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时代1958-第7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将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从睡梦中叫了起来,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化学武器库爆炸,这个消息把科尔的脑袋震得嗡嗡作响。
“完了……”好半天这位执掌联邦德国的大人物,口中才失魂落魄的喃喃道。
就像是谢洛夫说的,联邦德国不具备捂住这种事件的能力,就算是执政党想要捂住,还有反对党古来拆台,苏联行动的地方选择在了德国和法国边界的小城,可以说就算是毒雾飘到法国的时候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威力,也一样会被法国发觉。
法国是没有帮助联邦德国隐瞒义务的,相反法国虽然一直拉拢德国,主张欧洲团结。可一样有底线不能突破,那就是德国这个国家必须是无害的。德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是不断的在干法国,算上普法战争已经干了法国三次,打了俄罗斯两次。法国对德国的警惕埋在心里,对英国的仇恨挂在嘴上。
因为德国和英国的存在,法国总是以苏联作为外援,压制这个两个和自己不对付的邻国。这次化学武器库爆炸,法国一旦知道,绝对会捅出来。
科尔已经知道,自己成为联邦德国总理之后最大的挑战已经来了,而且几乎没有人能救。重新生产化学武器和科尔没有关系,前几任的总理都知道,可他不幸的地方在于,前几任总理的任期都没有出事,可他的任期出事了,人们只会指责他……
奥芬堡化学武器库爆炸,这条消息的出现犹如平地起惊雷,在联邦德国还算平静的氛围中骤然出现,然后马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风暴。科尔猜得没错,从他下达救人的那一刻开始,这件事已经无法隐瞒了,德国秘密制造化学武器的事实将被所有国家知晓。
联邦德国社会党党魁勃兰特,立刻站出来抨击科尔的政策,同时表示必须马上将伤者送完医院治疗,同时奥芬堡的惨状照片也出现在报纸上,大街小巷中倒毙的尸体,仿佛死城一样的奥芬堡,这些照片在德国像是重磅炸弹一样爆炸……
多年以来联邦德国政府都是在各种媒体中表示一副认罪的态度,虽然政府中很多第三帝国时期的高管都没有事,并且对二战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没有放弃心中的一些理念。可对待民众的教育上,还是不遗余力的宣传反战思想,把德国人往圣母的路上带。
而这一次,被政府教育一直以来要认罪、悔过的德国人,却发现政府仍然在研制化学武器,这种被愚弄、欺骗的感觉,比任何事情都要来的更加重大。
就像是美国股灾击破了美国民众对华尔街的信心一样,奥芬堡化学武器库爆炸事件,同样击破了德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一个国家的民众开始不信任政府,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
就算是越战失败严重的让美国人怀疑自己的力量,从而造成了苏联大举进攻的优势局面。信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决定很多事情。这远远不是死伤两万多人的数字可以比拟的,谢洛夫就是要打击敌人的信心。
法国总统密特朗十分强硬的表态,“联邦德国必须要这件事做出解释,德国政府欠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国家一个交代!如何解释这批化学武器的出现,别告诉我是农药!”
密特朗在巴黎对着本国媒体表态的时候脸色铁青,心中的愤怒已经到了掩饰不住的地步,联邦德国秘密研制0化学武器,说明这个国家仍然非常危险。这让密特朗心中一阵后怕,联想起来了德国崛起连续对法国发起战争的历史。
愤怒的不仅仅是法国一个人,法国共产党的表态更加激烈,话语口径几乎和苏联当初的宣传一模一样,指责联邦德国政府内,有很多对二战发起附有责任的人没有被审判,德国人也一直都没有放弃复仇的野心,只不过和一战之后不同的是,这次联邦德国忍耐的时间比较长,却也更加危险……
紧接着英国也加入到了攻击的行列中,撒切尔夫人迅速和科尔进行切割,同样公开宣布要立刻联合美国对联邦德国进行调查,彻底查清联邦德国是不是在暗处发展了大规模杀伤性物器“调查必须立刻展开,我们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欺骗,这是对整个欧洲的欺骗。”
英国对联邦德国重新储备化学武器的事情知道一点,只是没有美国知道的这么详细。可默认秘密储备是一回事,赞成是另外一回事。
更何况因为这次爆炸,全世界都知道了德国重启化学武器储备,这个时候英国就不能站在德国一边,如果站在德国一边,就会牵扯到二战的责任问题,撒切尔夫人的表态,更加让欧洲各国抨击联邦德国的火力更猛……
可以说,此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已经被牺牲了,可能美国总统里根能帮他稳住阵脚,大概有这么百分之一的可能,科尔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终点……
“杀人者人恒杀之!”接到报告的谢洛夫,端坐在克里姆林宫之中,这件惨案的发生是他亲手下达的命令,心理负担有一些,却不算太大。又不是没有制造过惨案,德国在国内储备化学武器就是用来对付苏联红军的,他难道会因为本来用杀苏联士兵的武器爆炸弄伤了敌人而心软?更笨不可能……
很快一个令人心悸的消息从莫斯科传来,克里姆林宫表示,苏联北方集群的撤军要暂停,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谢洛夫,第一次对这件事表态,“必须要有人给苏联一个交代,不仅仅是联邦德国,我一直都在等着美国的表态,如果里根不愿意这样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包括战争!”
战争威胁又一次来临了,也许从来都没有远去,巨大的窒息感让所有西欧国家都喘不过气来,而联邦德国本来是第一道屏障,可现在的联邦德国处在双重打击当中。可其他国家,不关心德国人的想法,关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九百八十八章 联合国决议
奥芬堡化学武器库爆炸案,对联邦德国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战后四十年的悔过表现毁于一旦,对德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创伤同样十分严重。当一个政府教育人民要悔过已经四十年,却忽然爆发出来一直在进行着战争准备,委实不能让人接受。
联邦德国经过这次的打击,比美国股灾对美国人的心里影响还要大,化学武器库爆炸,炸掉的不仅仅是奥芬堡小城的两万多条人命,还有用四十年才建立起来的国民认同。
然而就算是这样,苏联或者说是谢洛夫,还是不能放过德国一马。苏联、民主德国、芬兰、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加上希腊,一共十一国共同发布联合公报,要求联邦德国和北约做出解释。
“一个广泛的调查团,对联邦德国进行彻底的清查是必须的,我们十一国不是在征询联邦德国或者某个涉及国家的意见,而是联邦德国必须照做。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苏联共青团真理报的社论中满满的都是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几个重要战场,但谁都不怀疑欧洲战场的决定性作用,准确的说,欧洲战场中的东线战场胜败,决定着世界大战的走向。作为主战场的东欧,遭受的破坏是最严重的,现在东欧国家全体对这件事表态,几乎让所有国家响起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十一个国家,是苏联集团中最核心的力量,除了芬兰之外,全部都加入到了华沙条约,同时表态的联合公报一出现,让整个世界的舆论为之一惊。
苏联的矛头不仅仅是对着联邦德国一个国家,同时还在质疑美国到底有没有负起监管的力度,武装联邦德国的目的,是不是想要重新挑起大战。
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质疑,里根也必须表态,涉及到美国在二战中的角色问题,哪怕里根非常想要拉联邦德国总理一把,却也不得不给予苏联正面回应,“关于联邦德国的化学武器储备,美国并不知情,这完全是德国自己秘密进行的储备。”
里根的发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给科尔的政治生命补了一枪,从现在开始,这位国际民主同盟的重要成员,政治生命已经到了尾声。
纽约联合国总部,这座战后秩序的象征,苏联驻联合国大使提议召开联合国大会,专门讨论联邦德国的问题,生硬的宣称道,“这次大会,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谢洛夫,会过来参加,并且对奥芬堡化学武器库爆炸事件的性质进行阐述。”
“这是联邦德国内部的事情,联合国大会讨论似乎有些不合适。”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反驳道,“联邦德国的惨剧如果成为其他国家的谈资,对受到伤痛的人是不公平的。”
“现在已经成为谈资了,如果美国人耳朵不聋的话!”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面色冰冷的道,“我只是传达谢洛夫总书记的意见,如果美国反对的话,我可以待转总书记的一句话,撤销宪章第53条、第77条和第107条的规定,我们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宪章第53条、第77条和第107条的规定就是传统意义上敌国条款,其中第107条规定:“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次战争而采取或受权执行之行动。”战时敌国主要是指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轴心国家。
这句话一出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闭口不言,和身边的美国工作人员交流。然后互相无奈的摇摇头,这件事几乎已经阻止不了了,美国强行阻止,只会让其他国家认为美国在包庇联邦德国,世界是一体的,只不过被分成了两个阵营。目前美国花费精力大力交好中国,如果包庇联邦德国,同样会让一直警惕日本的中国多想。
“这次我们要把德国翻一个底朝天,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目的,这要等下一个阶段才能实行,现在不过是打基础。”坐在前往纽约的飞机上,谢洛夫十分惬意。当然以他的性格一般不会做飞机冒险,防止别人暗杀自己。
可有时候只要有足够的护航力量,这种风险也是可以值得试一次的。在总书记转机的两边,带着核弹头的两架图160海盗旗,以白天鹅一般的美丽身姿,随着总书记的转机在慢慢靠近美国,至于更外层,谢洛夫还享受到了美国空军的全程保护……
进入美国本土的警戒线后,两架图160海盗旗战略轰炸机开始返航,这让美国本土的地面雷达指挥中心松了一口气,从得知苏联的总书记护航飞机是两架白天鹅,他们这些人就一直睡不着觉,这个苏联的掌权者做事风格,简直像是恐怖分子一样。
没办法,苏联的其他战斗机航程不够,苏联和美国还隔了一个大西洋,盟国的空军也够不到,只能让腿长的白天鹅担任护航工作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肯尼迪国际机场,谢洛夫乘坐的安218客机缓缓降落,整体造型非常优美,而且采用了超临界机翼设计,机长约六十米,翼展约五十米,航程约12000KM,载客四百人。在今天之前,所有国家的人都没有见过这一款宽体客机,因为这款客机没有进入批量建造的阶段,只有这一架通过了验收,直接被总书记征用飞来美国。
刚刚走下飞机,谢洛夫就进入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准备的汽车中,他不是过来访问美国的,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