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苛业牡执ァ5虮值拿裆湍且皇贝永玫奈拿鞒晒π纬闪讼拭鞯亩员龋涤懈辔拿鞒晒哪铣钪找裁挥邪谕迅裁鸬慕峋帧V泄拿鞯姆⒄估分性恢挂淮纬鱿止庋钠钗侍猓恢窒冉奈拿鞒晒鼋鍪侨〉昧擞肫涞匚幌喾系脑抻⒚挥腥〉糜肫涞匚幌喾系挠τ谩T诘笔钡奶跫拢颐强梢运嫡馐欠饨ㄖ贫鹊奈侍猓欢词乖谏唐肪酶叨确⒋锏慕裉欤谥泄矶嘤涤凶ɡ目蒲谐晒廊辉獾搅宋耷榈南兄蒙踔僚灼踔劣谛矶嘀泄耸紫热〉贸晒Φ牧煊颍醋钪毡蝗毡救撕兔拦私葑阆鹊牵幼钤绲目寺〖际醯絍CD技术,中国科学家不止一次地体会着“起个大早赶上个晚集”的尴尬情景。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进步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固然不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有时候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两者之间形成密切联系的轨道,至今在中国还是无法得以完全地实现。

  【六】

  公元500年,祖冲之安详地离开了人间,而在他去世十年后,他呕心历血完成的《大明历》终于得以颁布实施,而中国的老百姓,也从此长久地享有了这位科学家伟大的成果。《大明历》造福了南朝的农民,在中国走向统一以后,又造福了全中国的农民。从《大明历》到《授时历》的几百年间,祖冲之的这一科学成果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最起码是部分地实现了。不管今天我们对于那位梁武帝有怎样多的负面评价,仅仅就这一件事,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都有理由得到我们的赞誉。

  而最让我们痛心的却是祖氏一门悲情的结局,祖冲之死后,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与孙子祖浩依然继承着家族的志向,执着的进行着关于科学的研究。在整个南北朝时代,祖氏一门是中国天文学和数学研究当之无愧的翘楚。然而随着候景之乱的爆发,祖氏一门在兵乱中惨遭灭门,祖冲之的大部门科学著作也在这场变乱中被焚毁,与之有相似命运的还有众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世家大族。我们总把士族阶层的瓦解看作是历史的进步,然而祖冲之家族悲惨的结局,却是中国历史无法挽救的损失。这位淡薄名利的科学家虽然一生潜心学术,然而他的家族却最终难逃政治洪流的旋涡,最终成为萧梁王朝覆灭的殉葬品。战乱时代终于无法承担起推动科学演进的使命,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在中国发生。


  第十七章 南北朝文化的“百家讲坛”

  南北朝中南朝的历史,包括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有关这四个朝代的评价里,公认的看法是,刘宋是最强大的一个朝代。刘宋时期,在和北方王朝的战争中,虽然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惨败,但总体说来,刘宋时期的南朝,还是保持着收复北方的决心以及对北方政权的勃勃攻势,刘宋的国土面积在南朝四个朝代里也是最大的。刘宋所缔造的“元嘉之治”,也是南北朝历史上经济成就最杰出的盛世。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公认的最弱小的一个朝代,虽然陈朝有开国皇帝陈霸先平定叛乱,击败北齐的赫赫武功,但晚期陈朝的国力大大衰弱,被北方统一,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比之下,作为南朝中间的齐朝和梁朝,长久以来争论颇多。齐朝存在了24年,梁朝存在了55年,在这79年的时间里,南朝从最初的繁华,演变成了最后的衰弱和战乱,领土一步步内缩。之间还有一次次骨肉相残,对外战争失败,可谓是“负面新闻”不断。对这79年,历代史家的说法,也是褒贬不一,有说不思进取,满足偏安,最后招来大祸的,也有说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但是对这段历史,相信有一个观点是没有异议的: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毫无疑问地说,南朝齐梁两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现代史家津津乐道比较多的,是南北朝的“腐朽”、“清谈”,而事实上,仅就齐梁两个朝代论,文化成就可谓灿烂夺目。科学方面,大科学家祖冲之最重要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这个时代完成的;文化方面,沈约的《文心雕龙》名垂青史。这时期的诗词歌赋成就也格外出众,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和杰出的文人,而最让读书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齐梁两个朝代,给予了知识分子自由展示的平台和自由讨论的权力。而这个平台,就是齐梁两朝由权贵们出面组织的各类“文化沙龙”,最著名的,当属齐朝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和梁朝昭明太子的“游宴”,必须承认,这两个平台,都是南北朝“自由学风”的代表。

  【一】

  齐梁两朝的“自由风气”,和这两个朝代的建立者很有关系。首先一个,就是齐朝的开创者萧道成。

  宋齐两朝在开国上有很多的共同剧本,一是开国皇帝登基都年龄比较大,二是在位时间都不长,刘宋开国皇帝刘裕57岁登基,59岁过世。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52岁登基,55岁过世。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军阀身份。不同的是,比起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阴狠毒辣,萧齐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自始至终,都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

  萧道成在位的3年里,不止一次地说过一句话:“我本来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我竟然有做皇帝的一天。”他说这话,并不是谦虚。在他人生的大半辈子里,这事他确实没想到。他是小兵出身,宋明帝在位的十几年里,他小心做人,认真打仗,官位一步步高升。为了防止世家大族的猜忌,那时候他还不断给各级士族写信,极尽谦卑,表示自己只是个粗人,绝对没有任何野心。刘宋晚期多暴君,最后的几个皇帝非昏庸即残暴,杀戮无数,不但杀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杀大臣。一次宋明帝想练练射箭,就摸到了萧道成家,趁着他睡觉的时候,弯弓搭箭朝他射,一箭射到了他的肚脐眼上,差点要了他的命。即使这样他还能忍,一个劲地表忠心,终于在刘宋末年的杀戮中保住了命。后来刘宋宗室争权,手握重兵的他趁机介入,废黜了刘宋后废帝刘昱。这时候他显示出了自己果敢的一面,用武力压服了士族,把持了刘宋朝政,两年以后废掉了刘宋顺帝,自己改元登基,于公元479年建立了南朝的第二个王朝——齐朝。

  南北朝的诸帝中,如果问谁得国最“名不正言不顺”,答案恐怕非萧道成莫属。刘裕虽然也是寒门出身,但到底战功显赫,又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到了萧道成这一代,他的军力比刘裕差很多。而且经过刘宋末年的折腾,南朝的国力也遭到了一次震荡,远不如刘宋强大,这就意味着虽然萧道成得国,却还是要夹起尾巴做人。萧道成做了皇帝以后,也依然保持着自己谦虚低调的作风。当时的南朝,经过了刘宋晚期暴君几次血雨腥风的屠杀,上下早就人心惶惶,为了稳定统治,萧道成厉行“宽容”之策,无论对待大臣还是亲族都非常宽厚,而且他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曾经对大臣们说“如果上天能够给我20年时间,我一定要让天下富裕起来,让黄金变得像沙土一样便宜”。他不但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位的3年里,废除了刘宋时期许多苛刻的法律,减免赋税,尤其是针对刘宋末年越演越烈的奢靡腐败之风,他从自己做起,厉行勤俭节约。原本宫廷里用的黄金和铜制器具,都被他改用了铁器,而且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还当着大臣们的面,把宫廷里所有的玉器统统砸碎。这么做能起到多少作用不好说,但是他在位期间,齐朝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他的“宽厚”影响,整个南朝,形成了一种非常宽松的政治氛围,尤其是在思想和言论上,提倡自由讨论。这种风气并没有因为萧道成3年后的过世而结束。萧道成去世之后,即位的是萧道成的儿子齐武帝萧赜。这个萧赜虽然在皇帝的称谓上,有一个“武”字,却是一个继承了他父亲“宽厚”之风的人。萧道成在临终前,对他最重要的嘱咐,就是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亲人。这一点被他不折不扣地执行了,齐朝这父子两代在位时,无论是皇族之间的关系,还是士族之间的关系,都显得非常和谐。虽然萧赜是萧道成的儿子,但是从年龄上说,萧赜只比萧道成小13岁,即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稳重的中年人了,无论性格还是当时的内外形势,都使萧齐政权形成了其“宽厚自由”的执政方式,尤其是在思想文化上。

  萧齐采取了优礼士族以及皇室的做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予皇室很高的地位,并通过一切手段,来拉近皇室与士族的关系。让出身低微的萧家尽可能多地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其中“西邸”,就是萧家皇室拉拢士族的手段之一。

  所谓西邸,就是萧齐的皇室成员——齐武帝萧赜的次子萧子良的一座府邸。萧子良在萧道成家族中,是一个另类人物。萧道成武将起家,但是他本人很喜欢儒学,做军阀的时候就很优礼文士,这一点被萧子良继承了下来。萧子良年轻时候,就喜欢诗词歌赋。后来萧道成得天下后,因为萧家本身出身低微,在朝廷里没有根基,就大力重用本家族成员,萧子良也因此得到重用。萧道成登基后,大部分的世家大族和他都是面和心不合,毕竟一个出身低微且功劳有限的军阀,在当时是很难得到认同的,而拉拢世家大族,也是萧道成当时必须要采取的措施,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萧子良了。他本身就有“仁政”的名声,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就曾经违背刘宋皇帝的命令,擅自开仓赈济灾民,他还曾做过安南长史,在地方上历练过,是个颇有行政经验的人。萧道成登基后,萧子良被封为竟陵王,担任司徒,随后他在公元487年,在建康西面自己的府邸,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饮宴,这样的饮宴,大约是每隔三五天就有一次,邀请的对象是两类人,一类是世袭的世家门阀大族们,一类就是在当时出身低微,却颇有影响力的文人甚至科学家。这样的选择是很有意味的,既要拉拢士族,又要和寒门们结成统一战线。而饮宴的内容,一是饮酒看歌舞,二就是相互聊天,甚至还有诗文唱和。这本来是一种促进高层“和谐”的政治行为,无意之中,却促成了南北朝文化的勃兴。

  在萧子良的西邸之中,聊天的内容,一是文学,二是哲学。文学话题,一般就是指当时的诗词歌赋;哲学话题,就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佛学。这时期的南朝,是佛教大兴的时期,杜牧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个时期的写照。而在文学唱和的过程里,萧子良的西邸之中,有8个最杰出的人物,他们是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8人,这是当时8个最杰出的文学家,号称“竟陵八友”。8个人中,后来最著名的,就是取代齐朝建立梁朝的萧衍,他就是后来的梁武帝。其余的7个人,沈约是《文心雕龙》的作者,其他的几位,也都是当时杰出的文化名人,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出身于不被世家大族所待见的“寒门”。同样经常参加西邸集会的,还有祖冲之这样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受萧子良的嘱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