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52铁血中华-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杂谧约涸斐隼吹亩饔迷诹耸裁吹胤剑跗裟暌灿星苛业暮闷嫘摹�
中午时分,韦泽请王启年吃饭,韦昌荣与王启秀陪坐。例行的有酒,喝了一杯之后,韦泽说道:“王兄弟,满清官府差点要了你的命,我且不说血性汉子会如何如何。只是你这光躲起来也不是办法。只要满清还是官府,只要桂阳州城里头的仇家还是当地的士绅,你就永远没有办法回去桂阳。你跟着我走吧,等我们打下天下,不仅满清官府的人都得死,你回到桂阳之后,你的仇家也得死!大丈夫恩怨分明,你何苦非得委屈自己呢。”
韦泽很欣赏王启年的手艺,所以他劝说的非常卖力。王启年能够感受到韦泽的诚意,不过他作为一名高手匠人,根本就不想参与到造反的事情里头。这次帮了韦泽的忙,只是王启年为了救弟弟走投无路,帮了韦泽的忙之后,他觉得已经还清了人情。所以对韦泽的劝说,王启年只是敷衍,根本没有答应的迹象。
见王启年还是不肯答应的神色,韦昌荣说道:“王兄弟,你若是觉得我等杀不光满清的人,下次我等与清军打仗的时候,你可以跟着去看看。我们打清军可是跟屠狗杀鸡一般。”
听韦昌荣居然要带着自己去看杀官军,王启年连忙拒绝了。倒是旁边的王启秀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他问道:“最近要和官军打仗么?”
韦昌荣自信地笑道:“官军狗胆包天,居然敢逼近永兴,不教训他们一下,他们是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那我……”王启秀试探着说道。
“若是启秀兄弟想去看的话,我们当然愿意了。”韦昌荣答道。虽然王启秀的水平不如王启年,但是比太平军的军工人员还是强了不少。韦泽对这帮铁匠是非常感兴趣的。
此时韦泽部队中其他的后勤装备制造基本结束,因为手里头抢来的物资差不多用光了。韦泽结清了木匠、银匠、铜匠们的工钱,然后尝试着说服他们参军。也有些工匠选择投奔了太平军,有些则是希望能够随军,但是还是雇佣关系。韦泽基本上同意了这两种请求。
真正让韦泽在意的则是现在还在持续工作项目的铁匠们,特别是对于手艺精湛的王启年,韦泽非常希望他能留在军中效力。
吃完了午饭,大家各自忙自己的事情。韦泽则回到设在县衙门的指挥部,准备之后的战斗。自从8月20日夺取永兴,时间已经到了9月16日,韦泽总数高达五千的部队经过训练之后战斗能力提高很多。
而清军也经过一系列的调动,调整了对郴州和永兴的攻势。和春带了9000兵马逼近郴州,德亮、张国良带了4000捷勇与原本就在永兴东边驻扎的常禄汇合,这支7000人的兵马由常禄指挥。塞尚阿摆出的姿态竟然是想同时进攻郴州与永兴的姿态。
守城从来不是韦泽的第一考虑,既然清军分兵,韦泽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5000部队面对7000清军,韦泽的兵力处于弱势。但是在韦泽看来,处于弱势的并非自己,而是这7000清军。
到了指挥部,韦泽就询问起清军最近的动态,“清妖还没有攻打我们么?”
韦泽的部队与清军在灵龛桥互相对峙,双方都对视了七八天,韦泽的部队都轮换了三次,对面的五千清军还是没动静。对这支清军,韦泽是准备动手解决掉的。
“丞相,真的不铸炮了么?”胡成和问道。
“不铸了。现在有更好的武器可用。”韦泽答道。三磅炮再好,也不如六磅炮,六磅炮则比不了十二磅炮。但是在野战中,燧发枪对火绳枪有压倒性的优势。
“那新火枪……靠得住么?”胡成和负责制定战斗计划,所以他不得不如此谨慎。
“你也试过吧?”韦泽问道。
“试过!但是只有五百人去引诱敌军,是不是太托大。清妖可是有五千人。”胡成和对此非常担心。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想让清妖们动弹,就得给他们下好诱饵。再说咱们准备得当的话,清妖岂能那么轻易的突破我军营地。”韦泽是下定了决心。
既然最高指挥官已经如此命令,胡成和也只能选择服从。他拿出了一份已经制定好的灵龛桥战斗计划书,“丞相,总参谋部是这么计划的。”
韦泽拿过来仔细读了几遍,即便计划是按照韦泽提出的计划做的,韦泽也不敢草草过目。果然,胡成和在里头修改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胡部长,你为何要让教导旅从后面攻击清妖?原本计划里头教导旅是从侧面进攻清妖。”韦泽问道。
胡成和解释道:“抄到清军后路的话,那里是山地,咱们居高临下,面对清妖的反扑容易守住。”
韦泽盯着胡成和,大声说道:“抄了清妖后路的话,清妖哪里会迎战?还反扑?他们立刻就跑了!至少也是缩进营地防守。你把这个改回来,从侧面袭击清军。”
胡成和还想争辩一下,教导旅旅长柯贡禹已经说道:“胡部长,你不用怕我等顶不住。就清妖那能耐,用长枪戳,他们也不是对手。”
见到柯贡禹如此勇于求战,胡成和也只能完全服从了韦泽的计划。
9月17日,清军发现一支五百人的部队离开了灵龛桥,在距离灵龛桥三里的地方开始扎营。这姿态挑战意味十足,五百人人不过是清军的十分之一,这么明目张胆的做法让清军看到了些机会。常禄立刻命令德亮与张国良带了部下的4000捷勇袭击这支胆大包天的太平军。
清军一出动,太平军的另一支部队也出动了。张国梁在清军的右翼,这支同样是五百人的太平军从扎营的太平军背后绕过,先以纵队跑步行军,接着在清军的右翼前方布阵。正好与张国梁的部队正面对敌。
张国梁并非傻瓜,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太平军早就计划好的作战计划。虽然两支五百人的太平军加起来也有一千人,可与清军四千之众相比,数量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张国梁不明白,太平军这到底是想搞什么?
然而此时,张国梁对面的太平军们突然齐声唱起歌来,“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
歌声嘹亮,张国梁听的清清楚楚。
第32章 战长沙(十)
“这摆明是冲着我来的啊!”在太平军对面布阵的张国梁心中一阵翻腾。
张国梁年轻时为凶犯,占山为王,同伙是现在在太平天国做将领的罗大纲。在占山为王的时候,张国梁倒是不妄杀。一度曾经带兵打到过越南境内,痛打了越南军队之后,占据了镇南关。广东按察使劳崇光招降张国梁,张国梁接受招安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清军的将领。太平天国发动了推翻满清的战争之后,张国梁就领兵参加了与太平军的战斗。
“上等的人欠我钱,中等的人得觉眠,下等的人跟我去,好过租牛耕瘦田!”这首歌正是张国梁占山为王的时候所做,在两广民间传播的极广,让大量穷苦百姓投奔到张国梁麾下。现在张国梁作为清军将领,听着对面造反的太平军大声唱着这首造反歌曲,他心中是百味杂陈。而且他非常敏锐的感觉到,这支太平军可是有备而来。
毕竟是年轻的时候曾经啸聚山林,与满清的官军与越南的官军都打过仗,面对这样的挑衅,即便是知道对手定然不好对付,但是张国梁胸中还是有凶性在沸腾着。仔细看着对面太平军的阵列,对手只是五百人而已,而且与先期扎营的那五百太平军不同的是,这支太平军连最基本的防御都没有。他们的五个百人简简单单的排了一个横阵,连纵深的预备队都没有。而那支扎营的太平军还带了些单薄的拒马,他们站在拒马后面防御,好歹是能够多撑一阵的。
双方都没有带大炮,张国梁确定这纯粹是一场火枪对火枪的战斗。
老子打仗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有没有生出来呢!张国梁心中恨恨地骂道。再往远处看,之间一支两千人左右的太平军出了灵龛桥,正在慢悠悠的向着这里的战场走来。
“出兵!”张国梁命道。那支太平军的援军若是赶到了此地,双方兵力就相差无几。若是想利用清军的优势,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而且对面的这五百太平军以横队迎战,战线非常单薄,只有四队人马。张国梁打过很多仗,只要能够突破这样的队列,把这支太平军截为两段,他们只能各自为战了。其实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张国梁还从来没见过谁敢在正规战中摆出这么单薄的战线的。
两千清军分为前后两阵,前面一千人的队伍分为两队,五百人一队,以横排向前推进。两队中央留了个大缺口,后队一千人的清军排成了纵队,看来是准备先以火枪互射打乱太平军的阵列,然后玩中央突破的战术。
“这大头羊还真的是名不虚传!”太平军阵列中的柯贡禹赞道。能够充分利用平坦的地形以及兵力优势,布下自己一方最能发挥战斗力的阵形,这点上只怕比韦泽的部队还强些。韦泽的部队别看训练狠,军棍打得多,但是论起战斗模式,倒是非常简单。一个“保持队列”的词就能完全概括全部内容了。
非得更细化一下的话,军棍教育要达到的目的除了“保持队列”之外,就是“按照流程与号令进行射击”。太平军最突出的肉搏战,因为靠的是在土客争斗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作战经验的广西老兄弟,反倒在部队中并非极为强调的内容。
虽然这片选出来的战场比较平坦,在十万大山的广西却没有真正平坦的地方。柯贡禹抵达的位置在一个向上的小斜坡,摆开的横列的部队只要稍微拉开点距离,不用蹲下就能进行射击。据高临下的看到清军已经到了距离自己阵列六十步左右的地方,停下,开始做射击准备。柯贡禹才喊道:“传令,上膛!”
太平军对面的清军先扳开锤帽,用准备好的火折子点燃锤帽上的火绳,再掏出装火药的药囊,向枪筒里面装填火药,再取出腰间装铅子的口袋,把铅子放进枪口,再用通条把铅子捅入枪管后方。这些干完后,再往火池里头放一点火药。这才算是完成了前期的整个流程。
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端着火枪到了军官命令的射击位置,再扣动扳机,靠机械传动让锤帽上的火绳压近火池。火绳点燃火池里头的火药,火药发出的火花从火池与枪管中的小孔喷入枪管,引燃枪管中的火药。火药剧烈燃烧后形成火药气,推动枪膛中的铅子射出枪膛,飞向敌人。
韦泽的部队早就习惯了这种射击术,柯贡禹一面做填装流程,一面还有余力观察清军的步骤。看着清军的动作,柯贡禹心中冷笑道:“太慢了啊!太慢了!”
没等清军们把铅子推进枪膛,柯贡禹的部队已经完成了全套射击准备,大伙把火枪枪柄顶在右肩上,平举起了火枪。
这新枪托真不错。柯贡禹心中赞道。为了节省成本,清军老式的火绳枪的枪托基本是一细长的体型,后部的枪托方方正正,抵在肩头很硌得慌。发给教导旅的新式火枪枪托则是经过仔细制作的。曲线顺滑,尾部是一个椭圆型,不仅手持很舒服,抵在肩头的时候更是觉得稳妥。
看清军准备好射击之后,继续前行,没等清军停下步伐,柯贡禹喝道:“开火!”喊完,他就率先打出了第一枪。
张国梁看到对面的太平军开火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