紧紧皱起,不知在想着什么。丞相魏平面色忧愁,时不时的朝着汉王位置上看去,而御史大夫高郜更是双眼微闭,也不说话,哪怕是身旁的好友也是不曾理会。看着高郜的模样,一些官员想要开口询问,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三公今日如此姿态,也是给众人一股威势。
此三人没有说话,还有哪个敢大声喧哗?只能乖乖的跪坐于案中,眼巴巴的盼着汉王的到来。
时间一分分过去,正在众人心中焦急不已之时,随着一声高呼,“君上到。”
众人皆是微微身体一正,目光严肃的看着稳步走来的刘宏,微微低下头脑,“君上万安!吾王万岁!”
“不必多礼。”
刘宏轻抬手臂,面容严肃的看着下方的众位臣子,微微道,“今日朝议,可有事情与寡人言?”
听了刘宏的话,不少人皆是低下脑袋,他们并不知道有何事情发生,谈不上什么向着刘宏谏言道。倒是有几名谏议大夫,想要谏言可是看着有些紧张气氛的朝堂时,终究是没有开口。他们的事情不过是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若是往常自然可以向刘宏谏言,可是如今明显就有什么大事发生,他们可不会跑上去傻傻的谏言。
“没有人说么?”
刘宏微微皱眉,沉声道,“既然如此,寡人便说了。”
“魏相,将你所知的消息说与众位大臣听听吧!”
“诺!”
魏平低声应道,目光扫视了一下群臣,轻轻开口道,“昨日,老夫接到消息,齐国征戎之战已经结束,公子安率领大军凯旋回都。齐王以吕安功大,特封燕阳君,并将其派往燕地,如今已经重兵防守在我齐汉边界。”
“燕阳君?”
众人皆是一愣,目光中终于露出一丝慎重之色。他们终于知道为何今日朝议为何不同寻常了,齐国此举确实不一般。想公子安何人?齐王之弟,常年镇守秦齐边界,此时齐王却是将其派往燕汉边界,更是派重兵防守燕汉边界,意图颇为不明。
但是,魏平显然给他们带来的震惊不止这些,只听魏平的语气顿了顿,继续道,“齐国大将军田旸率领大军伐晋,在数日前,已经有了进展,田旸已经攻取晋国百十余城,地方百里。晋王书信已来,恳请我大汉出兵伐齐,以救晋国。”
国战?
众臣倒吸口冷气,这消息果然很严重,事关国战之事,而且还是面对天下强国齐国,难怪今日气氛完全不同,此时一个不慎,可是关乎整个国家动荡的大事啊。
但是,众人还是没有想到,齐国居然如此之狠,田旸如此牛叉,竟然真的将晋国打得遣书求援了。要知道,晋国也是大国,拥有百万可战之兵的强国啊,如今却被齐国的田旸领军征伐得向汉国求援来了。
这可是一道事关国家命运的难题,到底要不要出兵以援晋,这是一个难以判断的决定。若是出兵伐晋,无疑于是撕毁刚刚已经缔盟的盟约,正式向齐国宣战,可是若是不出兵,齐国若是真的灭了晋国,只怕天下再也无人能挡齐国的兵锋。
众人一阵脑疼,心中更是暗想,这晋国好歹也是一方大国,怎会被齐国逼得要亡国的节奏?
“诸位,事情,尔等已经知道了,尔等认为寡人该当如何?”
刘宏沉着脸,看着众位臣子道。
“该当如何?”
一些人心中已经暗自咒骂了,这种事情问他们有何用?他们哪有什么主见?所以他们还是将目光投向韩兴等人,该如何刘宏应该和这三人商量去啊。
只是,韩兴三人知道众人的目光中看向自己时,却依旧是呆愣的坐于位上,沉默不语。
整个宣室殿,竟然一下子寂静下来,刘宏犀利的眼神在众人身上扫来扫去,好像是期待有什么人开口出声道。
终于,在寂静的氛围中,已经有人熬不住,一个上大夫谏言道,“君上,臣认为,此事关乎我大汉国运,不可谓不慎重!齐国为一方霸国,其实力不在我大汉之下,兵战凶危,无法预料。究竟应不应该出兵,君上应该询问一下大将军和丞相之意。”
“不错,应该询问大将军和丞相之意!我大汉究竟该不该出兵。”
此人的一语落下,顿时便又有一位大夫接道。
看着两人,刘宏的眉头更加紧皱了,他询问臣子事情,可不是让臣子打太极的,将问题甩给韩兴等人,自己却无半分主见,这些官员还能干什么?刘宏深深看了两人一眼,暗自记住了两人的名字,这些人,不堪重用!
“君上,臣虽不知大将军和丞相之意,可是依臣之意,还是继续观望,毕竟齐国身为天下强国,我大汉又与其刚缔结盟约若是立刻撕毁盟约,非但不讲信用,还得罪了齐国这个强国。”
比起上两个大夫的推脱之法,上卿荀斐的谏议倒是颇有主见,上卿荀斐,是汉国世族荀族中人,其职位在汉国也是不低,主管司法之权,职位太士。
汉国之政,承袭周朝制,以三公六卿制度,其中掌管司法的太士便是六位上卿之一。
“荀卿之言错矣!”
在荀斐话音刚落,又一个臣子开口了,“若是坐等齐国灭晋,拥百万之民,千里之地,天下还有哪国与其争锋?唇亡齿寒,臣认为,君上应该立即发兵齐国,救援晋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