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东魏和西魏对峙的初期,东魏的实力远远强于西魏,戎马一生的高欢,也很想趁这个机会,来消灭掉这个威胁,一统北方。从公元536年开始到公元546年,高欢先后发动了5次大规模讨伐西魏的战争,每次动兵都有20多万,但战争的结果是每战必输。这时候的宇文泰,采取了府兵制等统治方式,虽然整个政权的力量弱于高欢,但是政权的凝聚力更强,所以5次战争的结果,是西魏一次次逃过亡国的厄运,东魏则损兵折将。终高欢一生,他都没有战胜宇文家族,他的子孙,却最终被宇文家族所灭。

  【三】

  高欢建立的东魏,以及他的后代建立的北齐王朝,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他们的“大鲜卑主义”政策。

  比起西魏信用汉人,不断拉拢关中汉人士族,且在经济上采取汉化的改革,高欢家族的所作所为,却是恰恰相反。

  高欢从起家到最终建立东魏,乃至他的子孙建立北齐,虽然也刻意拉拢北方汉人士族,在和尔朱家族的决战期间,还特意发布了禁止军队掳掠汉人的命令,但是从他一生的整个政策看,却都是以打压北方汉族为主的,无论是对于北方的汉人士族,乃至军中的汉族兵将,歧视和压制都是主流。比如他曾拜作叔叔的北方汉族大家高昂,在与西魏决战的时候,他一度不让高昂参战,理由是“你属下的士兵都是汉兵,恐怕不济事”,虽然之后高昂用一场大胜回击了高欢的判断,但是高欢这种“民族倾向”可见一斑。还是这位高昂,与鲜卑化的匈奴人刘贵一起镇守北豫州,一次军队打仗,死了一些汉兵,刘贵知道后竟然说“头钱汉儿,死又何妨”?意思说汉人的命只有一文钱,死了就死了,气得高昂当场要杀了刘贵。在高欢的军中,高昂是仅有的汉族名将,早期被高欢麾下的鲜卑族名将所轻视,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才得到他们的尊重,但是汉人在整个东魏乃至北齐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他而发生变化。高昂血沃沙场后,和他打了一辈子仗的西魏,竟然举国为之而庆祝。对于高昂本人,高欢虽然敬重,但恩宠程度远远比不上他麾下的鲜卑族将领。比如高昂的死,发生在公元538年的北豫州大战上,当时高昂遭到重创,原本有逃生的机会,那时候他已经逃到了高欢的属地北豫州城下,但是守城的高永乐因与高昂不和,拒绝为他开门,导致高昂壮烈牺牲。事后高欢虽然痛惜不已,给了高昂很重的封赏,但是对于导致高昂身亡的高永乐,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追究责任,给了个降职的从轻处罚。高昂这样的功臣尚且如此,整个高欢治下的汉人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高欢即位的早期,为了实现他治下的“和谐”,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稀泥。比如对汉人士族,高欢经常说:“鲜卑士兵是你们雇佣来的壮士,他们为你们打仗,你们不要仇视他们。”对鲜卑军将,高欢的说辞是:“汉人是你们的奴仆,他们给你们提供粮食和衣服,你们为什么还要欺负他们?”这种和稀泥的办法起先很好,但是日久天长,效果就差多了,因为此时北齐境内的主要矛盾并没有改变。这个矛盾,其实是当年六镇起义的延续,即北方鲜卑族底层士兵和当时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北齐民族矛盾的外表下,根子上还是阶级矛盾。

  高欢“大鲜卑主义”的根子,也就在这里。从高欢自己的情况来说,他虽然是汉人,但是长期居住在鲜卑居住区,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已经高度的鲜卑化了,甚至他在军队里发号施令,通常用的都是鲜卑语。高欢的妻家娄昭氏,本身就是鲜卑军阀家族,高欢的发迹,很大程度上凭借了娄昭氏的人脉。他的嫡系军队,也是由北方鲜卑族六镇士兵组成的,从上到下,高欢都是当时鲜卑军阀阶层的代言人。因此在国家施政方针上,他虽然要依靠当地的汉族世家大族,但是从根子上说,他更要维护鲜卑六镇军阀阶层的利益。众所周知的是,六镇起义的源头,就是在于北方六镇鲜卑军人不满足于世家大族的压迫,在高欢时代,鲜卑世家大族已经被尔朱荣以及葛荣等人的一次次战乱摧毁殆尽,士族家大的主要势力,是北方的汉人士族家族,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在高欢的北齐朝廷里延续下来。高欢在世的时候,对这个矛盾,更多的是施展平衡手段,对鲜卑军阀家族,他大多采取安抚为主的政策,对北方士族,他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比如当时的汉族世家大族杜弼,就曾向高欢揭发过鲜卑军将纵兵抢掠,欺压百姓的行为,高欢得知后,非但没有惩罚肇事的兵将,反而把杜弼捆绑起来,假装要处罚杜弼,吓得杜弼求饶之后这才赦免了他。对于鲜卑骄兵悍将的行为,高欢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为了震慑这些军头们,高欢故意找了一个演员,当着各路军将的面公开抽打,嘴里说着“叫你纵兵抢掠”,用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把戏,来震慑这些军头们。虽然如此,高欢在位时期,帮助他打天下的这些骄兵悍将,飞扬跋扈成风,为了防止汉族士大夫因此归顺南朝,高欢索性对汉族士大夫也采取了纵容政策,放纵他们扩张土地掳掠人口,这样“两边都给好处”,高欢的朝廷也就暂时“和谐”了。当然,是表面上的和谐。

  公元546年,攻打西魏失败的高欢,在回师的路上病逝。他的死,也标志着北齐“大鲜卑主义”的进一步甚嚣尘上。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高澄即位,不久被一个奴隶刺死,之后即位的高洋废除了傀儡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国祚只有27年的北齐王朝。在这27年里,北齐相继换了6个皇帝,这些皇帝中,许多人都是以荒淫和残暴著称的。但北齐短命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两条,第一条就是朝廷上下“大鲜卑主义”日烈。北齐历史上100多个中央大臣,其中鲜卑族占了百分之九十,甚至官方语言都是鲜卑语,在汉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的北齐,这样的统治,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同时北齐对汉族士大夫极力打压,北齐发生过3次汉族士大夫企图夺权的政变,都以汉族士族的失败而告终,诸多世家大族遭到了残酷的镇压。更为严重的是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到了北齐时代被破坏殆尽,人口逃亡日多,经济日益凋敝,其国力由强转弱,渐渐被西边的北周政权所超越,最终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政权所灭。

  而同样“错位”的是,身为汉族的高欢家族,在北方执行了完全鲜卑化的统治政策,身为鲜卑人的宇文家族,却在西魏执行了完全汉化的政策,他们的苦心得到了回报:平灭北齐,统一北方。


  第二十一章 西魏的“脱贫”之道

  说起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世人说得比较多的,都是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挥师南下,灭掉了苟延残喘的南陈政权,从此一举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然而细观历史,我们却很自然地得出结论,隋文帝完成大一统的伟业,可以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杨坚栽树的,就是建立西魏以及北周的鲜卑宇文家族。

  说宇文家族是在为杨坚栽树,不仅仅因为杨坚最终篡夺了宇文家族的权,控制了中国北方,因此可以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更因为在杨坚之前,宇文家族经过数代的苦心经营,已经为中国的统一,积累了足够的国家实力,包括强大的军队和雄厚的财政储备。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于南北朝时期最直接的矛盾——民族矛盾,宇文家族经过历代努力,成功消弭了这个巨大的鸿沟,完成了包括一心改革的魏孝文帝都没有彻底完成的伟业。因为,从西魏到北周,宇文家族日益走向强大的窍门只有一个——全盘汉化。

  说到鲜卑政权的全盘汉化,表面上看并不新鲜,鲜卑人从进入中原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原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当初的慕容燕国还是后来的拓跋魏国,持续汉化是历代鲜卑族领袖的不二选择。北方汉族与鲜卑集团的合作,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早已经绵延久远,如果说谁“汉化”到了骨髓,恐怕西魏宇文政权首当其冲。因为即使是魏孝文帝的汉化,在恢复了北方生产,缔造了繁荣北朝文明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鲜卑人的尚武精神被磨灭殆尽,整个鲜卑王朝迅速腐化堕落,再也不复早期开疆拓土时代的勃勃生气,最终落得尔朱荣家族叛乱,北方混沌一片走向分裂的结局。相比之下,西魏政权虽然继续了汉化政策,但是整个王朝在吸取汉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并没有丧失掉蓬勃的生气与强烈的进取精神,相反鲜卑尚武精神与华夏文明传统相互融合,建立了一统北方的勃勃武功,并真正为后来隋朝天下一统,留下了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汉文明,也在这时期蓬勃发展,儒家文化重新焕发了其生命力。在此过程中走向强大的西魏王朝,也最终压过了原本起点甚高,经济发达军力强大的东魏(北齐)政权,最终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

  问题是,西魏(北周)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

  要了解西魏(北周)成功的奥秘,不妨先看看西魏的开创者宇文家族。西魏政权的创立者,是当时的关中鲜卑军阀宇文泰,在当时的鲜卑军阀中,他是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人。

  宇文泰,字黑獭,世居武川镇。从表面资料上说,他的家族是世代为将的鲜卑军阀,但是从根子上说,却是一个鲜卑化了的匈奴人。比起三国吕布的“三姓家奴”经历,早年的宇文泰也不差,他原本是武川镇一个普通的军将,在震撼整个中国北方的六镇大起义中,宇文泰也不甘寂寞,加入了鲜卑人鲜于修礼的“起义军”,在军中英勇作战,地位节节提升。谁想到鲜于修礼不争气,没几天就歇菜了,宇文泰擦干身上的血迹,摇身一变又成了葛荣起义军的一员,葛荣虽一度有百万大军,却终不是军阀尔朱荣的对手,很快被打得全军覆没,葛荣这一场败仗,是历史上著名的邺城之战。尔朱荣仅用7000多人,就一举击破了葛荣号称百万大军的劲旅(实际人数30多万),仅俘虏就抓了20多万,宇文泰也在其中。仗打赢了,可俘虏的事情却棘手,7000多尔朱荣军队,要看押20万俘虏,杀没法杀,用也不好用,尔朱荣干脆把几十万士兵全部遣散,仅将几千名军将留下量才录用。这时候的宇文泰,仅是葛荣麾下的一个小军官,但他一生的命运也就从此开始改变。他被编入了尔朱荣麾下大将贺拔岳麾下,先做警卫员,又凭着屡立战功节节攀升,先后随贺拔岳参加了镇压匈奴人万俟丑奴起义的战斗,到公元530年贺拔岳平定关中平原时,他已经是贺拔岳身边的重要部将。

  出身低微的宇文泰能够在北方战乱中顺利冒头,原因不仅在于他的运气好。宇文泰虽然读书不多,却是一个行事极其沉稳的人,早年被尔朱荣俘虏,且遭拘押时,众俘虏皆不知道自己命运如何,人人都有慌乱之色,唯独宇文泰神色平静,吃睡如常,毫无惊慌之色,引起了此时前来选兵的贺拔岳的注意,奏请尔朱荣将其编入自己麾下。随后在镇压万俟丑奴的战斗中,宇文泰屡次献计献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