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27三国战略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三国战略观 作者:林洛 
1.前言 
2.亡国的战略 
3.三国战略 
  3.1.魏国攻略 
    3.1.1.政治战略 
    3.1.2.人才战略 
    3.1.3.天下战略 
  3.2.吴国攻略 
    3.2.1.荆州战略 
    3.2.2.吴国北伐战略 
      3.3.蜀国攻略 
    3.3.1.隆中对战略 
    3.3.2.〃东和孙权〃战略 
    3.3.3.诸葛亮的战略 
    3.3.4.蜀国的北伐战略 
4.外三篇 
  4.1.贾诩战略 
  4.2.鲁肃战略 
  4.3.司马懿战略               
1.前言     
  三国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独具魅力。 
  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在这短短几十年里,人才辈出,将星闪烁。三国中的君主都堪称明君,手下集中了大批的名臣勇将,斗智斗力,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 
  而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更是千古流传,深入民间。 
  要写三国的战略,就必须面对《三国演义》的问题。平心而论,《三国演义》始终是小说家言,不适合引做为历史依据。然而《三国演义》影响之大,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历史为本的《三国志》,绕过《三国演义》而谈三国就索然无味了。 
  想想其实也无所谓,写历史成败,无非是吸取教训。反省过去,就是为了今天少犯错误。写文章,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有所收获也就行了。我既不研究历史,也就没必要跟历史较真。认为符合自己思路的,就老实不客气地拿来使用,管它是野史还是正史,又或是小说家言。 
  一己之见。 
  作此文,自得其乐。            
2.亡国的战略     
  亡国还需要战略吗? 
  要。 
  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愿意自己亡国,可偏偏每一个王朝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立国的君主能够精励图治,反省前朝的策略失误,制定合适的政策,他们的国家出现过一段时期内的安定和繁荣。在天下安定的时候,说以后的君主毫无觉悟执行灭亡自己国家的战略,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尤其是像东汉这样有着相当完善政治体制的朝代。 
  然而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都离不开君主们的〃不懈努力〃。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权力制度。   
  汉朝任用人才制度很特别,可以说是〃以德治国〃。基本上是由地方上推荐〃孝廉〃、〃贤良方正〃、〃至孝〃、〃有道〃等等道德典范做官。(唐朝的科举制也是如此,科举制考的是八股文,学的是孔子。孔子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仁〃,国家选取的都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才作为官员,不也是〃以德治国〃吗?) 
  然而治国需要的是有治国才能的人,而不是道德专家。尽管这样的人才录用制度虽然有偏差,却也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一方面避免人才将聪明才智发挥到不利于国家的地方,另一方面使国家集中了大量的才智之士,也可算是精英政治。 
  但是,权力分配是封建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各个权力集团为了利益内讧,将人才的智慧都浪费在了勾心斗角上面,治国早已无从谈起,齐心协力也成了空话。留给老百姓的只是无尽的悲惨命运。 
  东汉13个皇帝中,只有2个是以成年继位。其余的不是小孩就是婴儿(难以想象中国人竟然能认同这样的最高统治者)。 
  这个时候,朝中以皇太后最有发言权,很自然的,皇太后就找自己的亲戚帮忙来治理国家。这就是汉朝为患巨大的〃外戚〃成因。 
  皇帝总是要长大的,长大了之后就要拿回权力。而〃外戚〃把持朝政,掌握兵权,不可一世。皇帝又能信任谁?自己的亲戚都靠不住了,当然只能是身边的〃宦官〃。 
  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斗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打击对手。富国强民的事情,根本就没在考虑之中。 
  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皇帝看不到这一点,很相信宦官是为了自己。(人们总是习惯于信任自己愿意信任的人,而不是值得信任的人。) 
  外戚和宦官都属于亲信的任用制度,他们相互之间争夺利益,使得对国家的危害加剧。后世各朝各代亡国原因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治国不是靠亲信就能治得好的。 
  可笑的是,外戚和宦官离开皇权,根本就是无水之鱼。他们的确可以凭借天子的支持、可以假借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他们往往自以为大权在握,得意忘形。却不知道天子一旦失势或者死去,他们就权力尽失。中国历史上不乏气焰嚣张、权倾一时的宦官,可是他们离开皇帝这个后台,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被杀掉了。 
  外戚和宦官之争,至少还使得权力集中在了中央。但是在多年的天灾人祸,导致了黄巾之乱的爆发,中央政府无力应对,不得不号召各地豪强自行组织武装力量平乱。 
  于是,各地豪强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权力慢慢从中央转到了地方。隐患因此埋下。 
  在各地诸侯的努力下,误国的宦官已经被整肃,黄巾之乱也差不多平息,挟天子的枭雄董卓也被杀死。按道理应该是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到来。 
  然而这才是乱世的开始。 
  很快大规模的内战爆发,汉室从此陷入万丈深渊,永远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汉朝就这样的走向了灭亡。 
  权力制度在中国很奇特,不能说没有制约。其实权力无论是在外戚还是在宦官,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是一种相互制约的方式。只是这种〃权力制约〃的出发点与今天的〃权力平衡〃完全不同,前者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后者是建立在人权和平等的基础上,所造成的结果自然谬以千里。 
  中国历史上所有朝代亡国的原因,大抵如此。            
3.三国战略     
  三国鼎立的形成,固然一方面有经济制衡的原因,长江流域,发展到了可以自给自足的地步,尤其是江东、荆州、益州等地,没有像北方那样经历长期战乱对经济造成的严重摧残,保持了相对稳定,从而使得吴蜀具备了独立的条件。 
  然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任用和执行了正确的战略。袁绍〃四世三公〃的门第,拥天下四州之地,北方豪杰之士纷纷归附。但〃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仰亦人谋也。〃(诸葛亮语) 
  荆州久为刘表经营,益州更是刘璋的根据地,他们兵精粮足,实力雄厚,却不免速败下场。这更不是天意,而是〃人谋〃的作用。 
  其实,曹操、刘备、孙权带领他们手下的文臣武将,生在中国历史的任何一个乱世,都应该能够一统天下。可惜命运作弄,将这些明君、名将生在了同一个时代,互相制约,难遂统一梦想。不过也正是这样,三国才能如此精彩。 
  魏、蜀、吴的成功,根本都是〃人谋〃的力量。他们的战略,都是审时度势才做出来的。有一定的成功,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间又发生了许多不可预料的形势变化,战略的实施或多或少的未如人意。 
  魏、蜀、吴的战略人才、军事人才极多,他们各为其主,发挥聪明才智,制定、实行战略、战术,互相牵制,分分合合,让人眼花缭乱。 
  今天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三国的历史,知兴衰,明得失。可是历史总是一幕幕地重演,失败者〃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之一叹。            
3.1.魏国攻略     
  曹操的战略才是真正的帝王战略。 
  三国战略一个最重要的抉择依据是汉高祖的战略,几乎所有的战略家都引用当年高祖的战略来确定自己的方向。但是真正像汉高祖那样能败而不馁,能采纳正确战略,知人善任的,只有曹操。 
  汉高祖的战略,只有像汉高祖一样的君主才能做到。 
  三国中的君主,从来没有人像曹操一样经历过这么多惨败,大部分的君主一败就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唯有曹操,一次次坚强的站了起来,反省错误,勇敢面对。 
  勇气和冷静就是君主的魅力。            
3.1.1.政治战略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 
  〃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 
  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可笑的是,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倒是孙权和刘备迫不及待地称帝。 
  也不知道这中原军阀割据,豺狼猛虎横行,究竟是谁高举汉旗平定的。 
  孙权靠了父兄的基业,一个荆州是和刘备争得头破血流才夺回来。而刘备自命汉室正统,在中原混了几十年,每战必败,大大小小的诸侯几乎都投奔过了,最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连哄带骗的弄到了益州,荆州还不小心搞丢了。这些就是他们自以为能够称帝的丰功伟绩。 
  也不知道孙权、刘备对汉室做过什么贡献?对结束中原军阀割据做过什么努力?更有什么资格指责曹操? 
  这〃不挟天子〃的政治优势,他们倒是利用了个充分十足。 
  曹操曾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果不其然,曹操死后,刘备、孙权如释重负,先后称帝。 
  看看曹操是怎么做的。 
  当董卓专权之时,〃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浩浩荡荡几十万兵马,好不威风。 
  董卓闻起兵,〃徙天子都长安。留屯洛阳,焚宫室。〃 
  其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 
  有这么强大的军力,可是他们各怀私心,不愿损兵折将,这些自命忠心耿耿诸侯们的表现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这个时候,曹操挺身而出,认为〃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在这个时候,天下间谁在担当起拯救汉室的重任?只有曹操。 
  曹操见诸侯们没有反应,竟独自率领自己的几千兵力追击董卓,结果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