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逖虽然看不到北方山河,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方山河,当时居住在京口地区的,主要是南下的北方难民,中国人从古到今的一大特点,就是恋家。离乡背井,永远是不得已的选择,所以,收复河山,重回家园,是每一个难民心中的愿望。而对于祖逖来说,他是军人家庭出身,从小就有匡扶社稷的愿望,北方山河的沦陷,对一个军人来说,自然是奇耻大辱,所以北伐,是不用动员的。

  北伐不用动员,但东晋政府却不太有热情,不只是作为皇帝的司马睿,那些扶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们,本身在晋朝的地位,一直不如北方士族,现在因为晋朝定都江南,他们的地位一下子上来了,所以东晋保持现状,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这些政治家们,想的都是最复杂的利益问题,而像祖逖这样的热血男儿,考虑的却是最简单的军事问题。为了这个愿望,祖逖一次次进谏司马睿,这时候的司马睿立足不稳,既不能开罪于当地士族,也不能得罪祖逖这些南迁的北方人。所以最后司马睿活了个稀泥,给了祖逖一个奋威将军的名号和豫州刺史的头衔,看似对北伐很支持,但是在军饷方面,却只给了祖逖1000人吃的军粮和3000人穿的盔甲。至于兵马,则让祖逖自己想办法了。

  当时的中国北方,存在着各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每个政权都拥有数万精锐骑兵,这种情况下要北伐,几千人根本不够人家塞牙缝。司马睿的本意,也只是想和祖逖客气客气,给你个空头支票,别整天拿北伐的事情来烦我,如果祖逖因此知难而退,那就更中了他的下怀。

  祖逖是不会退缩的,他已经退过一次,从遥远的河北家乡,退到如今的江苏镇江,离乡背井,已经无路可退,他唯一的选择,只有前进。

  【二】

  公元313年,祖逖从跟随他来到镇江的难民中,精选了100人,在镇江誓师后,随即宣布北伐。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人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几乎每个人都认定,他这是送死去了。

  祖逖并不这么想,他不但要去,而且要胜利,在出征之前,有一幕场景永远留在了历史上:在公元313年八月渡江北上,船只行到长江中流的时候,祖逖突然悲愤异常,拼命敲打着划船的桨,仰天长啸:我祖逖如果不能收复河山,就让我葬身在这滔滔江水中吧。身边的部将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感奋。这一幕难忘的场景,就是后来无数英雄心向往之的“击楫中流”。

  事实证明,这一幕不是祖逖在做秀,而是他心中真真切切的理想。

  祖逖渡江之后,在淮阴一带驻军。这时候的淮阴,是当时的“三不管”地区,北方各政权还没有扩张到这里,东晋也没有建立统治,正好可以帮助祖逖整顿军队。祖逖采取“屯田”战略,他带来的士兵,在这里设立工事,打造兵器。这时候的他,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司马睿给的那点钱粮很快用完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力更生。之后的3年里,祖逖在当地站住了脚,不但有了大片良田,军队也扩展到2000多人。此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来这里骚扰,在无数次小规模的交战里,祖逖率领部下打败了敌人,也一点一滴的,积累着彻底战胜他们的信心。

  淮阴以北的中国北方,这时期的形势格外复杂。这时候中国北方的主要政权,包括匈奴人刘聪、刘卓盘踞的河东、关中地区,羯族人石勒占有的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不但有各种少数民族政权,还有北方汉族地主建立的“坞堡”。所谓坞堡,就是当时留在北方的地主豪强们,自己修筑堡垒,编练军队,招募流民,用以自保,这些坞堡是那时候挣扎在北方的老百姓的避难所。坞堡要想生存,仅仅凭借军事力量是不行的,有时候也需要游走在各个政权之间,甚至向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纳贡称臣。当时的中国北方,坞堡的成分非常复杂,有向东晋王朝效忠的,也有投奔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的坞堡,甚至为虎作伥,甘当敌人骚扰的急先锋。而且即使在国破山河在的情景下,这些坞堡也经常窝里斗,时常为了一点地盘发生战争。这时期的中国北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乱成了一锅粥。

  富有军事经验的祖逖,很快从这一片乱象中,找到了制胜之道,如果要完成收复北方国土的大业,坞堡,是必须争取的对象。

  祖逖开始动手了,他在对待坞堡的政策上,很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怀柔为主,劝说那些坞堡的主人向东晋效忠,对卖身投靠敌人的,就坚决打击。起初北方坞堡的主人们,大多对祖逖持怀疑态度,祖逖推心置腹,曾经不顾个人危险深入坞堡,策反原本效忠于羯族石勒政权的坞堡堡主们。他成功争取了开封的坞堡堡主陈川,并且联合陈川消灭了一直为虎作伥、帮助石勒欺压各坞堡的安徽永城堡主张平。这件事对整个北方的坞堡来说,极具震撼,这些坞堡主人们也明白了祖逖的态度:愿意抗敌的,我们就是战友,卖身投靠的,就是我祖逖的死仇。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坞堡堡主开始投奔祖逖。这种情况,雄踞北方的石勒当然不能坐视,他先派自己的大将石虎攻打祖逖。公元319年,双方在豫州交手,当时的石虎有5万多人,祖逖只有几千人,力量悬殊之下,原本一直是祖逖盟友的陈川竟然临阵倒戈,投降了石虎,寡不敌众的祖逖,因此败退寿春。这之后,石虎多次攻打寿春,都被祖逖击退。无法回去交差的石虎,掉过头来向刚刚当了叛徒的陈川进攻,把陈川的5000多人掳掠到北方去,冒充祖逖的俘虏来表功。不明真相的石勒,因此对石虎大加褒奖。石虎的这次糊弄,很快就得到了报应。第2年,祖逖发动反击,打败了石虎的部将桃豹,收复河南封丘、雍丘等地区。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祖逖缴获了桃豹军队的大批战马,从此,他也拥有了一支精锐的骑兵。

  祖逖的卷土重来,让石勒叫苦连天,他只好再次派兵征讨,但这时候的祖逖,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雍丘之战里,祖逖以少胜多,仅用1000多骑兵,就打败了石勒的数万精骑。他不靠硬拼,而是趁石勒全军突击的时候,突然派轻骑兵从他的背后发动了进攻。石勒这才发现,当自己忙于在北方扩张时,这个起先拿着东晋王朝空头支票的祖逖,已经一步一个脚印扩张到自己眼皮底下来了。雍州之战失败后,祖逖和石勒又打成了相持,因为有了陈川的前车之鉴,当地的坞堡纷纷和祖逖合作,祖逖也利用他们来搜集有关石勒的情报,因此每一次战斗,他都能做到知己知彼。这个时期,他的骑兵部队已经成熟,经常派兵进入石勒的辖区,骚扰他的部队,双方就这样在河南展开了拉锯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和石勒是“敌国”,但对待石勒的部将,尤其是俘虏,祖逖采取了开明的政策。那时期,石勒辖区内的军队,经常发生集体投奔祖逖的事情,甚至有的俘虏被祖逖放回后,立刻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兵来投奔。在千难万难的条件下,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让祖逖像一块红红的烙铁,在那个年代,把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烧热了。

  经过两年艰苦作战,到了公元321年,祖逖终于扫清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北方地区,作为北方政治经济重镇的河南省,此时已经全数被祖逖收复。东晋与北方政权的分界线,也从长江变成了黄河。在一无援助二无军队的情况下,祖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和北方百姓的支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他收复北方的梦想。河南光复后,祖逖在当地发展生产,祭祀死难者,常年遭到战争破坏的河南省,此时开始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因此,在河南百姓的心目中,祖逖有着崇高的声望,许多人都视他为父母。

  如果老天能够给祖逖更多的时间,相信他完全有机会完成他的理想。当时的局面,北方战乱不断,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新建,更因为其早期残暴的破坏,引起了北方百姓的群起反抗。这样的情景下,正是北伐最好的机会。但这时候的司马东晋政权,对祖逖并不支持,相反在经过早期“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后,东晋司马政权与江南士族王家的矛盾凸显。就在祖逖凭借自己的力量不断进取北方的时候,司马睿也在调兵遣将,名义上是为了支援祖逖,其实却是为了讨伐功高震主的王家士族领袖王敦。这场内耗引发了祖逖的忧虑,他经常忧心忡忡地对部下说:国家内耗,很可能会让北伐功亏一篑。而祖逖也被司马睿猜忌,祖逖收复河南后,司马睿第一反应,就是任命亲信戴渊为征西将军,接管河南的部队,其实就是为了制约祖逖。这种事情放在别人身上倒也罢了,偏偏祖逖性格刚烈,自然受不了这个气,加上日夜操劳,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强撑到公元321年九月,这个志在光复山河的英雄,闭上了疲劳的眼睛,结束了壮志未酬的一生。

  【三】

  祖逖在北伐期间,精神上遭到的一个沉重打击,就是好友刘琨的英年早逝。作为祖逖一生的知音,同样投身光复大业中的刘琨,经历了与祖逖同样艰难的一生。

  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方“五胡乱华”爆发时,刘琨和祖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同为民族英雄,也同样出身北方世家大族,但是在性格上,刘琨和祖逖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祖逖出身于军人世家,身上带着北方军人的豪气和刻苦耐劳的性情。年轻时代的刘琨,却更像一个“花花公子”,他是汉朝皇族的后裔,其家在魏晋时期历任高官,自小锦衣玉食。他的生活一度也很奢侈,比如早年在洛阳为官的时候,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和西晋的富豪石崇还是好朋友。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除了早年和祖逖一起练剑的经历外,他还很擅长诗词创作。在他与祖逖一道练剑后,刘琨被诸侯齐王司马囧征召,在洛阳生活了很长时间,那时候的他,很少能看到青锋出鞘的勃勃英气,相反每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嬉戏玩乐,饮宴做诗。他和当时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极、陆云、潘岳等人,并称为“二十四友”,一度是西晋皇后贾南风的心腹。如果没有那场颠覆西晋王朝的动乱,历史上的刘琨,很可能就是个花花公子。

  刘琨有一点和祖逖一样:血气。他也是个有血性的男儿,后来刘琨得到司马囧征召,入伍从军,在和祖逖告别的时候,刘琨极为兴奋,对祖逖说,我每天枕戈待旦,就等待着这一天啊,真的很担心我会落在你后面。两个好朋友,从此有了一个约定:看看谁在沙场上建树多。外表花花公子的刘琨,内心却和祖逖一样,是个快意恩仇的血性汉子。

  刘琨之所以和祖逖在“五胡乱华”时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因为司马囧的这次征召,在后来的八王之乱中,司马囧兵败自杀,作为司马囧部下的刘琨,被编入了范阳王司马晓的麾下。在司马晓的身边,他得以飞黄腾达,公元307年,28岁的刘琨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这一次任命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中国少了一个虚度光阴的富二代,多了一个精忠报国的将军。

  当时的山西并州,是西晋的北方边境,也是各民族的杂居区,民族关系非常复杂。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