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博书院主要武功-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隳突乎南北,以为这博客就要被他们整崩溃啦,忘了我在前一周的《生命在于静止吗?》一文中,已经描绘过了他们的尊容。他们以为我第一没有时间,第二爱惜羽毛,只好任他们在这里“主持正义”。不知道我从来不会被什么“教授”、“名人”之类的套子给吓住。我是跟鲁迅一样“心胸狭隘”的,见狗杀狗,见猪杀猪,虽然都是匿名的无物之阵,暗箭如雨,但我仍然举起了投枪。不过我比不了鲁迅,我并不把哥几个看作敌人,而是看作游戏的玩家,没有对手的时候,谢谢你们陪我找到点乐趣。你们不敢公布真身,这很好,更便于给我喂招。有什么凶狠毒辣的招法,都可以不顾人格地一一使将出来,我得到锻炼,群众得到欣赏。其中那位“骨干过客”,我真的很赏识你,你是个明白人,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心里都清楚,北京话说——揣着明白装糊涂。你读书也不少,就是成心来灭人取乐的。人说东,你非说西,其实你未必就认同西的。你以前跟越战等人的辩论开始搞得挺好看的,后来就乱了枪法。有时候气氛温馨,你也说几句很得人心的话,只是气儿总不大顺。不过,你在王选刚刚去世的时候,贴上那样的诬蔑王选人格的文字,我以为是玩过了,大违厚道,有点丧失理智了。我相信你跟我、跟王选,都没有什么具体仇怨,就是担心人民群众受骗,有一种揭发阶级敌人的英雄冲动。但欲速则不达啊,你应该再沉着冷静点,让阶级敌人充分暴露,不要打草惊蛇,要相信人民群众的最终判断啊。一个人,事事标新立异跟人作对,企图以“恨”来引起别人注意,这不算本事。当然你还是有一定本事的,狠得下心,又勤奋,心眼儿也不少,应该用这本事,去做点奉献的事儿,让很多人感谢你,这才算英雄,这才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啊。
不过我又想,你长期坚持在我的博客上练功的精神,是很可贵的。不然都是赞扬我的声音,还有各打五十大板的声音,也未免乏味了些。所以我又矛盾地希望,你的功夫再强些,把整个博客界——先从新浪开始,都整得更加热闹。那时,你体内的阴毒就不会时时发作,可以健康快乐地练成一种正派功夫啦。
这次道歉信,引起了网上网下这么多朋友的关注,东博书院的点击数大增,本人实在惭愧。评论多达十几页,我承认没有仔细看完,说的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真诚批评或者是不真诚地辱骂。我给博客的命名就是“博采众长的客厅”么,在这里撒点野,我真的不在乎。我给博客的比喻是“文化农贸市场”,要那么干净干什么?马车驴车小汽车,百舸争流,多热闹啊。
说点正事儿,谁有电话礼仪方面的材料,可以发点学习学习。另外,我们北大已经开学了,我可能隔几天才能来博客一次。没有答复的留言或者答复得不好之处,请朋友们谅解。我跟新浪网提出:你们不要那么抠门,等我的点击数达到百万的时候,你们出钱,在天安门广场搞一个东博书院大会餐,行不行啊?每人一碗刀削面就成。
新浪网还没给我答复,咱们一起给他们的客服打电话,打爆了换新的再打,就像《红灯记》里唱的:“祖祖孙孙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
开学了,同学们好!
明天开学啦,今天同学们都回来了吧。春节、元宵节、情人节都过得好吧?跟父母家人都团团圆圆了吧,打工的哥哥回家过年了吧,乡里的白条都给咱还了吧,国外的姐姐电话拜年了吧,老舅三叔都给了压岁钱了吧?毕业论文也构思完了吧?那从明天开始,咱们就上弦了吧。
这两天准备课程,并且有几个文化聚会,例如今天去北京电视台谈博客现象,听说点击率猛增,我也没来得及细看。明天要起个大早去为学生选课,所以今晚就不多写了,也不答复留言了。转贴一篇有意思的文字,供语文爱好者学习。希望大家努力提高语文水平,看明白了全文再踊跃发言。做人第一要尊重别人的时间,第二要尊重别人的全文,不要以为民主就是红卫兵批斗老师也。诸如”电话就是用来打的“、”老师就是给学生打工的“一类至理名言,我并不看成是人格问题,只是看成语文问题。语文水平提高了,看明白了人家的话,许多误解就都避免了,那时再加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一个馒头的血案就不会再发生啦!
祝大家新学期快乐!
自由是一种气场
谢志浩发表于2006…2…615:40:00
2004年7月初,笔者从北京大学访学归来,一种淡淡的哀愁袭上心头,茶饭不香。
我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另外一种气场,在这种气场中,自由的呼吸,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根据我的观察,北京大学从1989年以后,在原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后来的北大校长吴树青的治理整顿之下,在中共中央实行的从1989级北大学生开始进行军事训练的政策之下,在有关部门连续三年的打击之下,北京大学“成功”地进行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型。
曾几何时,北京大学的学生,英姿勃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是,当我2003年9月3号来到未名湖畔,做一年访问学者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北京大学的学生已经不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学生。
那种英姿勃发的北大气场,已经在新时代的学生脸上追寻不到了,满脸的冷漠、木然。
有两个小故事,非常有趣,都是我所亲身经历者。
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是比较自由的,特别是各种讲座、演讲,真是多如牛毛。这些讲座一般都在晚上举行。其中有一个名叫什么小平者,好像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此公对美国的民主自由,非常之向往,在讲座中,有时做赞美诗、有诗朗诵什么的,反正挺动感情的。在自由提问阶段,许多学生对这位先生极尽赞美之能事。这些,原本都是正常的。其中,有位同学站起来说:“好像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世界各地养了许多枪手,你不会就是这样一种枪手吧?”讲座的先生,回答得也非常得体。但是,惹恼了一些北大学生,他们觉得这位同学怎么会这样提问题呢?
我瞅准机会,站起来,也向这位先生请教。因为,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这位先生不承认中国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我当场就说:“我觉得,社会学的郑也夫先生、法学的邓正来、梁治平、贺卫方其实都是挺不错的。”北京大学的同学一下子受不了了,不许你攻击给我们讲座的先生。我心里想,这都是什么毛病?
我听的讲座,说起来,真不少。但是,我这个人,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来一趟不容易,既然来了,总想向这些出活的先生请教。有时候,还真能闻一两个出活的问题。北大的学生还有点意思,哪怕你问问题,问得尖锐,讲座结束之后,会向你问好。我觉得北大还是有点自由的风气。但是接下来,好玩的一幕便上演了。
一位同学,上来就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先生,您的问题太精彩了,太精彩了。敢问先生贵姓?”“免贵谢志浩”“你是博士?”“非也”“您是硕士?”“非也”,紧握着的手松开了,面容尴尬,消失在滚滚红尘中。
这就是现在北京大学非常的可爱之处。
另外一次,是在离开北京大学之后,参加陈平原先生主持的“教育:知识生产与文学传播”的学术讨论会。台湾大学音乐研究所的沈冬教授,报告“音乐双城记:台湾与上海”,讲述台湾被日本占领期间的音乐传播的故事。在报告中,沈冬教授常用台湾和中国来表示。引起坐在台下的一位北大女生的不满。在自由提问阶段,这位北大女生站起来:请问沈教授,您为什么不用台湾和大陆来表示?沈教授解释:那个时候,“大陆这个词是有特指的,他指的不是现在的大陆,而是当时的日本。”这位女生似有所悟。
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真是有一些自由的气息,但是,由于信息员制度的实施,许多坚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思想的老师,不得不离开未名湖,比如袁红兵先生、王天成先生。袁先生不得不离开北大来到贵州大学,而迎接王天成先生的,是几年的牢狱之灾。周叶中的弟子抄袭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王天成先生。剩下的能够在北京大学讲课的先生,比方说孔庆东先生,在讲选修课的时候,直截了当指出:有些同学很不容易,我也知道,你把我的情况汇报给上面,上面会给你好处,比如说入党啊,提干啊,分配啊。你也是迫不得已啊。
但是,北京大学毕竟是北京大学,还是残存了一点自由的气场,就是这位孔庆东先生,因为讲得太好了,别看长得非常有趣,但是成为北大女生崇拜的老师,被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
在北京大学以外的社区,自由的气场,可以说非常稀薄,我所在的石家庄市,像我这样一种人,真是货真价实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还可以得到一点照顾,而我这样的少数民族,得到的“关照”,是非常丰厚的。
在中国,还有一种任务,每一所大学成为一个自由的社区。
但是,在石家庄,首先是增加一点自由的气场。
(2006年2月6日,农历正月初九)
悼念王选老师
傍晚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今天中午,当代毕升、北大的王选老师去世了,似乎还不到70岁啊。我昨天的读书日记里恰好写到了王选老师,就贴在这里,表示一个后辈的悼念吧。
2006年2月12日星期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五
今日重读了2004年10月号《创作评谭》上博枚的《侦探小说论》,是个复旦的博士后,写得不错。
2005年第6期《当代文坛》上川大冯宪光的《人民文学论》论题很有意义。刘进的《知识分子何为?》是谈曹征路的著名小说《那儿》的,角度很好。小说本来的名字应该是“英特纳雄耐尔”,但是那么无产阶级的名字是不能发表的,只好改为暗示性的“那儿”。文章结尾表达了对于“英特纳雄耐尔“必将实现的乐观信念。曾洪伟的《手机短信:中国现代小诗发展新机遇》则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
2006年第2期《百年潮》发表了我的《陈独秀在1921》的修订版。第一篇文章是彭佩云的《也谈“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笼经过》,基本上坚持党中央的观点,看来关于文革问题的大辩论大研究已经悄悄开始了。
王选院士的《我的人生抉择》很好,中国从50年代发展计算机事业,到文革期间更加迅猛发展,1975年照排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欧洲专利,1979年《光明日报》报道了激光排版研制成功,当时王选的职称不过是个助教。80年代,捷报频传,中国各大报社都卖掉了铅字。可是随后刮起的理论风和出国风,使得研究不景气了。大家都要评职称了,要出国了,要赚钱了,要泡妞了。王选把事业交给了年轻人。我们现在都享受着从50年代开始发奋图强的那一代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元宵节的短信铺天盖地,马上情人节的也来了,汉字的手机短信之所以这么发达,是多少人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